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四季之中,夏天可以有這樣的禮遇,流行歌曲專門為它而作?每年夏天大量蹦出來的這些流行歌曲又是怎么制作出來的?
如果你留意最近幾年的流行歌,會發現每年夏天都至少有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膾炙人口的歌曲,這首歌就是當年夏天在大街小巷的音響中與一眾歌曲廝殺完畢后的最終勝出者。
在這樣一個融合了假期、愛情和海風等歡愉元素的季節流行起來的歌曲,很容易與其他流行歌曲區分開來,與夏天特有的熱烈氛圍相呼應,形成自己的體系。
根據流媒體音樂平臺Spotify的調查分析,夏季推出的流行歌曲以歡快激昂的大調為主,節奏多為4/4拍,聽起來活力四射,特別讓人有隨之起舞的沖動;自由活潑,有一種“被風吹過的夏天”的清新感覺。
而近年來,因為這樣的歌曲越來越受歡迎,一到夏天,音樂公司也密切關注著流行歌曲的動向。各類排行榜在5月就已經開始統計和發布,摩拳擦掌地準備記錄接下來這幾個月的歌曲拼殺過程。電臺也在緊鑼密鼓地張羅,計劃播哪些歌曲,發布哪些備受關注的新聞。
唱片公司更是注重夏季新歌的制作——近年來,十首最熱門的夏季新歌中,有八首在11月份或者更早的時間就推出了。
但是,瞅準夏天推出特定風格的歌曲,這個概念是怎么形成的呢?
事實上,季節性大熱歌曲的雛形在唱片業剛開始形成的時候就有了。1914年,一首爵士樂《在美麗的海邊》在當年夏天十分流行,并成為一種標準——此后,主題是在海風中嬉戲游玩的歌曲總會周期性地出現。而我們現在說的夏季流行歌曲要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中期,那時體積較小的晶體管收音機開始普及,青少年也逐漸成為收音機的主要消費人群。到了60年代,包括“海灘男孩”在內的當紅歌唱組合在創作歌曲時,敏銳地捕捉住了青春、自由和浪漫的氣氛。從那時候起,電臺和音樂產業逐漸開始重視夏季流行曲這一音樂現象。
人們之所以對這些歌曲異常著迷,除歌曲中的氣氛感染人之外,夏日流行曲總能讓人們回憶起一段青春往事。可以說,每一代人都有一首伴隨自己走過大好青春時光的歌曲。
時至今日,被廣為傳唱的夏日流行曲早就不是藝術家們靈感迸發、偶然創作而成,更多的是唱片公司在一套接近標準化的流程中制造出來的。
有趣的是,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雖然人們可以在網上方便快捷地接觸到海量的、各種流派的音樂,但大家對流行歌曲的喜好是空前的。試聽和購買量最多的歌曲都與流行歌曲排行榜上的歌曲相一致,而這些歌曲其實是通過類似工廠流水線的方式制作出來的。專輯的音樂制作人準備好和弦進程、歌曲節拍,以及電腦合成的各種樂器的電子音色,而負責寫歌的詞曲作者要在錄音棚里構思出基本的旋律、歌詞,還有歌曲中各種出彩的“鉤子”——它們讓歌曲更容易被人記住。
如今的流行曲大多由機器制造出來——有章可循的節拍、循環和合成音。再加上自動調諧程序校正音準,最終成形的歌曲幾乎沒有瑕疵。
(蕉下客摘自《江蘇科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