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工院校公共基礎課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通用職業素質的培養,在互聯網土著“00后”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教學背景下,利用新興的科技手段,采用混合式教學適應“00后”學生的課堂信息接受方式,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關鍵詞:技工教育;公共基礎課;混合式教學
技工院校承擔著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的社會職責。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同的課程承載著不同的培養目標,專業課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決定著學生的就業質量;而公共基礎課則側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如社會公德、法治意識、職業素養、團隊協作、溝通協調、自主學習、信息化能力等。以上能力決定了一個人未來職業發展的寬度和高度。由此可見,公共基礎課在技工院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公共基礎課的授課質量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培養質量。
公共基礎課通常是技工院校開設的必修課程,如語文、歷史、思想道德、勞動教育、通用職業素質、數學、英語、體育、數字媒體技術、心理健康、軍事訓練、體育等課程,以上課程符合技工院校學生發展需要,符合人才培養目標中綜合能力培養要求。但是,從課程教學實踐的效果來看,技工院校公共基礎課的教學還存在著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特別是數學、英語兩門課程在基礎教育階段已經開設過,但是大部分技工院校的學生對此類課程缺乏學習信心和興趣,即便課程內容較為簡單,他們也很少有人選擇從頭開始學習,加之大部分學生認為這些基礎課程的學習對他們未來就業影響不大,會選擇放棄此類課程的學習。
從部分技工院校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實踐來看,日常教學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情況。
(一)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性課程較少
技工教育技能的獲取需要“學中做”“做中學”,在動手反復實踐練習中,強化和提升技能水平,學生若能在課堂練習中有可見的成果呈現,便會覺得學有所獲。而公共基礎課通常理論知識偏多,特別是物理、化學、數學等理科基礎課程,原理類知識較多,內容較為抽象,如要充分掌握所學知識,必須經過反復練習課后習題才能實現。技工院校的學生特別是初中起點入學的學生,部分對理論知識學習缺少興趣,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公共基礎課與專業課程如何銜接,把學生眼中枯燥的理論性知識轉換為生動的應用性知識,實現從基礎理論到專業實踐內容的轉化是技工教育教師面臨的一個教學實踐挑戰。
(二)教學方法:以傳統講授為主,缺乏互動與實踐
公共基礎課教師在授課方式選擇上通常以講授為主,使用滿堂灌式的授課方式,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而作為學生尤其是技工院校的學生習慣被動接受教師的講解,對于聽不懂的內容部分學生選擇放棄,對于不感興趣的教學內容,部分學生會直接屏蔽,課堂教學演變為教師的“獨角戲”。
(三)教學評估:以考試成績為主,評價方式單一
近年來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大力推進工學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各技工院校圍繞專業課在進行一些教學改革嘗試,但是,公共基礎課的改革力度較小,一些技工院校雖然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如采用“平時成績+期中成績+期末成績”或者“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但是,考核內容仍然會采用書面考核的方式,與原來的考核方式相比并沒有實質性的變化。
(一)教學內容與專業核心課程的前置知識需求脫節
公共基礎課如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內容安排更注重知識的學科體系,教師更關注系統的知識傳遞往往忽略了知識的應用,特別是和專業課程的銜接性不強。
(二)教學方法與學生需求不匹配
當前,技工院校的學生絕大部分為“00后”,在可以預見的3~5年,更依賴互聯網的“10后”也有一批將進入技工院校學習,他們會更理性地看待知識和技能學習,對未來的職業更有規劃,他們接受的思想更加多元化,受到互聯網文化的浸染,他們接受知識的途徑更多,手段越來越先進,教師繼續使用傳統的講授方式單向傳遞書本知識會影響教學效果。
(三)評價體系不完善,難以全面衡量學生的綜合能力
公共基礎課的成績主要以期中成績、期末成績加平時成績(通常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和課堂表現予以評定),按照一定的成績占比綜合評分,期中成績和期末成績大部分教師主要通過卷面測試方式獲得,這種測試依然無法全面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難以考查學生的綜合知識水平。
(一)更新教學內容,服務專業課程
公共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服務專業課程,作為專業課程的前置課程為后者的開設做一些知識準備,如機電一體化專業的數學課程要充分考慮電力拖動及電氣控制、公差測量技術等專業課程內容中需要用到的知識點,數學課程講什么內容要考慮專業課程對此類知識有何需求。各技工院校在推進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公共基礎課也可以結合專業和職業崗位需求做一些探索和嘗試。
(二)創新教學方法,采用混合式教學,提高課堂互動與實踐性
混合式教學是一種將線上線下教學結合起來的新型教學方式,其優勢在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線下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如就業指導課程,可以利用學習通、學堂在線、智慧職教等教學平臺導入學習資源,通過網絡平臺發布課程通知、學習資料和學習任務,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通過提前錄制教學視頻,將視頻發布在平臺上供學生觀看學習;學生可以根據學習任務和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后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學習交流,教師也可以通過查看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和幫助。教師在課堂上可以提問學生的提前學習情況,并設置多種形式的學習場景,如搶答、課堂討論、辯論、模擬訓練等,增加課堂的互動環節,提升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旌鲜浇虒W通過教師提前發布學習任務,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另一方面拉長了學生的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投入度,有利于提升課程教學質量。
(三)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融入實踐測試環節,全面衡量學生能力
學生的智能發展是多元化的,課程目標亦包含素質、知識、技能三個維度,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后,通過在線平臺進行鞏固復習,通過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檢測課程目標的達成度。教師可以通過在線平臺進行學生學習情況的監控和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和反饋。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師信息化教學方法培訓
教師在“互聯網+”教育日益普及的背景下,使用混合式教學法,需要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教師可以參加各類教育培訓、研討會和學術交流活動,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在線平臺與同行交流經驗、分享心得,共同提升教學水平。教育發展落后地區的院??梢岳煤罴俳M織教師去發達地區取經學習,依托東西協作計劃等專項扶持政策,提升教師現代教學水平。
(五)加強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
通過校級網絡教學平臺搭建,能夠實現對教育資源的統一管理,包括教學視頻、教學課件等,有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教學管理部門能夠對教師的課程建設情況進行監督管理,教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如學習時長、學習進度、成績分布等,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教學決策提供支持。
技工院校公共基礎課教學的優化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更新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構建校級網絡教學平臺等措施,提升公共基礎課的教學質量?;旌鲜浇虒W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技工教育公共基礎課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通過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應用,能夠提升技工教育公共基礎課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1]陳曉東,潘桂蘭,唐燁霞,等.生理學“實驗設計課”的實施與改進[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2).
[2]吳靜.扎實推進《技工院校教材管理工作實施細則》的落地實施[J].職業,2021(19).
[作者:王金金,云南技師學院(云南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