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宇輝說過這樣一句話:“廉價的快樂是直接給你想要的東西,高等的快樂則會給你設置重重阻礙。”
廉價的快樂,就是那些短暫的、膚淺的,容易讓人沉迷其中而無法自拔的快樂。比如打游戲、刷短視頻,會讓人感到一時爽快,但短暫享樂之后便是無盡的空虛。
相反,讀書、鍛煉、學習新技能的過程雖然辛苦,但努力后的成就感是充實而長久的,能讓人更加自信,這是一種更高級的快樂。
所謂自律,就是去對抗那些廉價的快樂,追求更有價值的生活。
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發現,有樣東西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難以戒除。它是一切娛樂產品——游戲、短視頻等等。
去年江漢大學迎新現場,一位年長的學生引起了眾人關注。他就是30歲的徐萬奇。其實這不是徐萬奇第一次上大學。他為什么上了兩次大學呢?這就要從他上一次大學失敗的經歷說起了。
以前的時候,徐萬奇學習成績優異,獲得過全省物理競賽二等獎。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網絡游戲,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成績也因此直線下滑,從全校前30名,滑落到600多名。即便如此,徐萬奇還是順利上岸,考上了湖北工業大學。
進入大學后,他肆無忌憚地打游戲。大學前兩年,他只通過了兩門課74VkYQ45MyhuuZpNjo1Kx1Sb5XTQjEdH1+CiXJmgviM=程的考試,被湖北工業大學勒令退學。
步入社會后,沒有學歷的徐萬奇在工作上屢次受挫,他這時才意識到,除了游戲玩得好一點,自己一無所長。吃了很多苦頭后,他有了重返大學的想法,也就有了第二次上大學的經歷。
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獲得快感的方式太容易了。十幾秒可以刷完一個短視頻,二十分鐘可以打完一把游戲,一小時可以看完半本爽文。
長期沉迷垃圾快樂,思維就會變得越來越懶惰,逐漸變成一個不會深度思考的人。
知乎博主@唐寶兒之前在聯通下屬公司當臨時工,沒有社保與獎金,工作輕松。
平日里,大部分同事都在逛淘寶、聊微信、看電影、閑聊天。但她把時間都花在學習上,考取了各種專業所需的證件。
后來原公司破產清算,那些混日子、又沒有技能傍身的同事都慘遭辭退。她卻憑借一身的技能,成功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拿到了幾十萬年薪。
正如唐寶兒所說:“玩游戲、刷手機?的確能讓人產生短期的快感,然后呢?玩過之后你能學到什么?能留下什么?你會不會后悔?回想我拼命考證的那段日子,雖然很苦,但是過得極為充實。這種努力之后、目標實現帶來的愉悅感,是其他任何東西都無法比擬的。”
真正的幸福,不是狂歡后的落寞,而是努力過后滿滿的充實感和成就感。廉價快感,誰都可以獲得;而珍貴、持久的快樂,則需要沉下心去換取。當別人觥籌交錯時,你獨自揮汗如雨;當別人酣睡時,你獨自挑燈夜讀;當別人無所事事時,你獨自默默耕耘。你和別人的差距就這樣一點點拉開了。
遠離迎合你的廉價快樂,選擇困難但有價值的事。一開始或許會步履維艱,但堅持過后帶來的回甘,才是滋養你一生的源泉。
很多人肯定都聽過心理學上的“嗑瓜子效應”。
當我們拿起第一顆瓜子時就會嗑到停不下來,時間不知不覺間就消逝了。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一刷短視頻就停不下來,一吃零食就忍不住不停地吃,一玩游戲就玩了一輪又一輪……然而,真正的快樂,絕不是被欲望控制的低級消遣,而是更高級的享受。
不想沉迷于“嗑瓜子式快樂”,首先就得把“瓜子”拿走,讓“誘惑”的源頭遠離自己。比如,在學習、工作的時候,手機不要出現在視線范圍內,完全隔開娛樂空間。
提高獲取廉價快樂的成本,把精力都專注于當下正在做的事情上。
人的大腦中,有一個“理性決策的小人”,還有一只“及時享樂的猴子”。當你想去做一些高成本的事情時,那只及時享樂的猴子就會不高興,它就會干擾那個理性決策的小人做決策。如果小人打贏了,恭喜你,你會很自律;如果猴子打贏了,很不幸,墮落就開始了。當你想偷懶、放縱的時候,越要強迫自己去做不喜歡做,但有益的事情。全身心做一件事時,前5分鐘會感到煎熬,但5分鐘后,你就會逐漸適應。你今天能克服別人無法克服的弱點,明天就能得到別人無法企及的回饋。
很喜歡一個比喻:低級快樂如璀璨煙花,轉瞬即逝;高級快樂如靜水深流,滄笙踏歌。克制欲望,養成自律的習慣,你才能享受到更高級的快樂,品味到不一樣的人生。你要相信,你的每一次克制,都意味著自己比以前更理智、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