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用奇怪的方式,說平常的道理。
孫叔敖當上楚國宰相,一國吏民皆來賀。有個老人,披麻戴孝趕了過來。孫叔敖趕緊正衣冠而見之:“大家都來賀喜,您來吊喪,難道有什么話要說嗎?”老人說:“當然有話說。身為權貴而待人傲慢的人,人們會離開他;地位很高而擅弄權術的人,君主會厭惡他;俸祿優厚而不知足的人,禍患接著就來了。”孫叔敖請教他該怎么辦,老人說:“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地位越高,態度越要謙恭;官職越大,處事越要小心;俸祿越多,越不能取分外之財。在今天來看,這些也是對為官者的基本要求。
馮夢龍在《古今譚概》記:“昔富平孫冢宰(作者注:明朝著名大臣)在位日,諸進士謁請,齊往受教。孫曰:做官無大難事,只莫作怪。”馮夢龍驚嘆不已:“真名臣之言,豈唯做官乎!”
不作怪先要不見怪,不見怪先要不古怪。子不語怪力亂神,一切皆以平常心待之。
齊景公出獵,上山見虎,下澤見蛇,以為是不祥之兆,歸召晏子而問。晏子曰:“國有三不祥。夫有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今上山見虎,大山是老虎的家。下澤見蛇,大澤是毒蛇的窩。到了它們的地盤而見之,有何不祥?”
晏子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聰穎機智,能言善辯,是一位智者。所謂智者,就是常識豐富的人。圣賢庸行,大人小心,不作怪是關鍵。做事莫作怪,老老實實,干一件成一件。做官莫作怪,不亂起幺蛾子,看到前任,想起后任,壓住“政績沖動”,反對“政績癲狂”。做人莫作怪,純真、周正、清澈、淡雅,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如此,天下正常。
(知白摘自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字里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