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關節鏡微創技術聯合中醫定向透藥療法對早期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行膝關節鏡下微創清理術,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醫定向透藥治療,比較兩組臨床療效、膝關節功能及膝關節屈伸活動度情況。結果 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治療組膝關節疼痛、功能、活動度、屈曲畸形、肌力及穩定性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術前膝關節屈伸活動度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5周、8周、12周后,治療組膝關節屈伸活動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關節鏡微創技術聯合中醫定向透藥療法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效果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障礙,緩解關節疼痛,降低屈曲畸形風險。
關鍵詞: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關節鏡微創技術;中醫定向透藥療法;關節角度重現度;屈伸活動度;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
膝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退行性關節疾病[1],主要由關節軟骨的磨損和退化引起導致膝關節結構和功能受損所致。KOA的典型臨床癥狀為膝關節腫脹、持續性疼痛以及活動范圍受限,且會隨著病情進展而加劇,導致關節變形,需要通過手術治療緩解癥狀、改善關節功能。
關節鏡下微創清理術是一種治療KOA的有效方法,尤其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實施關節鏡微創手術可以精確地清除關節內的病變組織,從而快速緩解患者的疼痛和腫脹等癥狀,改善其生活質量。然而,單純使用關節鏡微創清理術治療KOA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患者術后關節粘連、僵硬、持續疼痛風險較高,對于中后期KOA患者改善關節功能方面的效果有限[2]。
定向透藥治療儀是基于仿生學、熱敷醫學和生物電藥導理論等先進技術研發的醫療設備,可通過透藥儀將中藥的有效成分直接導入到病灶部位,使中藥成分更直接、有效地作用于患處,增強對疾病的干預效果[3]。本研究選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關節鏡微創清理術聯合中醫定向透藥療法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49~74歲,平均年齡(65.52±3.32)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09±1.34)年。治療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7~73歲,平均年齡(65.82±3.27)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23±1.24)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早期;臨床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合并器質性病變;對相關治療措施無法耐受;晚期、重度骨性關節炎。
1.2 方法
1.2.1 對照組實施單純關節鏡微創清理術
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鋪巾后進行硬膜外麻醉,并輸注腎上腺素(1 mL)與生理鹽水(3 000 mL)混合液清洗關節腔。于患者膝前內側與前外側做一切口,置入Stryker關節鏡與手術相關器械,使用關節鏡探查膝關節軟骨退變、骨贅、滑膜增生等情況。切除增生骨贅,清理關節中破損半月板碎片、增生滑膜和已粘連的纖維束帶,軟骨修整后摘除關節腔中的游離體,手術完畢后沖洗關節腔,并抽凈積液,止血完畢后縫合。術后行常規抗感染治療,患處持續冰敷,以求消腫止痛,24 h后穿刺引流,抽出積液與積血,并鼓勵患者實施早期功能鍛煉。
1.2.2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中醫定向透藥療法
(1)術前準備:儀器為NPD-4BE型號中醫定向透藥治療儀。取川牛膝20 g,紅花20 g,川芎15 g,沒藥15 g,當歸20 g,獨活15 g,草烏20 g,路路通20 g,雞血藤20 g,艾葉20 g,威靈仙15 g,乳香10 g,浸泡30 min,水煎取汁,候溫至40 ℃備用。
(2)手術實施:患者取仰臥位,充分暴露膝關節,將定向透藥治療儀專用墊放于藥液中充分浸泡,然后放在患者患側膝關節。將儀器專用電極板放在布墊上,接通電源,根據患者耐受程度設置強度(以引起肌肉收縮為宜)。30 min/次,1次/d,每周不少于4 d,持續干預4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治愈,關節活動不受限,癥狀消失,功能恢復正常;有效,關節活動輕微受限,癥狀改善明顯,功能基本康復;無效,關節活動嚴重受限,癥狀無變化或加重。總有效=治愈+有效。(2)比較兩組膝關節功能:采用膝關節功能評分(HSS)進行評估,包括疼痛、功能、活動度、屈曲畸形、肌力和穩定性,評分越高表示膝關節功能恢復越佳。(3)比較兩組膝關節屈伸活動度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膝關節功能比較
治療后,治療組膝關節疼痛、功能、活動度、屈曲畸形、肌力及穩定性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膝關節屈伸活動度比較
治療5周、8周、12周后,治療組膝關節屈伸活動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KOA是骨科領域中普遍的退行性疾病。KOA的臨床治療過程中,主要治療原則是減輕腫脹疼痛癥狀、降低炎癥因子水平、修復受損組織、重建關節周圍骨等。微創手術以其優良的臨床效果、短暫的治療周期和快速的康復過程受到推崇,國內多項研究已經證實了其顯著的治療效果[4]。微創手術在治療膝關節炎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在緩解患者疼痛效果有限,且需要較長的恢復時間。
關節鏡微創清理術是通過小切口插入關節鏡,在視覺監控下對膝關節內的損傷組織進行精準的清理和治療。該方法可以直接去除關節內的炎癥組織、破損的軟骨碎片等,從而減少關節內的刺激和炎癥反應,恢復關節腔的正常環境[5]。其單一應用下,患者疾病康復效果不甚理想,患者術后并發癥較多。
近年來,中醫定向透藥治療逐漸在臨床上受到推崇,可有效緩解諸多病癥癥狀,加快患者康復。中醫定向透藥治療是一種將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區域的方法,臨床應用實踐中,通過選用具有消炎、鎮痛和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藥,如三七、薏苡仁等,并將其制成外用貼敷劑或注射液,通過皮膚直接滲透到患處,從而達到緩解炎癥、減輕疼痛、改善關節功能的效果。此外,定向透藥治療能夠使藥物成分更集中地作用于傷口部位,減少了系統性副作用,提高了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率[6~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臨床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治療組膝關節疼痛、功能、活動度、屈曲畸形、肌力及穩定性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術前膝關節屈伸活動度無顯著差異,(P>0.05);但在接受不同治療方案后,治療5周、8周、12周后,治療組患者膝關節屈伸活動度明顯優于對照組,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中醫定向透藥治療與關節鏡微創清理術相結合治療KOA的效果顯著。將中醫定向透藥治療與關節鏡微創清理術相結合,可以從內、外兩個層面對KOA進行治療。外部的藥物透藥治療提供了持續的消炎和鎮痛效果,內部的微創手術有效清除了病理性組織,兩者相輔相成,協同作用,不僅可以更快緩解疼痛和炎癥,還有助于促進關節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8]。
綜上所述,KOA患者應用關節鏡微創技術聯合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能顯著改善癥狀,促進其預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謝彬.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22,28(21):122-124.
[2]王洪江,王權.關節鏡微創手術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1(17):113-115.
[3]葉曉靜.中醫綜合護理干預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臨床療效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1.
[4]肖茹峰.采用關節鏡微創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評定[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9):63-64.
[5]鄭偉.關節鏡下微創有限清理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24):117-119.
[6]劉鳳龍.中醫定向透藥療法聯合康復訓練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膝關節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響[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2,3(9):22-24,32.
[7]盧艷榮,梁瑞芬.中醫定向透藥聯合針刺及運動療法治療膝關節炎的臨床療效[J].名醫,2021(7):58-59.
[8]張斌山,李燕萍,黃祖輝.關節鏡雙排縫線橋技術結合中醫定向透藥技術治療岡上肌腱全層撕裂的早期臨床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17,36(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