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療保健機構的優生優育或者遺傳咨詢門診,醫生經常會被問道:怎樣才能生出漂亮、聰明、健康的寶寶?
完全健康的寶寶無法“定制”
夫妻都希望自己的寶寶擁有大眼睛、雙眼皮和聰明的腦袋瓜,并希望通過食補來實現。所以,出現了類似“孕婦多吃葡萄和藍莓,寶寶眼睛又大又亮”、“多吃橙子補充維生素C,寶寶的皮膚又白又嫩”的傳言。
其實,這種可能性很小。雙眼皮、小酒窩這樣的特征,是由遺傳基因決定的。都是雙眼皮的父母,也可能生出單眼皮的孩子;都有酒窩的父母,通常孩子也擁有可愛的小酒窩。同樣,是否會患上遺傳性疾病,在受精卵形成時也已經確定了,無法通過吃什么、補什么來改變。也就是說,“定制”完全健康的寶寶是難以實現的。
醫學有道,幫助有需要的夫妻
對于本身患有先天缺陷的夫妻,由于自身的特殊經歷與體驗,生育健康后代的愿望會顯得更為強烈。除非是自身缺陷導致無法生育,又或者是懷孕分娩會給自身帶來生命危險,他們不應該得到“最好不要小孩”這樣簡單粗暴的建議。隨著科學的發展,如今已經找到很多手段來幫助他們。例如,對遺傳學病因明確的患有嚴重先天性缺陷(疾病)的夫妻,可以采取兩種方法避免患有相同缺陷的孩子出生。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是自然懷孕,當胎兒還在子宮里的時候,利用絨毛穿刺、羊水穿刺、臍血穿刺等產前診斷手段獲取生物樣本進行檢測,或者通過超聲、磁共振、胎兒鏡檢查,確定胎兒是否患有嚴重的出生缺陷。另一種是在輔助生殖試管嬰兒技術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三代試管嬰兒”,也就是胚胎植入前遺傳學檢測技術。通過體外受精使胚胎形成后,從胚胎上取5~8個細胞先進行遺傳學檢測,選擇正常或者不致病的胚胎,再移植到女性的子宮里繼續發育。其原理類似農民選種育苗,是目前最大程度保障子代健康、減少母體損傷的優生手段。
看似正常也不能高枕無憂
本身沒有先天缺陷的夫妻,是不是就不用擔心寶寶有出生缺陷呢?
其實,在臨床有這樣的情況,父母不攜帶某種基因突變,但孩子攜帶,被稱為“新發突變”。人類在孕育過程中,子代平均存在70.3個新發突變基因。但這種情況也不完全是運氣問題。如果不攜帶任何致病基因的人類基因組結構才能被稱為“正常”,那么幾乎所有人都不是 “正常人”。研究發現,平均每個人會攜帶2.8個隱性遺傳病的致病突變基因。
人類體細胞內有編號1~22號的22對(共計44條)男女共有的常染色體和2條性染色體(男性為XY,女性為XX)。一對等位基因分居于兩條常染色體(同一編號)上的相同基因座,只要其中一條是控制某種遺傳疾病/性狀的顯性基因(稱為雜合子),就可以發病或表現出某種性狀,這種遺傳方式稱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當然,如果兩條都是顯性基因(稱為純合子),自然也會發病。多指、軟骨發育不全、先天性白內障等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雙眼皮、大耳垂是顯性遺傳性狀。只要雙親中有一位存在這種疾病或特征,孩子就有一半的概率表現出同樣的疾病/特征,不分男女。
相應地,如果一對等位基因分居于兩條常染色體(同一編號)上的相同基因座,必須兩條都是控制某種遺傳疾病/性狀的隱性基因(純合子),才會發病或表現出某種性狀,這種遺傳方式被稱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如果這對隱性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條X染色體上的相同基因座,則為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對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僅有一條是隱性基因(雜合子),一般不會發病,這種情況被稱為疾病基因“攜帶者”。如果把隱性遺傳病想象成一條“惡龍”,那么他被位于一對同編號染色體上的兩把基因鎖共同鎖住。只一把鎖壞了,惡龍無法逞兇;但兩把鎖都壞了,“惡龍”就要興風作浪。所以,雖然每個人可能都攜帶有“壞鎖”——基因突變,但只要不是兩把鎖一起壞,就不會發病。如果一對男女,在同號染色體同一位置上各有一把壞鎖,碰巧兩人又結為夫妻。根據遺傳規律,有1/4的概率會把自己的壞鎖同時遺傳給孩子,最終導致孩子身具兩把壞鎖,受“惡龍”之害,成為隱性遺傳病患者。地中海貧血、脊髓性肌萎縮癥、苯丙酮尿癥、肝豆狀核變性等都屬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左利手(“左撇子”)、卷發、酒窩等為隱性遺傳性狀。
但對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病,如進行性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血友病等,情況又有所不同。由于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只要唯一那條X染色體上的基因發生突變,便可導致疾病發生。而女性擁有兩條X染色體,只有兩條X染色體的等位基因都發生突變(純合子)時才會發病,即僅一條X染色體的基因發生突變(雜合子)時一般不會發病,這種情況稱為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病基因“攜帶者”。研究發現,人群中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病男性患者遠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雙親表現正常,其母親是攜帶者,他與正常女性生育的兒子不會有問題;如果生的是女兒,也一定是攜帶者。女性攜帶者與正常男性生育的孩子,無論男孩女孩,攜帶突變的概率均為50%,一般不發病。這么看來,X染色體連鎖隱性遺傳病就像是“傳兒不傳女”的疾病了。
攜帶者篩查助力健康孕育
據估計,有2%~4%的無家族史育齡夫妻屬于生育某種隱性遺傳病患兒的高風險夫婦。育齡夫妻,只要有生育意愿,也有了解自身常見遺傳病基因攜帶狀態的主動意愿,就可以考慮接受“攜帶者篩查”。“攜帶者篩查”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最初的目的是在特定人群中篩查特定疾病,例如在我國華南地區人口中開展地中海貧血攜帶者篩查。隨著二代測序技術的突飛猛進,已發展成不考慮種族或地區、篩查目標疾病多達數百種的“攜帶者篩查”。目前,我國專家建議,推薦或考慮將脊髓性肌萎縮癥、地中海貧血、肝豆狀核變性、甲基丙二酸血癥、糖原貯積癥II型、苯丙酮尿癥(含四氫生物蝶呤缺乏癥)、進行性假肥大性肌營養不良、遺傳性耳聾和脆性X綜合征這幾種遺傳性疾病納入攜帶者篩查范圍。夫妻倆在懷孕前或者孕早期抽一管靜脈血進行檢測,就能了解自己有沒有帶著導致這些疾病的“壞鎖”了。
結束語
孕前和孕早期攜帶者篩查,能幫助育齡期夫妻做到心中有數,助力實現健康孕育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