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媒體時代,短視頻以其即時性、同步性、便捷性的優勢備受青睞,逐漸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和社交的重要工具。但其內容的良莠不齊也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本研究團隊選取了廣西10所高校,對大學生短視頻使用相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旨在透視大學生使用短視頻現象,剖析大學生青睞短視頻的緣由,檢視短視頻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應對之策。
【關鍵詞】大學生;短視頻;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卓越教師支持計劃專項)《基于新媒體矩陣建設視角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話語體系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4SZ010)。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為10.44億,占網民規模的96.8%,繼續保持高位增長態勢。近年來,短視頻已然成為一種網絡文化現象。抖音、快手、小紅書、bilibili等幾近成為全民化App,為廣大網民尤其是青年人開闊眼界、獲取知識、進行社會交往等提供了新的途徑和可能,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動力和平臺,但由于其內容良莠不齊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諸多的風險和挑戰。
鑒于此,筆者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1月,選取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南寧師范大學、廣西財經學院、桂林旅游學院、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廣西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地方高校的1428名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和訪談的形式對大學生短視頻使用相關情況開展了調查。本次調查問卷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簡單了解調查對象的個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調查了大學生對短視頻使用情況的基本面把握;第三部分是大學生認為短視頻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建議措施。調查對象中,男女生比例約為3:7,中共黨員(含預備黨員)占8.19%,團員占61.02%,群眾占30.25%;專業分布上,經濟學占8.89%,管理學占9.94%,理學占19.82%,工學占20.87%,文學占18.28%,醫學占20.94%,藝術學和體育學占1.05%。
一、短視頻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象透視
(一)“繭房效應”阻礙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體溝通
調查顯示,在被調查者中每天觀看短視頻時長在2小時以下的占30.53%,2-4小時的占42.65%,4-6小時的占18.56%,6小時以上的占8.26%。從觀看時間段來看,利用“課余時間”、“用餐時間”、“晚間休息時間”觀看占到了前三位,分別占比72.13%、68.42%和53.01%。由此可見,大學生的許多日常時間都消磨于短視頻中。當被問及“您常在哪個平臺觀看短視頻?”選擇抖音、快手、微視、秒拍等平臺占比68.77%,選擇bilibili、騰訊、愛奇藝、優酷等平臺占比16.18%,選擇微信視頻號、微博視頻號、QQ小視頻、小紅書等平臺占比11.83%,選擇學習強國、百靈央視頻、今日頭條、百度知乎等平臺占比3.22%。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們關注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于繭房之中。網絡平臺往往采用大數據信息技術后臺抓取用戶網絡行為,根據用戶偏好和瀏覽習慣有針對性地個性化推送視頻內容,使用戶長期處于自我愉悅的信息繭房中。這樣的算法推薦加劇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和客體之間的分裂,部分大學生長期囿于繭房之中,與外界的事物和信息處于隔離狀態,出現交流屏障。算法的屏蔽也導致了主流意識形態內容傳播受限,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內容很難通過短視頻傳播給大學生,加劇了大學生在短視頻平臺的無意識集體狂歡。
(二)“情境碎片化”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性表達
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90.89%贊同通過短視頻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內容。當被問及“您在觀看短視頻時是否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時,選擇“經常”的占比40.76%,選擇“偶爾”占57.49%。當被問及“您對短視頻中內容如何甄別”時,選擇“自己可以甄別”的占48.23%,選擇“不想思考消遣娛樂而已”的占20.97%,選擇“從不懷疑”的占10.56%,選擇“發現不良內容積極舉報”的占20.24%。這說明,多數大學生贊同在短視頻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方式,但就目前的效果來看還不夠理想,存在碎片化的情況,同時對信息內容的真假以及完整性缺乏足夠的理性思辨。
在各大平臺上,類似“三分鐘帶你穿越中華五千年”這樣博人眼球的短視頻標題已是屢見不鮮了,正是這樣的碎片化表達方式導致短視頻內容大多缺乏邏輯性、思想性和理論性。“00后”大學生長期從這種片段化、零散化的話語結構中接收信息,耳濡目染之下難免會造成思維和表達的無序化。訪談中,一些大學生表示,內心是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但發現自己已經習慣了某種特定的敘事邏輯,每每面對高屋建瓴、哲思宏遠的知識體系,就會產生畏難情緒,無法調動整體性思維和邏輯性思維進行分析和思考。
(三)“去思維化”沖擊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威性
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60.22%“瀏覽短視頻的原因是學習知識”,72.13%“認為短視頻比較吸引你的原因是具有知識性,如學習知識、拓寬視野等”。當被問及“短視頻對思維方式有什么影響?”,選擇“思維方式靈活化”占比65.55%,選擇“思考能力簡單化”占比60.85%,選擇“助長非理性思維”占比36.13%,選擇“難以集中注意力”占比34.45%,選擇“強化無結構思維”占比20.59%,選擇“弱化了創新思維”占比15.9%。這說明,學習知識、拓寬視野是多數大學生接觸短視頻的初衷,然而短視頻也給大學生帶來了思維方式、思考能力等多個方面的困擾。
當“淺閱讀”“ 速食化”成為社會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時,受眾對于信息知識的把握就會處于淺嘗輒止的狀態而很難全面理解。為了吸引流量、提高用戶黏性,“短平快”是短視頻傳播可利用的最大優勢。一時間“恐龍扛狼扛狼扛……”“挖呀挖呀挖”等短視頻爆火,引得全網爭相模仿。這種“快餐式”的信息接收方式正一步一步改變和沖擊著大學生的信息接收習慣和學習方式。訪談中,部分大學生表示,習慣了通過短視頻獲取信息的方式,導致獲取知識的延時滿足能力急劇下降,對循循善誘的系統知識缺乏耐心,對老師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產生倦怠、存在抵觸情緒。
(四)“泛娛樂化”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引領力
調查顯示,有90.41%的受訪者認為短視頻“具有娛樂性,如內容搞笑、放松休閑等”,有86.62%的受訪者瀏覽短視頻是為了“緩解壓力”,有71.85%的受訪者瀏覽短視頻是為了“打發時間”。當被問及“短視頻給大學生帶來的消極影響有哪些?”選擇“注意力和自控力下降”占比73.74%,選擇“沉迷網絡,逐漸產生依賴”占比50.42%,選擇“做事積極性降低,浪費時間”占比49.93%,選擇“疲于思考,難以深度思考”占比33.61%,選擇“理想信念出現動搖”占比25.14%,選擇“占用學習時間,影響學習效率”占比19.89%。
短視頻準入門檻低,內容良莠不齊。借助互聯網大搞意識形態輸出,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等非主流價值形態夾雜傳播,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塑造、價值觀念形成、道德修養實踐產生了一定影響。短視頻娛樂化、淺層化思維話語體系降低了大學生的思考和鉆研能力,不利于創新思維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引導作用。
二、短視頻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透析
(一)短視頻加劇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復雜多元
短視頻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新契機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不利因素,在被問及“短視頻中哪些問題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造成消極影響?”,選擇“過度娛樂化挑戰社會倫理道德”占比64.64%,選擇“內容低俗,傳播錯誤價值觀”占比64.29%,選擇“‘鍵盤俠’誘發網暴現象”占比55.25%。如今,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主戰場,要防止一些錯誤的思想、觀念通過短視頻傳播蔓延。互聯網這個大學生重要的生活空間和活動場域,也必將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二)短視頻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發力不足
調查顯示,55.81%的被訪者認為學校應“加強對學生觀看短視頻的引導和監管”,71.43%的被訪者認為學校應“鼓勵學生自主制作短視頻參與思想教育”,45.59%的被訪者認為“學校引導和教育欠缺”。當被問及“所在院校的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哪些問題? ”,選擇“教育方法單調,缺乏新穎性”占比64.99%,選擇“教育內容空洞,缺乏生活性”占比54.83%,選擇“教育環境復雜,缺乏系統性”占比35.08%。不難看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內容、教育環境等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多數大學生要求加強短視頻的引導和監管,而且希望通過短視頻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來。如何打破固有工作模式壁壘,擺脫傳統教育觀念束縛,拓展文化育人理念范疇?如何科學看待短視頻的教育服務和宣傳引導功能,充分發揮其教育新媒體作用,打造升級高校網絡育人陣地?這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三)短視頻對大學生價值觀產生潛在風險
調查中,在問及“網絡短視頻對價值觀念有什么影響?”時,選擇“滿足個性化發展需求”占比63.73%,選擇“誘發功利化的職業觀”占比30.39%,選擇“助長情緒化的消費觀”占比27.17%,選擇“影響明辨是非的能力”占比21.29%,選擇“滋生低俗化的審美觀”占比15.9%。這說明,短視頻對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一定的潛在風險和影響。短視頻在傳播內容的同時,也在傳播一定的價值觀念,由于其自身碎片化和泛娛樂化的特點,再加上內容審核、制作監管不到位,使大學生更容易為了獲得直觀的感官刺激而沉湎于不良的情感體驗,部分不良的觀念使大學生的精神意志、奮斗精神和價值取向逐步被麻醉、消解和侵蝕。不容否認,短視頻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對大學生價值認知的解構和價值取向的沖擊,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和價值理性。
三、短視頻影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應對策略
(一)完善法律法規,健全管理機制
如何在新的輿論格局和環境中更好地引導輿論、凝心鑄魂,推進新時代文化建設,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首先,政府主管部門應與時俱進,加強對短視頻的監督力度,指導高校開展大學生日常教育和輿論引導監督工作,幫助學生時刻保持清晰頭腦,提升政治敏感性,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規范平臺的準入和監督審核權限,針對短視頻從內容生產、信息發布到傳播推廣等方面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建制立規,運用AI等科學技術手段完善監管識別技術。同時,進一步強化對資本的監管,建立健全對平臺機構的問責機制,遏制資本對平臺機構的裹挾。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約束和管控資本力量,弱化消除短視頻的泛娛樂化、功利化、低俗化傾向,為將短視頻發展為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型平臺提供制度保障。
(二)履行社會責任,筑牢網絡陣地
短視頻行業在享受發展紅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好相應的社會責任。首先,短視頻平臺應加強自律,發揮引領作用,培育行業文化,進而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意識。其次,短視頻從業者應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引導公眾發布和傳播正能量的內容,幫助用戶提升篩選信息的能力和技巧。同時,依靠群眾,相信群眾,發動群眾一起來開展網絡監督工作,為短視頻平臺的持續健康發展,保障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提供良好環境。
(三)牢牢把握話語權,傳播弘揚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充分依托大數據優勢弘揚主旋律和正能量,將思政教育內容主動融入新媒體,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短視頻形式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不斷推進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其次,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短視頻氛圍,拓深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力。善于培育學生意見領袖,通過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引導輿論,避免媒介情緒化。同時,加強對學生自律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通過增設媒介素養課程、配備專業育人隊伍、關注學生思想動態等方式提升學生媒介素養,自覺遵守互聯網法律法規和道德底線,為構筑網絡思想政治防線提供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OL]. https://www.cnnic.cn/NMediaFile/2023/0908/MAIN
1694151810549M3LV0UWOAV.pdf.
[2]艾楚君,孫淑雅,馬鈺瑩.短視頻對青年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及應對策略——基于10305名青年大學生的調查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23(11):90-96+30.
[3]吳瓊,林冬芳.短視頻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面臨的挑戰與進路[J].思想理論教育,2021(10):89-94.
[4]吳欽偉.“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3(02):60-64.
[5]王天民,鄭麗麗.算法技術賦能意識形態的風險透視及治理之策[J].云南社會科學,2023(06):70-79.
(作者:曲升剛,廣西財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副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網絡輿論傳播;蔣婷(通訊作者),廣西財經學院中國—東盟統計學院黨委副書記,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
責編: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