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揭曉。這些團體和個人窮盡一生在平凡的工作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他們捧著一顆愛國為民之心,以向死而生之勇,用盡拼搏奉獻之力,踐行中華兒女的初心使命,再一次向世人展現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擔當,他們是我們心中的光,是這個時代的精神高標。
俞鴻儒——時代塑鴻儒
【頒獎詞】
前輩布下的奇子,蟄伏深空的巨龍。做別人不敢做的,做別人做不成的。他獨辟蹊徑,一往無前。撥開科學的霧,蕩去歲月的塵,我們看到一位科學家黃金般的心。
【事跡】
風洞作為地面上的“天空”,飛行器的“搖籃”,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而俞鴻儒院士,就是我國高超聲速風洞奠基人,研究風洞技術已有60余年。在國家資金緊張之際,俞鴻儒選擇了省錢的研究路徑,成功完成試驗!在報國家獎項時,作為主要設計者的他卻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最后。致敬!
【素材解讀】
雖然年事已高,卻依然耕耘在科研第一線,孜孜不倦地探索,學術思想活躍,善于從戰略角度理性地看問題,如前輩錢學森和郭永懷一樣,不斷開辟新的方向。在略顯浮躁的科研環境下,讓有志提高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優秀青年沉下心來做好學問。他期待錢學森的“工程科學”理念和“求實求是”的科研傳統能夠傳承給更多年輕人。
【適用方向】
家國情懷、科學精神、責任擔當、遠大志向、實事求是……
劉玲琍——春風撥清音
【頒獎詞】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聲味觸法。用盡所有為生命解鎖,她從命運那里奪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帶領孩子們飛離寂靜的牢籠。聽每一個新的發音,都打開一個新的世界。
【事跡】
劉玲琍是湖南衡陽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她扎根講臺,堅持做一件事,就是讓聽障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學習開口說話。劉老師自編教材,自創唇舌操、觸摸法和情境教學法,每天一對一教學,讓學生感受氣流的大小,聲帶的震動。33年來,她教的80多名聽障學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學。謝謝你讓這些孩子實現夢想!
【素材解讀】
作為特殊教育一線的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崗位,腳踏實地做好教書育人工作。她為特殊的學生帶來公平、溫暖、高質量的教育,立德樹人,育殘成才,用愛照亮特殊孩子前進的道路,用愛溫暖特殊孩子成長的心靈。
【適用方向】
教育情懷、奉獻精神、責任擔當、溫暖善良、助人為樂、人間有愛……
孟二梅——大義勇必為
【頒獎詞】
安頓落難者,照顧鄉親們。一句話驅散冷雨,一握手溫暖人心。是誰在偏僻的角落里排布下如此可信賴的人。過去無緣相識,因為她平凡;危難中堪當重任,因為她不忘初心。
【事跡】
去年7月30日,北京強降雨致K396次列車迫停在門頭溝落坡嶺站,近千名乘客被困。“只要有我們一口吃的,肯定有你們的”,這是落坡嶺社區黨支部書記孟二梅,給全體乘客的承諾。你家出米,我家出面,落坡嶺社區的居民把家里所有的物資都拿了出來,想盡辦法讓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凍餓。回憶起當時救援的場景,孟二梅動情地說,“只有災難真正到你身邊的時候,你才能知道當時那個艱辛”。從無人知曉到感動中國,她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近千名滯留乘客的生死安危。致敬!
【素材解讀】
“我們有一口吃的,就不能讓乘客餓著”,這句質樸的話幾乎在一夜之間傳遍大江南北,感動無數網友。風雨來臨時,在她的帶領下,社區安置轉運近千名因暴雨滯留的列車乘客。這份擔當,23年如一日。扎根京西深山,孟二梅用心用情用力解民憂、暖民心,贏得了群眾交口稱贊,并入選全國“最美公務員”。
【適用方向】
舍己為人、職業擔當、助人為樂、無私奉獻、人間大愛……
張雨霏——洲暖水花美
【頒獎詞】
寧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燒,不讓情緒在失敗中沉淪。哪吒,就是要脫胎換骨;蝶后,一定是蝶變之后。探索運動的極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軍是勝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
【事跡】
世錦賽、大運會、亞運會、世界杯,2023年,張雨霏參加59個項目,拿下23塊金牌,平均4天一場比賽。“有些比賽是為了國家,將國家的責任扛在肩上,只有一個字:做!”巴黎奧運倒計時,張雨霏說想做世界的“蝶后”,加油!
【素材解讀】
“游泳已經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張雨霏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看到更多女生在賽場上的可能性,她也想對各行各業的姐妹們說,在人生的賽場上,不要給自己設限,我們每個女孩都可以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她讓大家感受到了體育運動的樂趣,感受到了游泳的魅力,讓更多人愛上了體育,讓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適用方向】
目標夢想、追求不服輸、堅持拼搏、不怕挫折、不懼失敗、勇于挑戰……
楊華德——稻香使情深
【頒獎詞】
絲綢包裹的種子來自中國,飽滿飄香的稻谷長在非洲。從一個項目到一個產業,黃皮膚漢子的執著讓黑皮膚的兄弟理解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意。稻浪千重,路遠情長。
【人物事跡】
今年60歲的農業專家楊華德,援助非洲布隆迪已有9年。在楊華德和團隊手把手幫助下,布隆迪水稻產量由平均每公頃3噸提升至10噸。楊華德帶出的布隆迪學生,不僅自家水稻種得好,還被派往鄰國傳播先進經驗。稻浪千重,路遠情長。致敬!
【素材解讀】
新時代的人,踏實做事,深耕細作才能取得好成績。要有奉獻精神,有成就事業的情懷;要有守正創新精神,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要有擔當精神,以結果和問題為導向,奮力前行,勇于擔當。用中國技術架起中非友誼橋梁,用“三農”情懷助力農戶脫貧致富。他是威遠人民的驕傲,是威遠黨員干部人才的楷模,是全縣上下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的典型代表。
【適用方向】
愛國奉獻、責任擔當、人生價值、不忘初心、守正創新……
牛犇——德高馨芳遠
【頒獎詞】
流浪進電影的苦兒,依然在跋涉的老戲骨。賦予角色生命,帶給人間笑聲。人們忽略他的名字,但記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燈下,堅守遠超出銀幕的邊界。
【人物事跡】
89歲的國家一級演員牛犇,70多年來精心塑造了200多個經典熒幕形象。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他都會全力以赴;他從不給別人添麻煩,沒有助理,不用替身,受傷后打上麻藥也要完成角色。“我不用人扶,哪跌倒哪爬起來。”一位一生演小角色的大演員,致敬!
【素材解讀】
他被稱為“影視界常青樹”,在事業上有所成就,在生活中卻很簡樸,他更是用積蓄資助了上百名學生。從業78載,他一直在為中國影視劇行業而做著自己的貢獻,演技精湛、沒有任何負面消息的他更是獲得了終身成就的獎項。演戲認真、低調生活的牛犇在對待后輩上也有著自己的一套方式,除了向后輩傳授表演技巧外,他還會告訴他們一些人生道理。
【適用方向】
專注職業、自力更生、演技精湛、愛心奉獻……
穆言靈——厚誼與天同
【頒獎詞】
柳杉根深,鼓嶺綿綿。跨越三代的情緣,歲月化不開,大洋隔不斷;同行一條路,共飲一口井,蘊含友誼的土地,割舍不下的鄉情。超越制度、文化和語言,承載友愛、情誼、和平。
【人物事跡】
穆言靈和她的丈夫,都是熱愛中國文化的美國人。他們創立了“鼓嶺之友”,并奔走于美國的東西海岸間,尋找那些塵封在鼓嶺柳杉和歐美式老房子里的人物,讓美好的記憶重新鮮活了起來,續寫著中美兩國民間濃厚情誼往來的佳話。
【素材解讀】
鼓嶺故事是習近平主席親自推動中美民間友好交流的一段佳話。“每一個鼓嶺故事都告訴我們一個重要事實,那就是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家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大家聚在一起,共同擁有和諧的生活,并建立友誼,這種友誼可以代代相傳。
【適用方向】
文化傳承、執著追求、和平使者、民間交流……
張連鋼——報國胸襟闊
【頒獎詞】
這一塊好鋼,用到了刀刃上。把買不來的做出來,還要做到最快、最強、最智能。天降大任于己,何惜筋骨體膚;唯心志所向,百折不回。中國式現代化之路,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人物事跡】
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碼頭是怎樣煉成的?找到這個答案,張連鋼走了10年。10年前,國外壟斷自動化碼頭技術,張連鋼不信邪,決心自主開發,僅用4年,就走完了國際8到10年的自動化碼頭的建設路!張連鋼也從智慧碼頭的“門外人”成為智慧碼頭的“推門人”。
【素材解讀】
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指引偉大事業。張連鋼帶領著團隊,積極投身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的建設中。61歲的張連鋼仍然和他的團隊奮戰在碼頭建設的第一線,向著全自動化碼頭三期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奮力攻關。 秉承著“拼命干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的信念,帶領團隊實現了關鍵領域、關鍵環節的破壁,讓諸多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適用方向】
科學精神、勇毅努力、逆境出人才、科技創新、執著堅強、追求卓越……
蕭凱恩——寒梅傲冰雪
【頒獎詞】
假如給她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好好看父母;第二天,她會登上山頂,眺望維港,從日落到日出;第三天,她要走更遠,去看望她歌唱過的英雄和大好河山。
【人物事跡】
香港視障歌唱演員蕭凱恩,3個月大時,因眼癌摘除眼球。起初學鋼琴,很多老師都不相信她能學會。但凱恩沒有放棄,她通過摸盲文點字樂譜和聽錄音反復背誦,一點一點學會了彈鋼琴。學習唱歌時,她也要先把旋律背下來,用千百遍的練習熟讀歌詞。她在黑暗中追逐音樂夢想,20歲時已贏得超70個音樂比賽獎項。即使身體殘疾,她依舊經常參加義演籌集善款,甚至不怕艱苦去貧困山區當義工。“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努力,就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素材解讀】
她出生三個月后,就被確診患上眼癌。“雖然我看不見,不過對我來說,這個世界是充滿色彩和快樂的。憑著堅毅不屈的精神,作為一個視障人士,我也能克服人生不同挑戰和困難,發揮音樂潛能,貢獻社會。”她沖破一切困難,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透過音樂演出,生命教育分享,燃亮別人的生命,貢獻社會,讓社會變得更和諧。
【適用方向】
逆境拼搏、克服困難、心中理想、堅毅頑強、無私奉獻……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
——飛電翱長空
【頒獎詞】
大鵬保持向上的姿態,時代賦予最大的托舉。從前的孤勇者,如今是國之重器。苦練精飛,逐浪驅敵,南海、西太、繞島,離弦之箭、射向深藍。
【人物事跡】
為維護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近年,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勇擔使命,駕駛著“轟-6k”戰巡南海、繞飛臺島、演兵西太,飛出了不斷延伸的時代航跡。一次考核中,他們在起飛晚了22分鐘的情況下,逆轉絕境,奪得團體第一名。從單打獨斗,到成體系作戰,中國空軍越飛越高,越飛越強!
【素材解讀】
該大隊是在加快建設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強大人民空軍征程中涌現出的重大典型,是奮飛軍事斗爭一線、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的空中鐵拳,是“搏擊長空心向黨、飛行萬里不迷航”的杰出代表。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70余年血脈榮光,不懈奮飛。“堅決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用打贏的實際行動詮釋我們的忠誠。”飛出去、向遠海,是新時代人民空軍轉型跨越的寫照,也是二大隊書寫的時代答卷。
【適用方向】
保家衛國、責任擔當、超越自我、苦練精飛、中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