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生期抑郁是女性在圍生期經歷的一種重大精神障礙性疾病。近年來,人們對產后抑郁的社會認知度、關注度不斷提升,但在業內專家看來,防止產前抑郁更為關鍵。
“抑郁是圍生期女性常見的情緒障礙。圍生期抑郁也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因為其對孕產婦的家庭關系和子女撫養都帶來不良影響。但臨床上尚無安全有效且快速起效的治療手段。”近日,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麻醉科教授王東信表示,圍生期抑郁主要表現為無法緩解的情緒低落,不能適應妊娠后的改變,孕產婦感到無助和被孤立,無法參與社會活動,嚴重者會表現出自殺等行為,甚至可能影響后代的遠期認知和行為發育。在產后抑郁的眾多危險因素中,產前抑郁是最明確的危險因素。
談及圍生期抑郁的誘因,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老年科主任孫新宇分析,此類疾病發生的影響因素相對較多,總的來說大概有三個方面,包括準媽媽自身的性格特點、身體素質,產前、產中、產后激素變化對身體的影響,外在環境因素的影響等。
“懷孕過程對每個孕婦來說都是有壓力的,但遇到問題的時候千萬不要回避,也不要把圍生期抑郁和有精神病畫等號。”孫新宇強調。
盡管針對圍生期抑郁臨床上尚無“立竿見影”的治療手段,但是一些輔助手段有望讓產后抑郁的發生風險降低。
王東信團隊在有產前抑郁癥狀的產婦群體中嘗試應用小劑量艾司氯胺酮,并評估其抗抑郁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發現,分娩后即刻靜脈輸注小劑量艾司氯胺酮(0.2毫克/千克)可顯著減少產后42天內抑郁發生的概率,患者對不良反應可耐受。該成果已發布于《英國醫學雜志》。
王東信介紹,艾司氯胺酮是手術常用的麻醉鎮痛藥物,且近年來被批準用于難治性抑郁的治療,但目前其對圍生期抑郁的療效尚不清楚。
當然,在專家看來,提前發現問題、預防并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一方面要及時發現產婦身心出現的變化并讓其及時就醫;另一方面也要采取規范的治療,并且這是需要多團隊協作來完成的。”孫新宇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