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賞析
路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摘自魯迅先生的小說《故鄉》
【分析拓展】
路,是人們通向目的地的通道;路,要靠人們去開拓,去延展。引申開去,“路”也就成了人們追求夢想和自由的方法和途徑。在路上,人們可以追逐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價值;在路上,人們可以擺脫束縛,追求生命的獨立。“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是最適合你的只有一條!
【運用示例】
人生之路,永不回頭。
媽媽曾對我說:“一個人再艱苦,再困窘,也只能朝前看,不要回頭。”的確,人生之路是單程旅行,我們出發之后就不可能再回到起點。如果我們因為一步走錯就想回頭,那只是浪費時間。不如從現在開始努力走好每一步,這遠遠勝過自怨自艾裹足不前。
請懷抱夢想,不懈前進。人生旅途,要學會欣賞沿途的風景,而不只關注最終目標。人生路上,會有苦難,但往往是苦中有樂,樂中含苦的,我們要勇敢接受。
我們向著遠方的目標前行,也許能順利抵達,也許會路途多舛,甚至在半路倒下。但是我們欣賞到了沿途的風景,這人生之路就沒有白走。所以,我們需要慢慢走,欣賞啊——去欣賞自然之景,去體會人間真情,去感悟人生哲理,去探求美的真諦。“經驗亦是智慧”,當我們有了對景致的感知和經歷,我們亦是智者。
這就是人生之路帶給我們的啟示。
拓展練習
竹子
竹,為禾本科、竹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多為木質,也有草質,中間稍空,有節且多而密,竹干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有經濟價值,又是綠化植物。竹不畏嚴寒酷暑,不畏風霜雪欺,得到了人們的廣泛喜愛。古人多用竹來形容正直、不屈的人物。
【多維解讀】
一、正直虛心。竹子青翠挺拔,中間空心,所以往往也就成了正直虛心的象征。詩文中常用竹子來形容正直謙遜者。“葉落根偏固,心虛節更高”便贊美了它的固本虛心。
二、百折不撓。竹子四季常青,不畏風霜,顯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和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便是對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不畏風霜精神的禮贊。
三、清新脫俗。竹子被歷代文人喜愛,還因為它外觀的清新秀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蘇軾這首詩便贊美了竹子清新脫俗的特點。
【適用話題】
為人正直,謙遜樸實;不畏困難,百折不撓;追求高雅,拒絕低俗……
松樹
松樹的寓意為堅強、優雅以及長壽。松樹的生命力頑強,四季常青,無論是炎熱的天氣還是寒冷的季節都生機盎然地生長。松樹代表了堅強不屈,象征頑強向上、堅毅、百折不撓的精神,如軍人、人民英雄、革命烈士等。松樹還有孤獨清高的寓意。
【多維解讀】
一、松鶴延年。松樹四季常綠,給人生機蓬勃、活力四射的感覺,且其壽命較長,可以存活數百年,象征著長壽,古代人常贈送繪有松樹、白鶴的畫用于祝壽。
二、堅韌不拔。松樹生長在高山上,不懼嚴寒酷暑,像不畏惡劣環境和重重困難拼搏向上的精神,體現出頑強不屈、堅韌不拔的精神。
三、孤獨正直。松樹生長在懸崖峭壁,根系深扎在巖縫之中,即使是傾斜生長,樹干也會挺拔向上,如同一個正直的人,不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不怕孤獨,樂觀向上。
【適用話題】
永葆青春,生命力強;不屈不撓,堅忍不拔;正直勇敢,樂觀向上……
梅花
梅花是我國傳統花卉,它在寒冬時節開放,外形精致,花香優雅。在歷代文人筆下,多象征著自強不息、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民族精神,體現著錚錚鐵骨和高尚品德。因為它的花期臨近春節,因此也有著傳春報喜、幸福吉祥的寓意。
【多維解讀】
一、堅強無畏。梅花是在寒冷的冬季綻放的花朵,它勇敢抵御嚴寒,象征著堅強的品質。梅花的花瓣堅韌而不易凋謝,給人以勇氣和堅持的力量。因此,梅花常象征堅強的意志和頑強的生命力。“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正體現了這種堅強無畏的精神。
二、高雅脫俗。“只留清氣滿乾坤”的梅花因清雅高潔的形象而聞名。梅花的花朵純潔素雅,梅花的花香淡雅清幽,梅花的枝葉瘦長而挺拔,梅花的姿態高雅而端莊。梅花的高雅形象使其成為中國古代文人墨客鐘愛的題材,是高尚品格和高雅情懷的象征。
三、品行高潔。“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梅花在冬季綻放,不與其他花兒爭奇斗艷,具有清高孤傲的品格。梅花花朵潔白無瑕,象征著純潔和高尚的品行。梅花潔身自好、與冰雪為伴的形象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追求道德修養和高尚品行的象征。
【適用話題】
堅強無畏,生命力強;高雅脫俗,秀麗端莊;潔身自好,品行高潔……
駿馬
馬與人類有著久遠而親密的關系,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從新石器時代到現代,馬一直是勞動和戰爭中不可缺少的工具。馬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動物之一,是人類親密的伙伴。作為家畜,馬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動物之一。
【多維解讀】
一、勇往直前,奮勇爭先。一提及駿馬,我們的心目中總會呈現出一馬當先、萬馬奔騰的激動人心的畫面。正所謂“快馬加鞭”“馬到成功”“龍馬精神”,駿馬總是和“速度”“成功”聯系在一起的。所以,飛馳的駿馬在詩文中常常是勇往直前、奮勇爭先的象征。
二、自由自在,不受束縛。跨上駿馬,可以自由馳騁,向著目標進發。所以,“駿馬”在詩文中也常常代指那種擁有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精神以及不受任何限制束縛、始終保持獨立人格的人物形象。那些性情剛烈的駿馬更是表現出倔強不屈的精神。
三、才華橫溢,杰出人才。中國人常以“千里馬”喻指有杰出才華的人才,所以駿馬也是能力不凡、才華橫溢、大有作為的象征。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赤兔馬正是比喻萬里挑一的出眾人才。“健兒需快馬,快馬需健兒”強調了人才和識才者的重要。
【適用話題】
奮勇爭先,力爭上游;追求自我,張揚個性;才華橫溢,能力出眾……
耕牛
作為“六畜”之一,牛與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考古研究表明,黃牛的馴化,在中國至少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南方的水牛則可能更早一些。在北京地區的文物考古中發現,除了牛骨化石,還有很多器物融入了牛的元素。可見,牛對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多維解讀】
一、吃苦耐勞,倔強不屈。牛的力氣大,從農耕、交通到軍事都廣泛使用。所以牛在中國文化中一直都是勤勞的象征。牛有力且性格倔強,所以,牛象征倔強不屈的精神。
二、踏踏實實,勤勤懇懇。“老牛自知夕陽晚,不須揚鞭自奮蹄”,詩句贊頌的正是老牛踏實、勤奮、自律的精神。“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通過對比,贊美了耕牛的踏實穩健。老牛不是速度型選手,但它踏實穩健,在所有家畜中排第一位。
三、無私奉獻,犧牲精神。牛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一直當著全人類的“奶媽”;牛工作時任勞任怨,收獲時也從不要求主人給予更多的賞賜,可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牛一身都是寶,最終全部奉獻給了人類……牛,象征著獻身精神!
【適用話題】
踏實穩健,刻苦努力;無私奉獻,先人后己;不怕困難,苦干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