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血管彈性減弱,血壓調節機制逐漸失效,使得老年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壓。本文將詳細介紹老年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并提供一些實用的護理常識,以幫助老年人和護理人員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高血壓。
老年高血壓的特點
老年高血壓是指發生在60歲以上老年人群中的高血壓病。與年輕人群的高血壓相比,老年高血壓具有特殊性。
(1)收縮壓增高為主:老年人由于動脈硬化、血管彈性降低,往往表現為單純收縮期高血壓,即收縮壓(高壓)明顯升高,而舒張壓(低壓)正常或偏低,導致脈壓增大。
(2)血壓波動大:老年人由于血管彈性差,血壓易受情緒、活動、體位變化等因素影響,波動范圍較大。
(3)并發癥多:老年人常伴有多種慢性疾病,如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高血壓會加劇這些疾病的進展。
(4)藥物反應差異大:老年人對降壓藥物的反應個體差異較大,需要個體化調整藥物劑量。
老年高血壓的危害
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而老年高血壓患者更易發生心肌梗死、腦卒中、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長期高血壓還會導致腎功能不全、眼底出血、認知功能障礙等。
老年高血壓的護理常識
定期監測血壓
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血壓,每周至少1次,以便及時發現血壓異常并調整治療方案。測量血壓時,被測量者應保持安靜、放松的狀態,避免在情緒激動或運動后立即測量。
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波動具有以下特點:晝夜表現為清晨高血壓增多,夜間血壓下降幅度<10%(非杓型)或>20%(超杓型),甚至夜間血壓比白天高(反杓型),血壓晝夜節律異常更易發生心、腦、腎等靶器官損害。為預防體位改變導致的血壓劇烈波動,建議老年高血壓患者在晨起或夜間不要猛然起床,可以在床上靜躺一會兒后,借助床頭等物體緩慢起床。
合理飲食
老年高血壓患者應控制鹽的攝入量,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 g。此外,含鈉調味品(醬油、醬類、蠔油、雞精、味精等),以及日常食用的醬豆腐、豆腐乳、咸菜、咸蛋等含鹽量較高的食物要少吃。攝入充足的鉀可以促使體內鈉鹽排泄,有助于降低血壓,常見的富鉀食物有綠葉蔬菜(油菜、菠菜、菜心、茼蒿、紅莧菜、空心菜、蒜薹、韭菜、芹菜、小白菜等)、新鮮水果(鮮棗、菠蘿蜜、香蕉、石榴)、豆類(豆角、毛豆、黃豆、蠶豆、扁豆、豌豆)、鮮蘑菇、魚類、海帶等。腎功能正常的高血壓患者可選擇低鈉鹽(即低鈉高鉀鹽),既能減少鈉攝入,又能增加鉀攝入。適當補充高膳食纖維的食物可減少便秘的發生,防止大便過于用力導致血壓升高,對心腦血管造成損傷。
適度運動,保持體重
老年人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打太極拳、瑜伽等,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運動時應選擇氣溫適宜、空氣清新的環境,避免在高溫、高濕、寒冷等惡劣環境下進行。運動的最佳效果是維持體重指數(BMI)在 18.5~23.9 kg/m2(65 歲以上老年人可適當增加),男性腰圍 <85 cm,女性腰圍<80 cm。超重患者要控制高能量食物(高脂肪食物、含糖飲料和酒類等)的攝入。
保持良好的心態
老年人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情緒劇烈波動。遇到煩惱和壓力時,可與親朋好友交流,尋求心理支持。
護理人員可以組織專業講座、一對一咨詢或小組討論,幫助患者正確理解高血壓的性質、病程和治療方案,消除其對高血壓的誤解和過度擔憂。教授患者調節情緒的技巧,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冥想等。溝通時要注意措辭與態度,讓患者感受到理解、支持與鼓勵。還可以為患者提供定期的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其更好地傾訴內心的恐懼和擔憂,以獲得情感支持和應對策略。指導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如調整作息時間、鼓勵參加社交活動,以更加良好的狀態應對疾病。
規律作息
老年人應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避免熬夜、過度勞累等不良生活習慣;睡前可用溫水泡腳、喝杯熱牛奶等助眠措施,從而提高睡眠質量。
遵醫囑服藥
老年高血壓患者應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物,不可隨意停藥或更改藥物劑量。如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或血壓控制不佳時,應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
用藥選擇
(1)老年高血壓患者單純收縮壓升高與動脈血管硬化程度的加劇有密切關系。而收縮壓與舒張壓之間的壓差越大,患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就越大。此時,應當優選鈣離子通道拮抗劑類藥物,如氨氯地平、貝尼地平等藥物以及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類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如果需要聯合用藥,可以考慮地平類藥物+沙坦類藥物、地平類藥物+普利類藥物的組合用藥方案。
(2)對于口味重、鹽攝入量高又無法改善的老年高血壓患者,可優先考慮沙坦或普利+利尿劑的降壓藥物組合。利尿劑一般以低劑量的氫氯噻嗪、吲達帕胺等為代表,能夠改善高鹽飲食帶來的水鈉潴留,加強降壓效果。如果兩種藥物聯合仍然無法有效控制血壓,可以考慮沙坦類藥物或普利類藥物+地平類藥物+噻嗪類利尿劑的三藥聯合。
需要注意的是,單純收縮壓高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不建議首選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若患者同時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則應該在藥物治療方案中添加β受體阻滯劑類藥物。
并發癥護理
老年人應定期進行體檢,關注血糖、血脂等指標的變化,如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診治。老年高血壓患者常見心腦血管疾病、動脈損傷、腎病、眼底病變等并發癥,需要進行針對性護理。
(1)劇烈頭痛,且伴有惡心、嘔吐,為血壓突然升高或高血壓腦病的表現。應立即讓患者臥床休息,觀測其血壓及脈搏、心率、心律的變化,并盡快與醫師聯系,迅速采取鎮靜與降壓措施。
(2)出現呼吸困難、發紺時,常為高血壓心臟病引起左心衰竭的表現。此時要立即指導患者半臥位、氧氣吸入,吸氧用的濕化瓶應換用20%~30%乙醇,并按醫囑應用強心藥物。
(3)若患者存在心悸,應嚴密觀察其脈搏、心率及心律變化,做好記錄。同時安慰患者,囑其臥床休息,以消除緊張情緒,一般可很快緩解。
(4)晚期原發性高血壓伴心、腎功能衰竭時,可出現浮腫。護理時,應注意嚴格記錄水的出入量,嚴格限制鈉鹽(食鹽量不高于3 g/d);囑患者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保護好皮膚,預防褥瘡的發生。
家屬的參與和支持
家屬應給予老年高血壓患者足夠的關愛和支持,幫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以便及時發現并積極處理異常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家屬可以與患者共同參與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散步、園藝等),增進彼此間的感情交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