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睡眠,可以讓機體積蓄能量、大腦放松休息,不僅能保護大腦功能,還能增強免疫力,從而提高機體抗病能力。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2023健康睡眠新時代中國健康睡眠白皮書》指出中老年人群“缺覺”現象嚴重。不易入睡,睡眠過淺,容易驚醒,醒后不易再睡,清晨醒來過早,而白天卻昏昏沉沉,總打瞌睡,這些情況幾乎是老年人共同的苦衷。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睡眠呢?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對睡眠質量差的老年人,可制定一張作息時間表,以維持固定的休息起床時間,這對調節生物鐘很有好處。同時,盡量營造一個舒適的睡前睡眠環境,如保持室內溫度合適、燈光柔和、保持安靜。
選擇合適的睡姿和床品
建議老年人盡量以右側臥為主,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及充足供氧,讓大腦獲得足夠的休息,同時也有利于食物消化。老年人在選擇床品時必須考慮到舒適,比如床墊最好有一定的硬度,能較好地讓腰部得到放松。若有骨質疏松或脊柱變形時,則應盡量避免睡硬板床。
合理飲食
老年人飲食應宜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忌食辛辣、刺激、過冷、過燙的食品。尤其要提醒,睡前忌飲興奮神經的飲品,如咖啡和濃茶。建議睡前可以喝杯熱牛奶,具有助眠作用。
適當鍛煉、多曬太陽
老年人應根據自己的情況制定相應的運動方案并每天堅持。盡量選擇舒緩的有氧運動,如慢跑、散步、打太極拳,不僅能增強體力,而且有利于改善情緒,提高睡眠質量。但睡眠前嚴禁劇烈運動或過度激動。每天堅持在陽光下活動15~30 min,不僅可以幫助人體合成維生素D,還有助于人體血清素的分泌,讓人心情愉悅。同時,能減少褪黑素在白天的分泌,減輕困倦,增加褪黑素在夜間的分泌,改善睡眠。
遵醫囑服藥
很多老年人患有基礎疾病,而服用的藥物中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而影響睡眠或導致其他問題。有些藥的劑量過高或過低,也會引發睡眠問題。用藥的時間要合理安排,最好不要在臨睡前服藥,否則可能會對胃產生刺激,從而影響睡眠,同時注意藥物相互作用。
調節情緒
心理狀態對睡眠質量有較大的影響。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切忌焦慮、抑郁,以防情緒大起大落。臨睡前,也可采取聽音樂、看書的方法適當放松情緒,有助迅速入睡。
營造良好的睡眠環境
可以用遮光性能好的窗簾營造昏暗的睡眠環境,也可以佩戴眼罩、耳塞,避免嘈雜。睡前1 h用溫水泡腳,或是聽一些助眠的音樂,有助于快速入睡。睡前要注意心情和身體的雙重放松,不要在床上看書、思考,或者是打電話等;避免在睡覺前吃東西,尤其不要飲用咖啡、濃茶或酒精等刺激性飲品;睡前1~2 h最好不要進行運動鍛煉,否則可能導致中樞神經過于興奮,影響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