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4 月8 日,河北省檢察院發布了案情通報,經審查,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對犯罪嫌疑人張某某、李某及馬某某核準追訴。這意味著,這三個殘忍殺害同班同學王某某的13 歲未成年人將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一案件再次讓校園霸凌這一沉重的話題進入公眾視野。早在2020 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就將學生間的欺凌和暴力行為稱為“學生欺凌”,“學生欺凌”包含的位置范圍則更廣,暴力不僅隱蔽于校園中,還有可能在校園周邊乃至回家的路上。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么辦?如何正確地預防和應對校園霸凌?
1. 認清校園霸凌絕不是鬧著玩兒
同學間的暴力和霸凌行為可能成為滋生犯罪的溫床,這和日常打鬧有本質區別。
2. 法律保護未成年人,但不包庇犯罪的未成年人
低齡未成年人嚴重暴力犯罪,可通過核準追訴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 霸凌一般是有計劃的動機不良的行為
治理校園霸凌,更需強化事前防范,家長不能一味寵愛縱容,讓孩子變成“校園小霸王”。同時也要教會孩子辨別霸凌,霸凌一般是有計劃的、蓄意傷害和控制的行為。
4. 鼓勵孩子:遭遇校園霸凌要勇敢說出來
遭遇校園霸凌,應該將事情告訴老師和家長,既是為自己尋求幫助,也是在阻止潛在的犯罪。
5. 切莫忽視孩子的求救信號,如需幫助,可撥打12355
注意,這些情況都是在向老師和家長發送求救信號:
A 出現無法解釋的傷痕。
B 出現創傷后應激障礙,如不敢走某條路。
C 成績下降,連續缺課不想上學。
D 經常表示抱歉,出現無端情緒化。
6. 學生遭遇暴力,學校有責任,學生有反映,教師須回應
作為防治校園霸凌的關鍵主體,學校有責任、有義務展現更大作為,進一步提高處置能力。
7. 精神傷害也屬于霸凌
辱罵、中傷他人,損壞他人的書本、衣物等個人財產,恐嚇、威脅、逼迫他人做其不愿做的事,網上傳播謠言、人身攻擊等行為都是霸凌。
8. 孩子遭遇霸凌,家長安撫時要注意共情
安撫孩子時家長不要追問過多細節或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應平靜面對,讓孩子情緒平復。之后可以和孩子表明,無論發生什么父母都會全力支持他(她)。
9. 防治校園霸凌,老師家長是重點
很多被霸凌的孩子向父母暗示甚至明示過,但很多父母沒當回事,學校則將雙方父母叫來,“各打五十大板”,好像解決了但其實什么都沒解決。
10. 依法嚴懲,給霸凌者敲響警鐘
為了防止校園霸凌從“小錯”變成“大罪”,不光需要學校、家庭盡早發現,也需要公安、檢察等機關的及時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