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到了,一年一度的“原力日”來襲!“原力日”也稱“星球大戰日”,起源于和五月四日(MayFourth)諧音的《星球大戰》名句“愿原力與你同在”(Maytheforcebewithyou),各位星戰迷準備怎么度過這一天呢?
余甚愛《科幻世界》雜志,蓋因其載奇文異想,引人入勝,使人如置身星河之間,游于幻想之域。每期翻閱,心潮澎湃,仿佛與作者共游于未知之宇宙,共探神秘之未來。
《科幻世界》之文章,或描繪星際之浩渺,或勾勒時空之交錯,或述說異種之智慧,或暢想科技之極致。每篇文章皆如瑰寶,璀璨奪目,令人目不暇接。讀之,心曠神怡,神游萬里,不覺時光之流逝。余尤愛其中之科幻故事,或悲壯,或激昂,或溫馨,或離奇。人物之形象鮮明,情節之跌宕起伏,讀來令人拍案叫絕。故事之中,既有對科技之贊美,亦有對人性之反思,讀之使人受益匪淺。此外,《科幻世界》之插圖亦精美絕倫,與文章相得益彰。觀之,如臨其境,如見其人,令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總之,余對《科幻世界》雜志之熱愛,難以言表。每期必購,每期必讀,每讀必有心得。愿此雜志長久不衰,為科幻愛好者提供更多佳作,共賞科幻之美妙。
小雪姐姐好呀!
我是一名有六年科幻閱讀經驗的學生,接觸到科幻還挺機緣巧合的,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的朋友拿了一本《三體》借給我看,當時雖然不怎么看得懂但還是很開心地讀完了,從此就被它一腳踹進科幻深坑(順便立了一個成為科學家的夢想,在此之前我的夢想是學畫畫)。
在讀大劉的書和隨筆評論集的時候多次看他提到《科幻世界》這本雜志,當時就想買來看看,上了高中后發現原來我們學校書店會賣每月的《科幻世界》!!!發現的時候那叫一個激動啊,從此以后每月跑到書店蹲點(來得晚就搶光了)。
小小地炫耀一下,我在全國科普科幻征文大賽中拿了省一等獎,嘿嘿。現在也是在向成為科學家這個夢想穩步邁進,雖然被很多人勸過,但這輩子最不后悔的選擇就是選科物化生!世界科幻大會期間在上課沒去,高考完一定來成都圣地巡禮!編輯部要等著我呀!
希望能被小雪姐姐翻牌~祝我國賽成功!
本期的科幻試題是物理和地理~想投稿的同學依然可以來稿,不管是大家在學習和考試中看到的科幻相關試題,還是自己出的原創題,都是可以的。但是需要注意,不是單純寫科幻知識,而是要與科幻相關的學科試題哦!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帶上#科幻試題#的Tag,寫明試題和出處,發送郵件至echo@sfw.com.cn,說不定就會被小雪選中刊登!
出處:2023·福建福州三模
學科:物理
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2》中,劇情設定:在地球表面安裝了一萬多臺超大的行星發動機來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這是運用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原理推動地球前進的。當地球運動到木星附近時,由于木星的引力大,地殼發生了斷裂,這說明力可以使物體發生________。這其中,木星對地球的引力______(填“>”“<”或“=”)地球對木星的引力。為了防止地球墜入木星,需要將轉向發動機的噴口________(填“朝向”或“背離”)木星。
出處:2023·河北滄州市一模
學科:物理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地球需借助木星的“引力彈弓”效應加速才能成功逃離太陽系。然而由于行星發動機發生故障使得地球一度逼近木星的“洛希極限”,險象環生。“洛希極限”是一個距離,可粗略認為當地球與木星的球心間距等于該值時,木星對地球上物體的引力約等于其在地球上的重力,地球將會傾向碎散。已知木星的“洛希極限”d≈3/2R,其中R為木星的半徑,約為地球半徑r的11倍。則根據上述條件可估算出()
A.木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約為7.9km/s
B.木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約為16.7km/s
C.木星的質量約為地球質量的9/4
D.木星的密度約為地球密度的9/44
出處:2023·湖北武漢部分中學聯考
學科:地理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噴出沖天藍光的行星發動機、洞悉一切的量子計算機、高聳入云的太空電梯……2023年春節期間,中國原創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熱映,片中層出不窮的“硬科技”元素讓觀眾大呼過癮。“流浪地球”計劃是一個虛構的故事情節,它出現在劉慈欣的科幻小說《流浪地球》中。小說中設想在不久的未來,太陽逐漸變老,變成一個紅巨星,它的膨脹會吞噬整個太陽系內的行星,地球也將面臨毀滅的命運。而“流浪計劃”的目的地是真實存在的4.2光年外的比鄰星。它和太陽一樣,也是一個能發光發熱的恒星,于1915年首次被發現。
材料二“流浪計劃”的實驗基地位于非洲加蓬首都利伯維爾,除了太空電梯,行星發動機一號試驗機也坐落于此。太空電梯位于基地附近的赤道上空,是從地球表面向太空運輸航天員及貨物的樞紐。
(1)說出太陽向外釋放能量的形式,舉例說明太陽輻射為人類生活、生產直接或間接提供能量的形式。
(2)從建設安全角度出發,簡析電影中連接天的太空電梯建在利伯維爾的原因。
(3)簡要分析人類尋找的宜居星球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本期主題:青年
除了“原力日”,五月四日也是我國的青年節。科幻中未來的“青年”概念又會如何變化呢?也許定義的年齡區間有變,或者干脆不僅指代人類?請看本期“一句話科幻”開啟一場泛銀河系青春之旅!
數十年后,那則來自宇宙的傳訊仿佛仍在人類耳邊回響。
“敬告,編號3254978386星球上的文明已確定從‘幼兒期’成長到‘青年期’,從即刻起將對該星球進行為期1000宇宙年的‘大樂透直播’,以此來償還從文明誕生起所提供的‘安全宇宙環境’‘穩定恒星能源’‘宇宙風景屏障’等326項付費項目。”
天津四記者,“據我了解,在貴邦監獄中關押著仙女座戰犯,是嗎?”
命共體外交長:“是的。”
記者:“那貴邦什么時候釋放它們?”
外交長:“為什么這么說?”
記者:“仙女座戰犯均為未成年幼體,應當……”
外交長打斷記者的話,冷靜地說:“據我邦總法,出生18個地球年以后均為成年,而獄中仙女座人最小年齡為781歲……下一個問題。”
“根據新規規定,為防止年齡歧視,每個人都被賦予認為自己是青年的權利!”剛剛被我從車里拽出來的司機怒氣沖沖地抬頭對我說。
“這就是你開著你父親的車在高速上飛馳的原因?”我低頭看著穿著校服背著書包的小學生問道。
我十分開心,因為這一輪的工作要結束了。在過去的30年里,我第27次以年輕的肉體在空間局租給我的平行宇宙里努力奮斗,生產出了一段積極向上的青年時光。接下來就是把這段青春出售給別人,賣個好價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