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新則城市新,良好的創新生態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丹陽扎根生長,枝繁葉茂,將現代化“智造名城、運河明珠”的城市名片擦得更亮。
丹陽是蘇南經濟發源地之一,是滬寧線上的傳統工貿名城。
這里有眼鏡、五金工具、汽車零部件和大家居四大傳統特色產業,還有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新醫藥及新型醫療器械三大新興產業。除此之外,丹陽還導入以數字經濟、5G技術為特點的一批未來產業。
“4+3+1”的產業體系讓丹陽的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協同并進,促使“丹陽制造”邁向“丹陽智造”,成為滬寧線上更具辨識度的創新發展高地。
傳統產業迭代更新
在江蘇捷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捷飛環保”)的會議室有一個由紙板拼裝成的大象模型,栩栩如生,非常吸睛。“這是我們企業拓展的產品之一。”公司行政部長耿鑫龍介紹,“除了大象,我們還可以生產恐龍、機器人等其他類別的模型。只要客戶提出跟紙板相關的產品,我們都能根據對方需求定制生產。”
2000年,奧捷印制有限公司創立,主營商場內的各種票據印刷和瓦楞紙箱包裝。它也是捷飛環保的雛形。捷飛環保是入駐丹陽開發區精密產業園的第一家企業。“當年打地基的時候,周邊啥也沒有,連路都還是泥土鋪的。十幾年過去了,捷飛環保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也有幸見證了產業園從無到有到繁榮的發展歷程。”公司總經理陳月琴回憶。
2016年,捷飛環保實現了質的飛躍,調整了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客戶數量由原本的100家擴展到了300多家。當年,銷售額成功突破2億元。2018年,公司淘汰了舊設備,投資上千萬元引進了高速流水線,同時進行了系統升級,為推行數字化管理奠定了基礎。2022年開始,決定捷飛環保未來興衰的權杖交到了企業接班人陳月琴手上。對于她而言,這是一份信任,也是一份責任,更是一個挑戰。
捷飛環保屬于傳統制造型企業,但陳月琴不甘于做保守、低效的傳統企業,她重視技術研發,進行設備改造升級,根據自身的需求,在原有生產設備上做了改進,穩定品質的同時,提升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損耗。“我們擁有多項專利,在瓦楞紙板、紙箱包裝技術方面具有創新性。”陳月琴說。生產系統升級換代之后,捷飛環保的產品線得以擴大,不僅可以生產傳統的包裝紙箱,更是可以按需定制生產。陳月琴帶領團隊研發新品,致力于為客戶提供整體包裝方案,尤其注重綠色包裝解決方案的開發,積極推廣更適合客戶的紙箱材料,設計研發更加環保的紙箱包裝結構,捷飛環保的經營范圍也從單純的生產型企業轉變為服務型生產企業。在此過程中,陳月琴認為,創新是企業轉型的關鍵所在。
“比如技術創新,包裝領域在綠色環保上有太多可以創新的。我近期在跟高校一起探討、研發適用于紙箱產品生產制造的抗菌添加劑;人才創新方面,捷飛環保將吸引和培養具有創新思維、跨領域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才,以推動企業的變革。當然,還包括管理創新、市場創新和供應鏈創新。”
在丹陽,像陳月琴一樣擁有創新理念的新生代企業家不在少數,他們引領傳統企業迭代更新,再攀高峰。
新興產業茁壯成長
最近,森克創能(江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森克創能”)總經理許文一邊忙于推進在手的項目,一邊關注著業內動態。前段時間,華能攜手昆山簽署30億元合作大單,專注生產鋅鎳電池的消息,讓他心情激動。“鋅鎳電池是高性能綠色電池,具有本質安全、無污染、可循環回收、能量密度較高等優勢,能在-40℃~55℃的環境溫度下使用,可廣泛應用于備用電源、動力啟動電源、儲能等領域。”許文說,如此大單釋放了地方政府重視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信號,也讓業內看到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為一家以研發生產鋅鎳電池為主業的高新技術企業,森克創能入駐丹陽高新技術創新園區三年多來,持續深耕新能源電池領域,牽頭起草了鋅鎳電池行業標準,建成了200MWh鋅鎳電池生產工廠,和國家電網、中國電信等建立了合作,還拓展了電動叉車、家庭儲能等項目。“公司的訂單已經排到7月份了,整個生產線都是滿負荷運轉。”許文說。
眼下,綠色新能源產業正處于發展機遇期。公司將抓住這個風口,繼續開發自動化生產線,建設年產2GWh以上鋅鎳電池的智慧工廠。未來森克創能將通過正極材料改進、開發鋅錳電池等,持續優化產品性能,不斷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求,持續構建綠色能源服務新生態。
森克創能是丹陽新興產業領域快速發展的企業之一,丹陽今年緊盯“4+3+1”產業體系,圍繞大健康、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以“集群思維”加快強鏈補鏈延鏈,提升產業規模和市場份額。
如,丹陽開發區以西部生命健康產業園和北部精密制造產業園兩大園區為核心,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優勢產業集群發展。生命健康產業園規劃面積約19平方公里,以大健康產業為主導,重點發展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醫用耗材、特醫食品、視光學等產業。園區現已擁有魚躍醫療、國藥集團、金宇生物等一大批優質企業,其中,魚躍集團投資建成了魚躍丹陽全球制造基地。國藥項目在丹陽建設醫藥物流倉儲基地、生物醫藥基地、醫療器械基地、產業孵化中心、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CDMO基地及相關配套,著力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
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進一步加快了丹陽向“智造”邁進的步伐。
全力推進專精特新
在雙峰格雷斯海姆醫藥玻璃(丹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格雷斯海姆”)生產車間,幾十臺高端制瓶設備正在馬不停蹄地運轉,一根根玻璃管通過上料、切割等工序,被制成一個個晶瑩剔透、干凈明亮的醫藥玻璃瓶。“公司一直高度重視產品創新研發,每年把8%的營收投入設備的升級改造、工藝提升中,并成立技術中心,每年申請10多項實用新型專利。”雙峰格雷斯海姆醫藥玻璃有限公司運營總監崔洪介紹。去年,該公司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雙峰格雷斯海姆的發展正是丹陽市全力推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
政策扶持、梯度培育、創新驅動發展……近年來,丹陽市積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一批中小企業聚焦主業,苦練內功,強化創新,逐漸成長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丹陽市以推動產業強市戰略為引領,面向創新型、科技型、成長型的優質中小型企業,持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程。依托省“千企升級”萬家企業培育庫,結合“4+3+1”產業體系,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重點瞄準高成長潛力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四新”模式企業,實施入庫分級管理和滾動調整。每年從培育庫中遴選一批優質企業向上推薦認定為省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打冠軍”企業。
丹陽市還將科技創新、技術改造、“智改數轉”等各類專項獎向專精特新企業予以傾斜,并積極幫助企業向上爭取各類資金支持;鼓勵“小微貸”“蘇科貸”等產品為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的信貸支持;重點扶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登陸主板、科創板等資本市場……
產業新則城市新,良好的創新生態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在丹陽扎根生長,枝繁葉茂,將現代化“智造名城、運河明珠”的城市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