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治療宮頸癌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宮頸癌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47例。甲組采用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治療,乙組采用放化療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 甲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乙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甲組1年后生存率、癌組織局部復發率以及遠處轉移率均顯著低于乙組(P<0.05);治療后,甲組葉酸水平顯著高于乙組,鱗狀細胞癌抗原、糖類抗原125和糖類抗原19-9水平均顯著低于乙組(P<0.05)。結論 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治療宮頸癌的臨床效果顯著,可降低患者復發及轉移風險,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預后良好。
關鍵詞:宮頸癌;尼妥珠單抗;放化療;葉酸;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
宮頸癌是指發生在宮頸部位的腫瘤疾病,屬于惡性腫瘤[1]。患病初期大多并無明顯病癥,隨著疾病進展,患者可逐步出現接觸性出血、異常陰道流血等癥狀。在得不到及時、有效治療的情況下,腫瘤組織的增大可對周圍組織及器官造成壓迫,一旦癌細胞出現擴散,可威脅患者生命[2]。因此,臨床應盡快對宮頸癌患者采取介入治療,控制疾病進展,從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尼妥珠單抗治療可用于癌癥的治療中,有利于延長患者生存期[3]。本研究旨在探討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治療宮頸癌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宮頸癌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甲組和乙組,每組47例。甲組年齡30~70歲,平均年齡(50.28±1.35)歲;腫瘤直徑4.10~5.80 cm,平均腫瘤直徑(5.32±1.50)cm;鱗癌25例,腺癌22例。乙組年齡31~70歲,平均年齡(50.31±1.40)歲;腫瘤直徑4.20~5.80 cm,平均腫瘤直徑(5.34±1.48)cm;鱗癌26例,腺癌21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病理學診斷確診為宮頸癌;同意接受放化療及研究采用治療方案;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與;臨床資料完整,無遺漏缺失。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藥物過敏史;既往未接受過化療或放療;預計生存期<2個月;合并血液系統及免疫系統疾病。
1.2 方法
乙組采用放化療治療:開展放療常規定位工作,定位于相應位置后進行標記,隨后開展7野調強技術,放射治療劑量控制在50.0~55.0 Gy、1.8 Gy/次、25~28次、5次/周,于第23次放射治療后,給予腔內后裝治療,6 Gy/次,總劑量控制在30~36 Gy/5~6 f,連續治療6周。治療過程中,給予多西他賽聯合順鉑放療方案。于治療周期第1天,給予患者多西他賽注射液,靜脈滴注60.0 mg/m2,每3周1次,連續治療6周。治療第二周期,增加靜脈滴注40.0 mg/m2順鉑,每周1次,連續治療6周。治療過程中,對于患者存在的疼痛、嘔吐等癥狀,給予止痛、止吐治療,輔以保肝、護腎、抑酸護胃、預防骨髓抑制等治療,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鞏固化療處理。
甲組采用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治療:在乙組治療基礎上輔以尼妥珠單抗,于第1次周期化療第1天給予靜脈滴注尼妥珠單抗治療,尼妥珠單抗(規格:50 mg/支)靶向治療,單次劑量為200 mg,將200 g尼妥珠單抗與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進行混合,充分混合后勻速滴注,治療時間控制在1 h以上,每周治療1次,連續治療6周。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和進展。完全緩解,患者經治療,其腫瘤組織完全消失,且維持4周以上;部分緩解,經治療,患者腫瘤體積有縮小表現,縮小面積≥30%,維持時間大于4周;穩定,治療后,患者無新病灶出現,且腫瘤體積穩定或縮小程度<30%;進展,患者經治療,腫瘤體積無改善甚至存在增大表現,且維持時間超過4周。總有效=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穩定。(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3)比較兩組預后情況:治療后隨訪1年,觀察患者生存率、癌組織局部復發率和遠處轉移率情況。(4)比較兩組葉酸水平、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推進取患者外周空腹靜脈血3 mL,以3 000 r/min分離10 min,給予離心處理,分離提取血清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葉酸、鱗狀細胞癌抗原、糖類抗原125和糖類抗原19-9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4.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甲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9.36%,顯著高于乙組的72.34%,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甲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9.57%,乙組為89.36%,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3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甲組1年后生存率、癌組織局部復發率以及遠處轉移率均顯著低于乙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葉酸水平、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治療后,甲組葉酸水平顯著高于乙組,鱗狀細胞癌抗原、糖類抗原125和糖類抗原19-9水平均顯著低于乙組(P<0.05)。見表4。
3討論
宮頸癌是臨床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疾病,患者多為30~55歲的女性。宮頸癌擴散后可對其他組織造成損傷,進一步增加治療難度以及威脅患者生命。目前,臨床針對宮頸癌患者多采用放療或化療治療,通過控制癌組織生長及擴散,規避疾病進展,挽救患者的健康[4]。常用化療藥有多西他賽、順鉑。多西他賽是臨床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乳腺癌的常用藥物,為M期周期特異性藥物,給藥后能夠促進小管聚合成穩定的微管,并抑制其聚散,從而減少小管數量,同時對微管網狀結構進行破壞。順鉑則是臨床常用抗癌藥物,具有抗瘤譜廣、對乏氧細胞有效等優點,用于治療中能夠快速在細胞內低氯環境中分解,以水合陽離子的形式與細胞內的DNA進行結合,形成鏈間、鏈內或蛋白DNA鉸鏈,破壞其原有功能,從而達到治療效果。但是化療藥物本身屬于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對于機體免疫系統有一定刺激,在缺乏有效干預下可對療效及患者預后造成影響[5]。
尼妥珠單抗是我國首個人工合成的人源性單克隆抗體藥,具有半衰期長、生物利用度高及選擇性高等優點,用于治療能夠特異性阻斷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信號傳導通路,產生抑制其介導的腫瘤細胞增值及新血管生成,進一步增強腫瘤細胞電離輻射的靈敏度,促使放療效果提高[6]。從安全性角度來看,該藥安全可控,人體對其的耐受性及依從性均處于較高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甲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乙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甲組1年后生存率、癌組織局部復發率以及遠處轉移率均顯著低于乙組(P<0.05);治療后,甲組葉酸水平顯著高于乙組,鱗狀細胞癌抗原、糖類抗原125和糖類抗原19-9水平均顯著低于乙組(P<0.05)。提示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治療效果顯著,治療后患者的葉酸水平及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均得到了有效控制,患者預后良好,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證實該治療方案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安全性。
綜上所述,尼妥珠單抗聯合放化療治療宮頸癌的臨床效果顯著,可降低患者復發及轉移風險,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預后良好。
參考文獻
[1]周立榮,田哲.行為干預聯合自我管理對改善宮頸癌手術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心理狀態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3,42(21):3862-3865.
[2]趙欽,王虹伊.尼妥珠單抗聯合同步放化療對晚期宮頸癌患者病灶癌細胞增殖基因mRNA表達量及Ep-CAM,Ki67陽性表達情況的影響[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2,7(11):28-31.
[3]黃好亮.卡瑞利珠單抗聯合放療及TC化療方案治療晚期宮頸癌患者的療效評價[J].醫藥與保健,2022,30(5):72-75.
[4]魯鵬,候麗盈,劉艷,等.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及鱗狀細胞癌抗原預測宮頸鱗狀細胞癌患者預后價值分析[J].國際婦產科學雜志,2021,48(1):51-55.
[5]盧書芳,閆秀玲,孫曉娜.高遷移率族蛋白A1,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促紅細胞生成素在宮頸癌中的表達及與患者臨床特征和預后的關系[J].癌癥進展,2021,19(14): 1462-1465.
[6]韋多,廖義鴻,李丕宇.術前伊立替康,順鉑新輔助化療聯合陰式廣泛宮頸切除術治療早期宮頸癌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廣東醫科大學學報,2021,39(3):32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