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苯磺酸瑞馬唑侖用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3年9月~2023年11月80例行宮腔鏡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實施丙泊酚和舒芬太尼全麻誘導,研究組實施苯磺酸瑞馬唑侖和舒芬太尼全麻誘導,比較兩組麻醉和蘇醒情況、術后蘇醒質量和圍術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鎮靜誘導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蘇醒時間、拔除喉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蘇醒時、拔管后即刻的MOAA/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蘇醒時、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15 min的改良Aldrete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誘導期注射痛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27.50%(P<0.05);兩組術中、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苯磺酸瑞馬唑侖用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可以發揮較好的鎮靜效果,患者術后蘇醒質量高,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關鍵詞:苯磺酸瑞馬唑侖;宮腔鏡;喉罩全麻;誘導時間;蘇醒質量;圍術期不良反應
隨著舒適化醫療概念的提出和喉罩使用的普及,喉罩通氣全麻下進行宮腔鏡手術治療有利于氣道管理,可減少舌后墜、術中低氧血癥的發生,降低手術應激反應,減少術中體動,提高麻醉安全性和舒適度[1~2]。目前,喉罩通氣常全麻使用丙泊酚復合阿片類藥物,具有起效快、代謝快、時效短等優點[3],但為了滿足無肌松條件下喉罩順利置入的麻醉深度,丙泊酚需求量較大,患者停藥后蘇醒緩慢,拔管后有再次呼吸抑制的風險[4]。本研究旨在探討苯磺酸瑞馬唑侖用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3年9月~2023年11月80例行宮腔鏡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0例。對照組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40.30±10.60)歲;ASA分級Ⅰ級21例,Ⅱ級19例;體重指數18~26 kg/m2,平均體重指數(24.50±3.20)kg/m2。研究組年齡19~60歲,平均年齡(41.50±9.10)歲;ASA分級Ⅰ級23例,Ⅱ級17例;體重指數18~26 kg/m2,平均體重指數(24.20±3.40)kg/ 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年齡19~60歲;體重指數18~28 kg/m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Ⅱ級。排除標準:麻醉藥物過敏;有藥物代謝相關疾病,確定有濫用或長期應用麻醉性鎮靜鎮痛藥物;肝、腎、肺等臟器功能障礙;術前脈搏血氧飽和度(SpO2)<97%;有喉罩使用禁忌證或預期有困難氣道;存在高風險的反流誤吸;精神障礙;術前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1.2 方法
(1)麻醉前準備:術前常規禁食禁水,入室后開放外周靜脈通道,監測心電圖、SpO2、無創平均動脈壓(MAP)、腦電雙頻指數(BIS)。指導患者擺好截石位,面罩吸氧3 min后測量3次血壓,取平均值作為患者術前血壓基礎值。
(2)麻醉方法:采用全憑靜脈麻醉。兩組入室后,均給予地塞米松5 mg+昂丹司瓊8 mg預防術后惡心嘔吐,吸氧3 min后給予舒芬太尼0.1 μg/kg(單次靜脈注射)+瑞芬太尼0.15 μg/kg·min(持續靜脈泵入)鎮痛預處理,1 min后,對照組給予2 mg/kg丙泊酚緩慢靜推;研究組給予6 mg/kg·h瑞馬唑侖恒速模式靜脈泵入(時間≤180 s)進行麻醉誘導。患者意識消失[改良警覺/ 鎮靜評分(MOAA/ S)為0分],BIS數值降到60以下后,置入潤滑過的雙腔引流型喉罩行機械通氣。
(3)麻醉維持:對照組維持用藥為丙泊酚3 μg/mL+瑞芬太尼0.15~0.2 μg/kg·min;研究組為苯磺酸瑞馬唑侖1.5 mg/kg·h+瑞芬太尼0.15~0.2 μg/kg·min,術中維持BIS在40~60,術中患者發生體動時,單次追加丙泊酚0.5 mg/kg或苯磺酸瑞馬唑侖2.5 mg/次,并酌情增加丙泊酚或苯磺酸瑞馬唑侖維持劑量,患者發生嚴重體動時在上述藥物基礎上加用瑞芬太尼1 μg/kg,手術結束時停用丙泊酚或苯磺酸瑞馬唑侖,蘇醒期對照組不做處理。研究組在手術結束時靜脈注射氟馬西尼0.3 mg拮抗,待患者完全清醒后(MOAA/S為5分)拔除喉罩,改良Aldrete蘇醒評分>9分后出室,轉入麻醉恢復室。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麻醉和蘇醒情況。(2)比較兩組術后蘇醒質量:觀察時間點為蘇醒時、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拔管后15 min和拔管后30 min。1)MOAA/S 5分為完全清醒,對正常音調呼名的應答反應正常;4分對正常音調呼名的應答反應遲鈍;3分對反復大聲的呼名有應答反應;2分對輕度刺激或搖晃有反應;1分對擠壓斜方肌有反應(包括主動性和反射性撤回);0分對疼痛性刺激無反應(擠壓斜方肌)[5~6]。2)改良Aldrete評分。(3)比較兩組圍術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偏態分布計量資料分布柱狀圖形狀基本一致以中位數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 誘導和蘇醒情況比較
研究組鎮靜誘導時間長于對照組,蘇醒時間、拔除喉罩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術后蘇醒質量比較
研究組蘇醒時、拔管后即刻的MOAA/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蘇醒時、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15 min的改良Aldrete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兩組圍術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誘導期注射痛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中、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3討論
宮腔鏡治療手術下,患者會產生一定的疼痛,但并不劇烈,對肌松要求不高,患者的不適感主要來自于術中擴張牽拉宮頸、膨脹宮腔、宮腔內操作[7]。從安全舒適化醫療角度出發,減少舌后墜、低氧、無意識體動發生,喉罩通氣全身麻醉是此類手術的最佳選擇[8]。然而,相較于保留自主呼吸的靜脈麻醉,喉罩全麻鎮靜、鎮痛用藥量增大,術后蘇醒時間呈劑量依賴性增加,既要保證足夠麻醉深度來滿足患者置入喉罩需求,也要滿足術畢后高質量蘇醒的需求[9~10]。臨床常用的鎮靜藥物丙泊酚能夠很好地滿足插管條件,但蘇醒時間偏長。
苯磺酸瑞馬唑侖是一種短效γ-氨基丁酸A型(GABAA)受體激動劑,其對苯二氮卓類藥物位點-GABAA受體具有高度親和力,并且在GABAA受體的4個亞型(α1、α2、α3、α5)之間表現出相似的活性,通過增強作用于GABAA受體亞型細胞中的GABA電流,增加細胞內的氯離子濃度,導致細胞膜超極化,從而抑制神經元動作電位傳導,提高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活性,從而達到鎮靜作用[11~12]。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鎮靜誘導時間顯著長于對照組,蘇醒時間、拔除喉罩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蘇醒時、拔管后即刻的MOAA/S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蘇醒時、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 min和拔管后15 min的改良Aldrete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誘導期注射痛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中、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苯磺酸瑞馬唑侖可以有效、安全地用于喉罩通氣全麻中,這主要是由于苯磺酸瑞馬唑侖具有起效迅速、代謝產物無活性、消除時間短、具有特異性拮抗劑等特點。
綜上所述,苯磺酸瑞馬唑侖用于喉罩通氣全身麻醉可以發揮較好的鎮靜效果,患者術后蘇醒質量高,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
參考文獻
[1]陸懿,葉旻.艾司氯氨酮聯合瑞馬唑侖在宮腔鏡檢查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23,38(18):3617-3620.
[2]宮腔鏡診療麻醉管理的專家共識[J].臨床麻醉學雜志, 2020,36(11):1121-1125.
[3]楊婉花,陳冰,李娟,等.丙泊酚藥物代謝動力學研究概述[J].中國藥師,2008,11(10):1243-1246.
[4]黃可女,鄧子豪,夏靈軼,等.瑞馬唑侖在臨床麻醉中的應用研究進展[J].贛南醫學院學報,2023,43(5):531-536.
[5]楊文芳,孫莉.改良警覺與鎮靜評分在無痛腔鏡診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2,19(2):157-159.
[6]何燕.喉罩全身麻醉輔助臂叢麻醉與艾司氯胺酮輔助臂叢麻醉對患兒警覺/鎮靜評分及術后蘇醒時間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4):597-598.
[7]張立,潘長青,李華鳳,等.丙泊酚聯合瑞芬太尼清醒鎮靜應用于宮腔鏡檢查術的臨床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9,25(4):219-222.
[8]閆錦威,吳馨婷,楊靖梅,等.瑞馬唑侖用于全身麻醉誘導與維持的研究進展[J].臨床醫學進展,2022,12(6):5245-5249.
[9]康佳敏,元元,于泳浩,等.瑞馬唑侖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麻醉學雜志,2022,42(8)10.
[10]朱越,王倩,楊天爽,等.瑞馬唑侖復合瑞芬太尼在無痛胃鏡檢查中的臨床應用[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21,42(12):1265-1271.
[11]張勇,戴光榮,徐宏,等.瑞馬唑侖與異丙酚在全麻誘導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較[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2,18(3):391 - 391.
[12]賈濤,劉輝,滕金亮.瑞馬唑侖的藥理特點、安全性及聯合用藥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23,34(8):1020-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