曹偉
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的落地,課堂教學改革成為廣大一線教師關注的熱點話題。新課標最突出的變化是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新概念,因此,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課堂教學必須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有效轉變。在實踐研究的過程中,筆者認為可以嘗試圍繞學科大概念來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通過學科實踐幫助學生實現對知識意義的建構,學會科學的認知方式。
本文,筆者通過對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變、依托項目化學習實現意義建構、強化大概念下的統攝性教學三個教學策略進行論述,談談如何塑造育人新樣態。
一、從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轉變,培養學生專家思維
新課標堅持素養導向,對三維目標進行科學統整,進一步明確了教學目標達成后學生所要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新課標中明確要求,“整體理解與把握學習目標,注重知識學習與價值教育有機融合,發揮每一個教學活動多方面的育人價值。”如何實現這一目標?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筆者以大概念為核心來設計和實施教學,課堂教學活動實現了由教到學的深刻轉變,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大概念作為一種上位概念,對課程的整體結構和知識脈絡起到了統整的作用。同時,大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集中體現學科的本質和主要結構。因此,筆者認為,大概念將成為課程教學創新與教學改革最為有效的著力點,大概念也將有效統領學科教學的轉型,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課堂教學改革主要體現在,教師要從專家結論的教學轉向培養以創新為特征的專家思維的塑造。大概念作為專家思維的重要體現,對課堂教學改革起到了引領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科大概念來有效統攝和組織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更加高效揭示知識之間存在的邏輯關系,充分挖掘知識形成過程中所蘊含的學科思維。
例如,在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大單元教學方式。具體來說,教師要在教學設計時從整個單元視角出發,思考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本節課在單元中所起到的作用,通過抓住本節課的學科大概念來組織和設計教學活動,從而構建基于單元視角的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課程教學的整體性作用。采用大單元整合的視角可以有效避免知識的重復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讓學生的素養實現有效迭代,從而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效能。
二、依托項目化學習實現意義建構,深化學科實踐內涵
強化學科實踐是新課標中提出的又一要求。傳統的學科實踐活動方式較為單一,學生缺乏系統性的實踐過程。而項目化學習是一種建構性的教與學方式,強調學生的真實參與以及對知識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
在小學信息科技課程教學中,筆者采用項目化學習的方式開展學科實踐活動,將傳統的作品制作和程序設計等內容進行項目化案例設計,讓學生通過解決具體問題的方式來學習新知識,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信息科技“畫方形和圓形”一課中,筆者對本節課進行了項目化案例設計,形成了繪畫奧運五環圖、小火車、小蘑菇等一系列子項目。教師通過對項目進行逆向設計,形成了相對比較簡單的子項目,有效降低了問題解決的復雜程度。其中,繪畫奧運五環圖是通過“復制”的方式,對相同的圖形進行重疊,組合形成新的圖案;繪畫小火車是通過對正方形、長方形和圓形等基礎圖形進行內置組合的方式,形成新的圖案;繪畫小蘑菇是采用圖形重疊嵌套的方式,構建出新的圖案。不難看出,項目化學習能夠將問題的難度進行科學有效的分解,讓學生在逐個解決單一問題的過程中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思維的結構化發展。
因此,筆者認為,采用項目化案例設計方式開展教學,既可以有效降低學習的難度,又能夠讓學生的思維發展建立在真實有效的問題解決過程中,從而實現知識的意義建構。
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教師要能夠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真實問題的過程中發展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設計項目活動案例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與已有的經驗,并且要將知識的理解與技能的訓練融入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以此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筆者認為,從“復制”到“創新”的有效實踐是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發展的重要特征。例如,在“畫方形和圓形”項目化案例中,筆者基于大概念的視野深挖學科核心素養,將簡單的圖形繪畫教學融入圖案創作中,既教會了學生如何繪制方形和圓形,又促進了學生設計思維、計算思維的發展。通過“重復”“嵌套”“重疊”等設計方式的實踐,學生建立了結構化的問題解決模型,實現了對問題形式化和數字化的表征。
因此,筆者認為,項目化學習不僅能夠對知識實現有效的意義建構,充分發揮出項目化學習的效能,而且能夠不斷豐富學科實踐的內涵,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強化大概念下的統攝性教學,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大概念能夠反映學科的主要觀點和思維方式,具有較強的統攝性,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有效的問題解決能力,進而重塑學生的認知結構,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例如,在蘇教版小學信息科技“復制和粘貼圖形”一課中,筆者通過提煉本節課所蘊含的學科大概念,進一步明確了本節課學生所要掌握的關鍵能力和思維方式,即通過圖形的復制與粘貼操作,培養學生的復用思維和設計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構建了“繽紛七色花”項目化案例,通過對一朵花以不同的呈現方式來組成七色花。那么,如何進一步將一朵七色花快速變成很多朵七色花呢?學生通過對原來的一朵七色花進行復制,然后將其粘貼到其他位置,并且對復制出來的七色花通過翻轉或者旋轉的方式改變七色花的方向,再通過“重新調整大小”命令來修改七色花的大小,以及給七色花填充不同的顏色,從而形成不一樣的七色花。經過多次重復操作,學生設計出了顏色和大小各不相同的七色花組合。
在該項目化案例中,學生在對圖形進行復制和粘貼的操作過程中,利用復用思維快速解決了繽紛七色花的繪畫,有效降低了繪畫的難度。此外,通過調整七色花的顏色和大小,培養了學生的設計思維,同時也增強了七色花的美感。
圍繞學科大概念來解讀教材,是教師開展核心素養導向下課堂教學改革與實踐的重要路徑。教師應抓住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真實有效的項目化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習知識,將知識的學習建立在關鍵能力的培養和思維方式的塑造過程中。在運用大概念開展教學實踐時,教師要積極挖掘所教單元與課時內容的大概念,在具體的教學中將學科大概念細化到單元以及每一節課中,進而在統攝性教學中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和提升,這也將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