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背景下,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變革和社會進步,教育不僅承載著傳承文化、培育人才的重任,更是國家發展、民族振興的基石。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被賦予了“大先生”的光榮稱號。這不僅是一種榮譽的象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如何培養和鑄就一批批具有高尚師德師風的教育楷模,成為我們必須深入思考和積極行動的重要課題。在此背景下,結合《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對教師群體的規范和要求,探討如何塑造新時代下的師德師風,顯得尤為重要。
“大先生”一詞源自中國古代,是對教師的一種尊稱,它蘊含了對學生成長引路人的期望與尊重。在現代社會,這一概念不僅延續了對教師職業尊嚴的強調,更加入了對其專業能力、道德修養和責任感的全面要求。而《條例》不僅是我們黨的根本行為規范,更是每一位黨員、教育工作者應當時刻對照的鏡子。它不僅要求我們嚴于律己、清正廉潔,更要求我們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展現出新時代教育者的良好形象。
《條例》中對黨的紀律的定義、紀律處分的原則和種類、違紀行為及其處分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我們應當深入理解條例的精神內涵和具體要求,明確作為一名黨員和教育工作者應遵守的行為準則和紀律要求。
涵養大先生之師德師風,首先要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做起。我們要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確保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時,要不斷增強教師的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確保在復雜多變的社會思潮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條例》第六章“對違反政治紀律行為的處分”中,明確說明政治紀律是黨的最重要、最根本、最關鍵的紀律。對于教師而言,這不僅僅是對黨員教師的要求,也是對所有教師的要求。教師必須堅定政治立場,忠誠于教育事業,這是“大先生”應有的基本素質。
作為塑造學生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政治素養直接影響到下一代的成長和發展。因此,強化政治紀律不僅是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需要,更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教師應當以身作則,通過自己的言行傳遞正確的政治信息,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目標,并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另外,意識形態是政治紀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教師來說,堅守意識形態政治紀律顯得尤為關鍵。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積極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積極向上的意識形態環境。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國家意識和民族自豪感,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批判性地思考,辨別各種社會思潮,確保他們能夠自覺抵御不良思想的侵蝕。
嚴格自律是師德師風建設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始終堅守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自覺抵制各種誘惑和腐蝕,做到廉潔從教、為人師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時刻以《條例》為鏡,對照檢查自己的言行舉止,確保在方方面面都能展現出新時代教育者的良好形象。第八章“對違反廉潔紀律行為的處分”中,提到黨員干部應保持廉潔本色,不僅對于黨員教師,對于所有教師來說,都應當以《條例》中提到的廉潔自律為標準,清正教書,廉潔做人。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堅持公平公正,拒絕任何形式的腐敗行為,維護教育的公正性和純潔性。
提升專業素養是鑄就教育楷模的關鍵。我們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以滿足新時代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對全面發展的期待。同時,我們還要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敢于探索、勇于創新,成為新時代的有用之才。《條例》中的許多規定實際上與教師職業道德相吻合。教師應當愛崗敬業、關愛學生、以身作則、為人師表。這不僅是教師職業行為的規范,也是大先生風范的體現。教育楷模還應積極發揮示范引領作用,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和師德表現,影響和帶動其他教師。可以通過公開課、教學觀摩、經驗交流等方式,分享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同時,還可以通過參與師德師風建設活動、擔任師德講師等方式,積極傳播正能量,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應當基于教育和學習,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出現任何可能影響教育公正性的行為。這是落實《條例》中關于“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的具體體現。例如,在教育活動中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公正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確保教育公平;在科研活動中堅持誠實守信,嚴格遵守學術規范,反對學術不端行為等。鑄就新時代的教育楷模,還需要我們在推動教育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發揮關鍵作用。我們要積極參與教育改革創新,為構建中國特色現代教育體系貢獻智慧和力量。同時,我們還要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關心社會發展,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
在新時代的征途上,教育是照亮前行的燈塔,教師是引航的舵手。讓我們以《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為鏡,汲取古代圣賢教誨之精華,秉承“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古訓,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愿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能成為道德高尚、業務精湛、人格魅力、學識淵博的“大先生”,在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書寫無愧于時代的華章。
(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