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教育是一種培養學生良好情操、豐富學生精神生活的教育。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操,使其具有健康的審美心理和審美情趣。因此,中職音樂教師要充分認識音樂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結合中職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以及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重視音樂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
在講解每一首歌曲時,都要讓學生知道這首歌曲是由哪些樂器演奏、表達了哪些情感等。在此基礎上再講解這首歌曲所蘊含的思想內涵和美學價值。要通過對比不同類型音樂作品所表達的思想內涵、情感傾向和藝術特征,引導學生思考、分析、鑒別。如在講解《黃河大合唱》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黃河之水天上來”“怒濤洶涌”“高亢激昂”等方面理解《黃河大合唱》所體現的民族精神和愛國情懷。通過對比分析,既可以加深學生對《黃河大合唱》這首歌曲的理解和認識,又能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音樂與民族精神之間的密切聯系。
美育的本質是通過教育使受教育者美的意識、美的情操得到發展和提高,以達到陶冶人的性情、培養良好品德的目的。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就要做到“以美導教”,讓學生在美的熏陶下,逐步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首先,教師要用美的語言感染學生。教師要通過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向學生傳達“美”。教師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充滿愛心和美感、具有高尚人格和美好心靈的人,給學生以深刻影響。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通過自身形象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從而使學生形成健康、美好、高尚的審美情趣。教師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就是要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向上的情感陶冶他們。例如,在聽《我愛北京天安門》時,要讓學生體會到歌曲表達了作者對黨和祖國深深的愛。這首歌雖然沒有華麗辭藻,但旋律優美動聽、歌詞內涵豐富,有著極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在理解旋律、感受作品情感的基礎上受到熏陶和感染,并從中獲得美的享受和健康向上的情感體驗。
教師的思想素質和道德修養是實施美育的基礎,而美育的實施最終要靠教師。所以,要想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就必須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和審美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其次,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人文知識。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滲透美育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知識。最后,要有創新意識。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更多美育元素,才能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中職音樂教育中滲透美育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不僅需要教師轉變傳統的音樂教育理念和思想觀念,而且需要教師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豐富的人文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接受藝術熏陶和美的熏陶,使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音樂教育是德育的有效途徑,德育和美育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德育過程中滲透音樂教育,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但要具有審美能力,而且還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音樂教育對學生進行美育,可以幫助學生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提高藝術修養。通過音樂學習,學生能夠深刻感受到美的魅力,體驗到美的愉悅;同時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獲得一定的審美體驗和精神享受,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品質培養的有效途徑。因此在中職音樂教學中滲透美育,要注重美育和德育相結合。
(作者單位:湖北省恩施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