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文化館;群文工作;創新路徑;公共文化服務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文化館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愈發顯著。文化館不僅是傳播文化的重要場所,也是提升公眾文化素養、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然而,傳統的文化館群文工作模式逐漸顯現出其局限性,難以滿足新時代下公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因此,探索文化館群文工作創新路徑,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新時期,信息技術迅猛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文化館群文工作創新提供了新的契機。同時,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和政策環境的優化,也為文化館群文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創新文化館群文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是文化館亟需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文化館的群文工作主要包括文化活動的策劃與組織、文化藝術培訓、群眾文藝創作等。傳統的群文工作形式主要以線下活動為主,如文藝演出、展覽展示、培訓講座等。這些活動通常在文化館內或公共場所舉行,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例如,文化館會定期組織文藝演出,包括戲曲、話劇、歌舞等多種形式,滿足不同群眾的文化需求;展覽展示方面,文化館會舉辦美術作品展、攝影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等,讓群眾近距離接觸和了解藝術;培訓講座則邀請專業藝術家、學者進行現場授課,傳授藝術知識和技能,解答群眾疑問,提升大眾的文化素養。此外,文化館還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工作模式。利用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文化館推出了線上展覽、線上直播、在線課程等創新形式,使得文化服務更加便捷和普及。通過這些努力,文化館的群文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吸引了更多的群眾參與。
1.活動形式單一
傳統的文化活動形式如講座、展覽、文藝演出等占據了大部分活動內容,缺乏創新和多樣性,這些活動雖然能夠吸引一部分固定的受眾群體,但對于年輕一代及具有多元文化需求的公眾吸引力有限,我們的一些線上文化講堂和展示點擊量個位數,社會參與度明顯不足,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變化的文化消費習慣和審美需求。許多文化活動仍然停留在單向傳輸信息的層面,觀眾被動接受信息,缺少互動和參與的機會,難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F代社會中,公眾更傾向于參與互動性強、體驗感高的活動,如創意工作坊、文化體驗營等。然而,許多文化館在這方面的嘗試和投入明顯不足。許多文化館在策劃活動時,往往依賴于傳統經驗,缺乏對市場和受眾需求的深入調研,導致活動內容和形式難以與時俱進。此外,活動執行過程中也存在著資源配置不合理、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進一步影響了活動的效果和質量。
2.資源利用不足
一些文化館的場地如多功能廳、展覽室、會議室等,因缺乏有效地使用規劃和管理,導致長時間閑置,甚至未拆包裝,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不僅造成了資源浪費,也限制了文化活動的開展和多樣化。在場地和設備配置上,一些文化館存在重復建設和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部分設施由于缺乏維護和更新,已無法滿足現代化活動的需求,影響了文化活動的質量和參與者的體驗感,如音響設備、照明系統等基礎設施老化,直接影響了演出和活動的效果。現代文化活動需要多樣化場地和設施支持,但許多文化館的場地和設施功能單一,缺乏靈活性,難以適應不同類型活動的需求,如固定式的舞臺設計難以進行場景變化,制約了創新性活動的開展。此外,一些設施在平時使用較少時,未能通過共享或租賃等方式提高利用率,未能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
3.受眾參與度低
一些文化館在活動宣傳方面缺乏系統性和創新性,傳統宣傳手段如張貼海報、發送郵件等覆蓋面有限,無法有效觸及目標受眾。特別是在信息爆炸時代,傳統宣傳手段難以引起公眾的關注和興趣,導致許多潛在參與者對文化館的活動信息知之甚少。文化館的活動策劃往往基于傳統經驗和慣性思維,未能深入了解和分析受眾實際需求和興趣點。結果是,活動內容不能引起受眾共鳴和參與熱情,尤其是年輕人和特定興趣群體,他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更加多元和個性化,但現有活動難以滿足其需求?,F代受眾尤其是年輕人,傾向于參與互動性強、體驗感高的活動,如創意工作坊、互動展覽等。然而,許多文化館的活動仍然是單向信息傳遞,缺乏互動環節,難以吸引受眾的持續參與。此外,活動形式單調,缺乏創新和趣味性,導致受眾參與熱情不高。文化館作為社區文化中心,理應與社區居民建立緊密的聯系,了解他們的文化需求和興趣。然而,許多文化館在這方面的工作不夠深入,未能有效地與社區建立互動和溝通渠道,社區文化服務功能欠缺,活動不積極,導致群眾活動參與度低,受眾群體有限。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傳統的文化活動形式已無法滿足現代社會中不同群體的文化期待。年輕人追求時尚和科技感,喜歡參與電子競技、街舞、音樂節等新興文化活動;而中老年人則更傾向于傳統戲曲、書畫展覽、養生講座等傳統文化活動。這種需求的多樣化使得文化館必須進行創新,才能滿足不同年齡、職業和興趣愛好的群體。文化需求的多樣化不僅體現在活動內容上,還體現在參與方式上?,F代人生活節奏快,時間碎片化,許多人希望通過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參與文化活動。這種變化要求文化館提供更為靈活的參與渠道,比如在線直播、虛擬展覽等新形式,以適應公眾的時間安排和生活方式。此外,不同個體對文化活動的期待和興趣有很大差異,文化館需通過創新來滿足這些個性化需求,如一些人可能對傳統文化感興趣,而另一些人則對現代藝術情有獨鐘。文化館必須能夠提供多樣化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以滿足這些不同的需求。
通過創新工作路徑,文化館可以顯著提升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創新不僅能優化活動的組織流程,還能提高服務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使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優質的文化服務。首先,創新可以使文化活動的組織更加高效。例如,利用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文化館可以更精準地了解公眾需求和偏好,從而制定更貼近實際的活動計劃。同時,線上報名系統、自動化管理工具等新技術的應用,可以大幅簡化活動的籌備和執行流程,減少人為疏漏,提高活動的整體效率。此外,創新還可以擴大文化服務的覆蓋面。傳統的文化活動受限于時間和空間,參與人數有限。通過線上平臺,文化館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將優質文化資源和活動推廣到更廣泛的受眾群體。例如,線上講座、網絡課程等可以讓偏遠地區的居民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文化教育資源。通過社交媒體的宣傳和互動,文化館的活動信息可以更快速、更廣泛地傳播,吸引更多的參與者。
文化館通過創新群文工作,可以顯著增強自身的吸引力和社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服務覆蓋面,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作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文化館可以打破地域和時間的限制,將文化服務延伸到更廣泛的區域。例如,在線直播講座、虛擬展覽和數字化文化資源庫等形式,可以讓偏遠地區的居民也能方便地享受到高質量的文化服務。此外,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文化館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傳播活動信息,吸引更多的參與者,提升活動知名度和影響力。
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通過不斷創新和優化服務,可以更好地滿足公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增強社會對文化館的認可和支持。通過開展公益性文化活動、文化扶貧和文化志愿服務等,文化館不僅能體現其社會責任感,還能提升公眾對文化館的信任和依賴,從而進一步鞏固其社會地位和影響力。
隨著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文化館可以通過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線上文化活動,如線上展覽、在線課程、直播互動等。文化館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設各類在線文化藝術課程,涵蓋音樂、舞蹈、繪畫、書法等多個領域。通過錄制高質量的教學視頻,或者開展實時直播課程,文化館能夠滿足不同人群的學習需求。在線課程不僅方便參與者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學習,還能通過互動功能解答學員問題,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此外,在線課程還可以設立討論區,學員可以在此交流學習心得和作品,形成一個線上學習社區,增強學習氛圍和黏性。文化館可以利用直播平臺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如在線講座、名家訪談、文藝演出等。通過實時直播,觀眾可以在家中便捷地參與活動,并通過彈幕、留言等方式與主講人或表演者互動,增強參與感和體驗感。2023年,我們嘗試性地對我縣首個文化志愿者自編自導自演的紅色故事劇《大山里的中國紅》首場演出進行了線上云直播,在線觀眾達36391人次,效果突出。文化館還可以在直播過程中設置觀眾互動環節,如線上投票、有獎問答等,進一步提升觀眾的積極性和參與度。
文化館可以通過加強與其他文化機構、學校、社區等的合作,整合資源,共享信息,形成合力,提高文化服務的效能。我們與地方藝術類培訓學校合作,為他們搭建平臺,提高服務指導,慶六一、迎國慶、文化節等一場場主題鮮明的文藝演出呈現在群眾面前,贏得了社會和合作機構的一致認可。同時,可以借助社會力量,邀請專業團隊參與文化活動的策劃和組織,提升活動的專業性和吸引力。文化館可以與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等文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聯合舉辦大型文化活動和展覽。例如,聯合博物館開展歷史文化展覽,結合美術館舉辦藝術創作比賽,這些合作不僅可以豐富活動內容,還能共享宣傳渠道和觀眾資源,擴大活動影響力。同時,與學校合作開展文化進校園活動,通過藝術講座、文化體驗等形式,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比如我們非遺文化與陽泉師范高等??茖W校實習實踐基地的創立,非遺在西郊小學、張莊小學的傳承發展,贏得了師生家長社會的一致好評。文化館可以加強與社區的聯系,共同策劃和組織文化活動。文化館可以在社區中設立分支機構或文化站點,定期開展文化活動,如文藝演出、手工藝制作、親子活動等,方便社區居民就近參與。同時,社區可以提供場地、人員等支持,協助文化館更好地服務居民。此外,通過社區反饋,文化館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居民的文化需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在活動形式上,可以引入更多互動性強、參與性高的活動,如文化創意市集、藝術體驗工作坊、社交媒體互動等,讓公眾在參與中體驗文化、感受文化,提升文化活動的吸引力。文化創意市集是一個集合多種文化創意產品和活動的平臺,公眾可以在市集上購買手工藝品、藝術作品等,同時參與現場制作和體驗活動。例如,市集可以設置手工藝制作攤位,邀請公眾親手制作陶藝、編織、繪畫等作品。通過這種互動形式,參與者不僅能獲得獨特的文化產品,還能親身體驗文化創作樂趣。文化館可以定期舉辦各種藝術體驗工作坊,如繪畫、雕刻、攝影、舞蹈等。工作坊由專業藝術家或教師指導,參與者可以在實踐中學習藝術技巧,創作自己的藝術作品。這種參與式活動形式,不僅能提升公眾藝術素養,還能增強他們對文化活動的興趣和投入。例如,舉辦一場社區攝影工作坊,邀請專業攝影師教授拍攝技巧,參與者可以在實際拍攝中學習,并最終展示自己的攝影作品。
文化館在開展群文工作時,應注重調研受眾需求,根據不同群體的興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文化服務和活動內容,以提高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文化館可以與其他領域機構合作,開展跨界文化活動,如音樂節、藝術展覽、科技博覽等。通過融合不同領域的元素,創造新穎的文化體驗,吸引更多公眾參與。例如,與科技公司合作,舉辦一場“科技與藝術”展覽,展示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創新作品,公眾可以在互動中了解前沿科技與藝術創作的交匯點。
文化館群文工作的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新時期背景下,文化館應積極探索創新路徑,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整合資源,創新活動形式,注重受眾需求,不斷提升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效能,為社會文化繁榮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藍劍.陜西省文化館曲江館區 肩負“五大職能” 緊盯群文工作新趨勢[J].百花,2023(06):6-7.
[2]趙行江.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安康市群眾藝術館召開2022年度群文工作會議[J].百花,2022(03):122.
[3]李桂霞.原專業評劇演員從事群文工作后培養新人的心得體會[J].參花(上),2021(07):121-123.
[4]陳筱丹.新時期文化館在群文輔導工作中的價值作用探討[J].參花(上),2021(01):135-136.
(作者單位:陽泉市平定縣文化館(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