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朋友認為肉湯、骨湯、菜湯、米湯等湯汁,含有豐富的營養素,既養胃又滋補。事實果真如此嗎?
客觀看待湯里的營養
肉類經過燉煮后,僅少量可溶性維生素、礦物質,如鈉、鉀,以及一部分脂肪可溶解進湯中。肉湯中幾乎不含蛋白質,礦物質鐵、鋅等營養元素。動物骨骼中的鈣即便經過長時間燉煮,也無法溶解入水。所以,骨湯無法“以形補形”,幫食用者強健骨骼。菜湯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C、葉酸等水溶性營養元素,但脂溶性維生素、膳食纖維等仍存在于蔬菜中。而含有少量淀粉的米湯,無法給食用者提供足夠的熱量。
那么,為什么人們會認為湯汁有營養呢?當人罹患疾病、接受手術后,或女性分泌、哺乳時,胃腸道功能下降,很難大量食用肉、菜。但同時,他們又亟須補充營養和水分。用肉、骨、菜、米熬煮湯汁,其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經過高溫烹飪,可產生獨特的香味,讓人產生食欲。脂肪微滴和碳水化合物能夠讓湯汁變得濃稠、味美。略加食鹽調味,湯汁便色香味俱全。飲湯者在消化負擔較小的前提下,可以補充大量水分,一定的脂肪,少量可溶性維生素和礦物質,維持電解質平衡。
大量喝湯不利于健康
1.營養結構單一
肉湯、骨湯的營養成分以脂肪為主,且嘌呤含量很高。雖然肉湯、骨湯能為機體補充一定的能量,但大量喝湯可能導致血脂水平上升,提高高尿酸血癥等的患病風險。只喝湯不吃肉,還會讓人缺乏蛋白質、礦物質鐵等必需營養元素。
米湯、菜湯相對來說清淡易消化,適量飲用對于調理腸胃、促進消化吸收有益。但4JEHtmMOBIPZTZVmguopFg==其中缺乏供能營養素,不能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同時,蔬菜湯里有草酸等抗營養因子,大量飲用會妨礙礦物質鈣、鋅的吸收。
2.含鹽量過高
燉煮肉湯、菜湯時,為了讓食材入味,人們會適當多加點食鹽、醬油等調味料。所以,濃湯的含鹽量一般比較高。如果過量飲用,可能導致血壓升高,對心血管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正確喝湯的實用建議
正確認識湯的營養價值和優缺點,科學烹飪,適量控制攝入量,才能讓湯成為我們健康飲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1.縮短燉制時間,選擇正確做法
肉湯、骨湯燉煮時間越長,嘌呤析出量就越大,越不利于維持飲用者的血尿酸水平。一般而言,肉湯、骨湯燉制時間不建議超過40分鐘。制作肉湯、骨湯、菜湯,應少放鹽油等調味。熬煮米湯不應放糖。制作蔬菜湯,應將蔬菜焯水后再熬煮,減少湯中的草酸含量。
2.適量喝湯,同時吃肉、吃菜
每餐飲一碗湯比較合適,以免讓人感覺太過飽脹,影響其他食物的攝入。可選擇飯前適當喝些湯,促進唾液、消化酶分泌,提高食欲,同時可增加飽腹感,避免用餐時攝入過多熱量,有助于控制體重。喝肉湯、骨湯應撇去浮油,適當吃些湯中的肉、菜等食材,或者搭配其他菜肴,保證每餐都攝入足夠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膳食纖維等營養素。高尿酸血癥、痛風等疾病患者,應避免飲用肉湯、骨湯,可以適量喝點兒米湯,以免病情加重。
3.不吃湯泡飯
有些朋友喜歡吃湯泡飯,但湯會稀釋胃酸,影響飯的吸收。同時,吃湯泡飯的時候,很多人不能充分咀嚼飯粒,這也會增加胃腸道的消化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