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家長前來咨詢孩子的睡眠問題,有的反映難以入睡,有的反映睡眠時間很短,晚上頻繁醒來。在此,本文就兒童青少年的失眠問題進行科普。
什么樣的情況才算失眠
失眠最常見的表現是入睡困難、睡眠質量下降和睡眠時間減少,同時可能會存在記憶力、注意力下降等。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失眠為:一周至少有三個晚上出現入睡困難和(或)難以維持睡眠,或者有無法恢復精力的睡眠引起的不適,并且伴隨白天的苦惱或影響社會功能。也就是說,如果存在入睡等待時長超過30 min;睡眠維持障礙,如夜間醒來2次及以上、早醒,總的睡眠時長小于6 h,同時白天存在一些功能障礙如疲憊、情緒異常等,那很有可能是失眠。
兒童和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良好的睡眠質量可以促進發育,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與神經發育、認知能力有著密切關系。而失眠會影響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繼而引發情緒問題和行為異常,可能造成記憶力、注意力下降,進一步影響學習、社交等日常行為。根據美國睡眠醫學會的推薦,4~12個月的嬰兒每日睡眠時間為12~16 h(包括日間午休小憩);1~2歲幼兒每日睡眠時間為11~14 h;3~5歲兒童每日睡眠時間為10~13 h;6~12歲兒童需保證每日9~12 h的睡眠;13~18歲青少年最好保證每日8~10小時的睡眠。需要明確的是,上述所推薦的睡眠時間是對應不同年齡段孩子睡眠時間的平均估計,具體時長需要考慮孩子的個體差異性。比如要綜合主觀疲勞程度、是否會在預期時間自然醒,或者是否出現過度疲勞,來初步判斷孩子的睡眠時間是否充足。
青少年兒童失眠的原因
失眠的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據統計,全球失眠的患病率約為10%~20%,其中,青少年兒童的失眠患病率約為20%。那么,哪些因素和青少年兒童失眠有關呢?
首先,青春期由于生理發育中晝夜節律系統的變化,睡眠模式也會有明顯的變化;激素水平(如甲狀腺功能亢進)和精神活性物質(喝咖啡、濃茶等)的攝入,也會影響睡眠質量。其次,社會環境對青少年兒童的睡眠也存在一定的影響。《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健康白皮書》的調研結果表明,與青少年兒童睡眠時長高度相關的因素有:作業時長、電子娛樂時長、晚餐(夜宵)時間、家長睡眠質量以及學生睡前活動。
學習是青少年兒童的核心任務,然而過長的作業時間必然會擠壓正常的睡眠時間;同時,學業帶來的壓力會影響青少年兒童的情緒,可能導致失眠。建議在不影響青少年兒童學習質量的前提下,適當減輕學習任務,或者通過激勵的方式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從而提高睡眠的時間和質量。作為家長,在日常需要關注孩子的情緒,一旦發現異常,需及時進行心理疏導,必要時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伴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幾乎人人都有手機、電腦之類的電子設備。尤其對于青少年兒童而言,通過電子設備進行放松和娛樂也是他們的基本需求。但是研究發現,電子設備所發出的藍光會抑制褪黑素產生,加強覺醒狀態,易導致睡眠紊亂;同時,過度游戲的刺激會使神經系統保持興奮,影響正常入睡。所以,家長需要對孩子電子設備的使用制定合理的規劃,比如在夜間睡前2 h不使用電子設備。
過晚進食或睡前飲食過飽會增加腸胃壓力,容易降低睡眠質量。調研報告明確建議,小學生最晚進食時間在18:00點鐘前,中學生在20:00點鐘前完成每天的最后一餐。
除以上原因外,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不寧腿綜合征、周期性肢體活動障礙等疾病也可能引起青少年兒童失眠,需對病因進行干預。
青少年兒童失眠的干預
臨床治療失眠主要有藥物療法和非藥物療法。但是,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藥物被批準用于治療16周歲以下青少年兒童失眠。《中國6歲以下兒童就寢問題和夜醒治療指南(2023)》中明確指出,不推薦藥物作為改善兒童就寢問題和夜醒的一線方案或單獨方案。對于青少年兒童失眠,主流的一線治療方法是認知行為療法(睡眠衛生和行為干預),即養成良好的睡前程序和幫助睡眠的方法。比如,傍晚后避免飲酒或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睡前2 h不再進食難以消化的食物,營造適宜睡眠的臥室環境等。還可以通過睡眠行為干預,如只能在感到困倦的時候上床;臥室和床只能用于睡眠,不可進行其他活動如看書、看手機等;如躺在上床15~20 min還是無法入睡時,離開臥室,等再次感到困倦后進入臥室,可反復進行;每天在固定的時間起床,盡量避免日間小憩。
除了認知行為療法外,傳統中醫藥對治療失眠也有不錯的療效。(1)耳穴壓豆:最常用的耳穴為神門、交感、皮質下,其次為枕、心、脾、胃、腎等。將酒精棉球消毒耳廓后,用探棒試探穴位所在區域,并找出壓痛點;將耳穴貼對準穴位壓痛點貼緊,并稍加壓力,使患者感到酸痛、麻脹、發熱感。(2)家庭保健推拿:按揉太陽穴、百會穴和風池穴,每個穴位1 min,力度由輕到重;再用五指從前額輕掃到風池穴,重復5~7次。同時,結合兒童推拿的特有手法,開天門和推坎宮,搓揉30~50次,以皮膚出現微微泛紅為宜。結束后,靜臥休息3~5 min,每日1次。
另外,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磁、電、聲、光的物理治療方法也逐漸應用于臨床。通過物理刺激,可改變中樞和外周神經,從而改善青少年兒童失眠。目前臨床常用的有經顱磁刺激、經顱直流電刺激等無創的神經調控技術。
《2024中國居民睡眠健康白皮書》調研發現,熱愛運動的人群睡得早、起得早,且睡眠習慣良好。這是因為適當運動會影響內分泌系統、新陳代謝、晝夜節律和身體核心溫度,從而影響個體的晝夜節律以及睡眠質量。大量研究發現,運動訓練能夠提升睡眠質量、緩解失眠問題,且對睡眠幾乎沒有不良反應。但需要注意的是,臨睡前運動可能導致個體過度興奮,從而難以入眠,因此要避免在臨睡前(2 h內)運動。另外,青少年兒童群體處于快速發展時期,身體特征和活動需求存在明顯的年齡差異,家長可參照《中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指南》,為孩子制定適合個體年齡和身體情況的運動方案。
結束語
健康的睡眠質量對于青少年兒童生長有著必不可缺的作用,希望家長努力學習健康睡眠相關知識,幫助孩子擁有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睡眠質量。當然,如出現較為嚴重的失眠情況,建議及時就醫,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