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快速發展,農村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觀影服務,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帶來的美好感受。公益電影直接到村,讓農村群眾有了滿滿的獲得感和幸福感。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是一項利國惠民的暖心工程。
作為一名農村電影從業人員,在十多年來公益服務工作中,我們收獲了一波又一波的感動,體會到了一陣又一陣喜悅。與此同時,在實際工作中,也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受眾需求快速拉升,對于電影節目和服務的訴求不斷變化
時下觀眾搜集信息、了解電影市場的途徑多種多樣,這就要求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要跟上發展的步伐,農村觀眾不再只是簡單接受式觀影,選擇性觀影成為一種必然。盡管海量的節目源為農村觀眾提供了更多選擇性,可是觀眾的觀影訴求也在提高。特別是有些城市院線剛剛上映的影片,農村觀眾就要求到農村流動放映,這對放映單位來說是很大的考驗。商業院線新排影片要滿足城市影院首輪上映的需求,而且很多院線電影即便提供給農村流動公益放映不僅僅是時間跨度大,版權費也比較高。當前農村公益電影放映補貼現狀的實際情況,確實很難滿足部分農村觀眾的觀影需求。需求和供給的差異影響了農村觀眾的觀影熱情。
(二)觀影渠道多元,對農村電影放映模式沖擊較大
目前,網絡平臺觀影受眾日增,極大地考驗著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生存韌性,這是當下農村流動放映平臺面臨的無法回避的挑戰。從這個角度來看,如何提升農村放映服務質量也就顯得越發重要了。
(三)農村觀影的其他客觀困難
農村大量年輕人外出務工,對于農村的經濟發展拉動是一種良性促進,可是從另外的角度看,農村觀眾也面臨著流失。
觀影人群的驟然變化是不容小覷的現實。春節期間還好,傳統意義上的“家”“節”情結,讓這些外出游子成群結隊地回鄉。因而年節時期,公益電影安排場次頻率較高也是理所當然的。若是平時,情況大不一樣,很多時候是農村群眾“老的老,小的小”,有時整個村落也沒見著幾戶煙囪點火,公益電影放映面臨“人數不多,熱情不高,反響不大”的窘境,作為基層放映員來講,有一種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頓挫感。
(四)農村公益數字電影放映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一輩的鄉鎮(公社)放映員逐步退出市場。當然,其中絕大多數人得益于2015年國家實施的對于原農村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政策,實現了老有所依、老有所養。他們曾是這個行業的踐行者,更是這個行業的扛鼎者,為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落地開花結果立下了汗馬功勞。伴隨著他們的隱退,新一代農村放映隊伍組建就多少顯得有些倉促。雖然這些人也在一線勤勉耕耘著,可是如今市場的多元化以及不確定性,讓他們歸屬感不強,心思搖擺不定,這也在客觀上對農村公益流動放映造成了不小的影響。如何消除這種消極情緒也是擺在我們農村電影發展面前的問題。
類似種種問題的產生和長期存在,都會影響到農村電影放映的生存與發展,這種現象不可小覷、不能忽視。
基于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的現狀,行業從業者也在不斷尋求改變,不斷嘗試創新,做出了一些積極探索和良性應對。
(一)讓農村電影由室外流動放映向室內固定放映過渡
放映場所的變化、改造和升級,可以讓農村觀眾從粗糙簡陋的觀影條件發展到舒適的觀影環境。這是暖心工程,更能體現出電影事業發展以人為本的理念。當然后續還有很多工作需要跟進,包括持續的服務提升,電影從業者一直在努力。
(二)放映工作執行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及時作出調整
(1)固定放映設置要與時俱進。針對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可以靈活設置固定放映點,比如移至廣場舞聚集點、廠礦集合區、城鄉結合部、社區住宅區內廣場、企業活動室、鄉村文化站、新文明實踐所等地點。
(2)放映模式可以采用捆綁式搭載方式。利用農村趕集逢圩、廟會族祀、剪彩慶典等特殊場景,與其他文化藝術活動、綜合服務部門聯動起來,形成一股合力,擴大聲勢,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
(3)自選節目提供個性化服務體驗。讓群眾真正可以參與到公益電影服務的過程中,增加體驗感和參與感,更能激發雙向的互動發力,從而讓電影放映鏈條輪轉起來,相互呼應成趣。
(4)實現多場景多元化放映,人性化設計放映方案。這就要求從業人員多一份責任感和使命感,不斷探索公益放映服務的深度和廣度,讓單一的放映變成多元化選擇,變被動為主動。盡可能延伸公益服務的觸角,不斷提高電影服務的質量,讓群眾對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更接受更滿意更認可更有獲得感。
(5)公益電影放映節目可以融入一些地方元素。呼喚出鄉土氣息、發掘出鄉土情懷,為當地農村生態發聲,為農民所思所想發聲。只有激活內生動力,深入百姓生活,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才能真正走進千家萬戶,這項惠民工程才能保持持久的生機和活力。
(一)實現公益電影覆蓋面更廣泛
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既需要和財政、文廣等職能部門溝通,也需要和鄉鎮、村組、放映隊伍打交道。因此,提升服務意識、做好服務工作也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落實到工作層面,務必積極做好這些方面: 1、爭取更大力度,增加放映支持; 2、讓群眾參與,自選點映影片;3、不斷延伸服務,擴寬覆蓋范圍; 4、做好保障服務,提升放映質量。確定在轄區內按照全域整體規劃放映,實現農村群眾每月都能看到、看好電影的公益放映目標。
不斷充實放映隊伍,穩定現有放映隊伍,合理有序分解布置任務,將電影送進圩場、林墾、特殊學校、社區、軍營、敬老院、礦區、企業、工業園區等等,實現農村群眾和城鎮居民在電影公共服務的全域性覆蓋。
(二)突出便民服務,自覺擔當宣傳使命
在擴大公益電影覆蓋面的同時,結合近些年開展的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爭取相關管理和業務部門的支持,多方籌措設立固定放映室(點),盡可能地提供便民服務,讓群眾舒心滿意。這是近年來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的一個明顯的變化。在實際操作中,還要建立固定放映牌,設立公益服務點,搭載文化活動共建室。組建“紅色文藝電影小分隊”,營造公益電影為民惠民的良好氛圍。
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以電影感染人心,開展一系列諸“掃黑除惡”“法治建設”“艾滋病防護”“地災防治”“防震減災”“最美家庭”等主題宣傳活動,讓公益服務科普娛樂兩不誤,便民又暖心,確保公共文化服務有序開展。
(三)著力提升公益電影服務水平
在具體實施電影放映過程中,充分利用流動設備媒介優勢,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開展電影賦能活動。比如,以筆者所在的泰和縣為例,農村放映結合地域特點打造特色電影IP服務亮點:在革命歷史舊址“馬家洲集中營”和國家4A景區蜀口生態島搭載的活動“電影的紅色和綠色”;根據組織部門開展的黨史學習黨建活動策劃的“經典電影+紅色傳承”;根據普法工作推廣開展的“法治電影進行時”;和公安交警部門聯合進行交通知識普及的“電影伴你安全行”等。
泰和縣要求所有放映員積極主動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在每場電影放映時,設立黨員先鋒崗,讓每場電影放映都是“一次深刻思想洗禮”,錘煉黨性,鍛造隊伍,把公益電影和全民教育向農家村組、城鎮社區和群眾身邊延伸,賦能思政教育。
要實現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的新突破,還需要做更多的嘗試和探索。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全體電影人勠力同心,農村公益電影放映工作未來會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