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霞 李靜 朱文文 馬騰 杜黎明 李曼 丁榮德 支瑞冬 美麗婭·艾熱提
摘要:金粒1702是新疆粒粒金種業有限公司育成的玉米新品種,具有高產穩產,出籽率高,抗倒性強,株高、穗位高適中,在田間表現出高抗玉米青枯病、耐密性好等特點。2022年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屆主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新審玉2022年096號,適宜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疆春播晚熟玉米區種植。
關鍵詞:優質;中晚熟;玉米;金粒1702;栽培技術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New Middle-Late Maturing?Maize Variety Jinli 1702 with High QualityZHAO Wenxia1,LI Jing2,ZHU Wenwen1,MA Teng1,DU Liming1,LI Man1,DING Rongde3,ZHI Ruidong3,Meiliya AIRETI1(1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Seed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Urumqi 830006; 2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Urumqi 830000; 3Xinjiang Gold Grains Seed Co.,Ltd.,Tacheng 834700,Xinjiang)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處西北,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屬于灌溉農業類型,利于獲得玉米高產,是全國單產水平最高的產區[1],種植密度也位居全國第一,特別是北疆地區高產田種植密度可達到7000~8000株/667m2[2],機械化水平高且普及率高,實現了大規模作業[3]。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玉米的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單位面積產量在2023年刷新全國百畝、千畝、萬畝高產記錄[4]。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新疆全區玉米播種面積從2010年的68.93
萬hm2已增長到2022年的114.56萬hm2,玉米產量總體呈增長趨勢。種子作為農業的“芯片”,是作物高產、穩產的關鍵,因此培育出玉米優良新品種對玉米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5]。
金粒1702是2016年新疆粒粒金種業有限公司以母本LD8與父本LH3組配育成的玉米新品種。其母本LD8是新疆粒粒金種業有限公司2010年以德系雜交種JL11/M-22自交,后經海南等地連續自交7代,于2013年選育而成。籽粒黃色、馬齒粒型,百粒重25g左右;幼苗深綠色,葉鞘綠色;果穗中長筒形,果穗角度小于45°,穗行數16行,穗長16cm,穗軸紅色。父本LH3是將美系材料雜交后,經過海南以及北方地區連續自交7代,于2013年選育而成。籽粒黃色、馬齒粒型,百粒重28g;幼苗深綠色,葉鞘紫色;果穗長筒形,穗行數16行,穗長17cm,穗軸紅色。2017-2018年金粒1702分別在新疆自治區塔城地區沙灣縣烏蘭烏蘇鎮三工店、昌吉州昌吉市園藝場三隊、博州博樂市青得里鄉二隊、伊犁州農業科學院伊寧市東郊試驗地、察布查爾縣67團3連進行西域玉米聯合體區域試驗,同時于2018年開展生產試驗。2022年通過審定,審定編號為新審玉2022年096號。2023年10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方案》中作為北疆春播中晚玉米種植區重點推薦品種。
1 品種特征特性
1.1 農藝性狀 金粒1702株型緊湊,平均株高265cm,穗位高110cm,平均穗長18.4cm,穗行數16.2行,行粒數37.4粒;果穗筒形,穗軸紅色,單穗粒重176.8g,百粒重28.6g。葉鞘紫色,花藥、穎殼、花絲均為綠色,籽粒馬齒型、黃色。平均倒伏率1.4%,倒折率1.3%。
1.2 抗性 經塔城地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實地檢測,不攜帶全國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公布的檢疫性有害生物。經田間病害鑒定,絲黑穗病發病率為0.9%,黑粉病發病率為0.9%。
1.3 品質 經農業農村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金粒1702容重為751g/L,粗蛋白(干基)含量為10.50%,粗淀粉(干基)含量為75.3%,粗脂肪(干基)含量為3.34%,達到國家玉米一級質量標準,籽粒品質優良。
2 產量表現
2017年參加西域玉米聯合體區域試驗,金粒1702每667m2平均產量1086.7kg,居參試品種第4位,比對照品種KWS2564增產5.4%,平均生育期124.4d;2018年續試,平均產量1073.6kg,居參試品種第1位,比對照品種KWS2564增產6.2%,達到極顯著水平,5個試點全部增產,平均生育期124.3d。2018年參加西域玉米聯合體生產試驗,每667m2平均產量1069.9kg,比對照品種KWS2564增產3.5%,平均生育期124.4d,與對照品種KWS2564相當。
3 制種技術要點
雜交種制種生產要求,采用空間隔離形式的雜交農田與其他種植區域的距離應保持在300m以上,親本繁殖農田要求隔離距離大于500m。父母本比例為1∶6,母本1葉1心時播頭期父本,4d后播第2期父本,兩期父本播量各為50%,母本實際保苗7500株/667m2左右。制種前期每667m2施種肥25~30kg;在大喇叭口期至吐絲期分次追施尿素25~30kg、磷酸二銨7kg;吐絲期至灌漿期追施尿素20~22kg、磷酸二銨4kg。第1次灌溉前開始去除父母本雜株和變異株,灌溉后去除母本弱小植株,為抽雄工作奠定基礎。
4 高產栽培技術
4.1 播前準備 選擇集中連片,平整度高,土壤鹽堿含量低,通透性、保水保肥性好,有效養分含量高,滴灌設施配套達標的地塊。采用全層施肥技術施足基肥,之后及時犁地,深度不低于30cm,達到不起泥條、不拉溝、不漏耕的標準。犁地后適時進行旋耕耙耱,先用缺口耙細碎土壤,再用平土框對角整地,保證土壤上虛下實,虛土厚度不超過5cm,呈待播狀態。
4.2 播種 當5cm土層地溫穩定通過10℃以上即可播種,最佳播期一般在4月10-25日,播種密度7000~8000株/667m2。采用40cm+70cm寬窄行種植模式,滴灌帶和地膜鋪設在窄行內[6]。播深4~5cm,將種肥混合均勻施在種子側下方7~8cm深處。播種結束后立即連接田間支管和毛管,48h內滴出苗水,干燥地塊滴水量25~30m3/667m2,保持滴灌帶兩側25~30cm濕潤即可,易板結土壤建議在幼苗頂土前適量補滴1次。如遇多日極端低溫天氣,應避免低溫滴水造成爛種[7]。
4.3 田間管理
4.3.1 中耕除草 苗期在寬行進行2~3次中耕。第1次中耕在2~3片展葉時,耕深8~10cm,以提高地溫為主;第2次中耕在5~6片展葉時,深度10~15cm,以防除雜草為主。在玉米3~5葉期用煙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或硝磺草酮+苯唑草酮等復配除草劑,在陰天或者無風無雨天11:00前或18:00后使用扇形噴嘴噴霧設備均勻噴施用藥。
4.3.2 化控防倒 李少昆[8]研究表明,玉米噴施健壯素可促進根系發育,改善群體結構,增強抗倒伏能力和延緩玉米植株衰老。在6~8片展葉時使用玉米專用生長調節劑,控制第2、第3、第4節間長度,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抗倒能力。化控一般使用玉米專用生長調節劑(玉黃金或噸田寶)1次,如噴施后遇到降水,可在天晴后及時補噴第2次,一般噴施7d后進頭水。
4.3.3 滴水與施肥 根據玉米水肥需求規律科學灌溉與施肥,做到磷肥深施、氮肥后移、適當補鉀,適量補施鐵、硼、錳、鋅等中微量元素肥料,少量多次追肥。全生育期灌溉10~11次,灌溉量360~380m3/667m2,灌溉前及時查看天氣預報,避免在大風前灌溉。隨水滴施肥料8~9次,每667m2追施氮肥20~22kg(折合尿素43.5~47.8kg)、磷肥6~8kg(折合磷酸二銨13.0~17.4kg)、鉀肥7~9kg(折合硫酸鉀14.0~18.0kg)。
4.3.4 病蟲害防治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選用低毒、低殘留的生物農藥,重點防治玉米螟、棉鈴蟲、玉米蚜蟲、雙斑螢葉甲、玉米三點斑葉蟬、紅蜘蛛、葉斑病和莖腐病。生物防治 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赤眼峰等自然天敵,以蟲治蟲,使用蘇云金桿菌、球孢白僵菌、井岡霉等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物理防治 可利用誘蟲燈、色板、性誘劑等誘殺成蟲。化學防治 科學安全地使用低毒農藥。在玉米莖腐病高發區使用咯菌·精甲霜拌種防治;棉鈴蟲發生嚴重地塊每667m2可使用20%氯蟲苯甲酰胺10mL或50%氟啶蟲胺腈水分散粒劑35g進行防治;紅蜘蛛發生嚴重時使用18%阿維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10%噠螨靈乳油1000倍液,或5%唑螨酯懸浮劑4000倍液進行防治;玉米螟發生初期可使用阿維·氯苯酰懸浮劑40mL或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0mL防治初孵幼蟲和低齡幼蟲。
4.4 及時收獲 當玉米苞葉變黃、籽粒乳線消失、黑粉層出現時即達到生理成熟,待籽粒水分降至28%以下時收獲,選擇與收割臺間距和種植模式相匹配的收獲機械,保證收獲質量。
5 推廣潛力金粒1702在2023年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疆多地的玉米品比展示示范項目,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展示示范項目中名列前茅,種植密度為7300株/667m2時,每667m2產量達到1584.6kg(含水量14%);在新疆玉米高產競賽活動中,伊犁州察布查爾縣察布查爾鎮種植面積為13.3hm2,產量達到1368.0kg(含水量14%)。金粒1702作為籽收玉米在市場上推廣潛力較大。
參考文獻
[1]楊明花,彭云承.伊犁河谷玉米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中國種業,2022(4):30-34
[2]宋衛平,張振國.新疆伊犁墾區玉米種植簡析.新疆農業科技,2022(2):22-24
[3]陳蕾,馬偉達,張傳輝.新疆農業機械化與農民收入互動關系研究.黑龍江農業科學,2023(1):103-107
[4]喬林生.新疆玉米刷新全國高產紀錄.期貨日報,2023-12-01(002)
[5]李曼,趙文霞,賀娟娟,朱文文,馬騰,吳金存.新疆玉米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的探究.中國種業,2023(7):16-19
[6]姜楓.玉米寬窄行交替種植技術.新農業,2023(24):19
[7]鄒海洋.西北旱區春玉米滴灌施肥水肥耦合效應研究.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9
[8]李少昆.玉米密植高產精準調控技術(西北灌溉玉米區).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21
(收稿日期: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