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光霧山,讓四川省南江縣名聲大振。春有漫山杜鵑,秋天層林盡染,夏冬亦各有奇景,山間云霧醉了游人的心,聚居在附近的村民也因此吃上了旅游飯,走上了致富路。
作為四川省15個“美麗四川”建設先行試點縣(市)之一,南江縣不僅有光霧山,更有全域富集的生態資源。將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探索生態價值轉化路徑,構建“全域、全時、全景”旅游格局,促進文旅產業強鏈、延鏈、補鏈,便成為了新時代南江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優先選項。
去年,南江縣上榜“2023年中國縣域旅游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市”,大大提升了南江走文旅發展之路的信心與決心。由此,南江縣正加快推動文旅康養產業向全域鋪開、向高端邁進,奮力建設享譽全國的文旅康養名縣,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健全機制做好全域頂層設計
春末夏初,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調研組一行前往南江縣調研“美麗四川”建設情況。汽車行駛在云頂鎮山間蜿蜒的公路上,被四周賞心悅目的景色包裹其中,松樹林與有機茶園錯落相間,被雨水沖洗過的樹葉透出勃勃生機,云霧縹緲,駐足其間,讓調研組成員忘卻一路風塵。
“云頂茶鄉這個項目進展十分順利,去年規劃,今年實施。景區以元頂子茶場為核心,有機茶園達25000畝,還建成風韻獨特的太空艙民宿,受到游客好評。”在云頂鎮的茶山頂上,南江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袁江介紹,云頂茶鄉項目的實施,只是南江縣全域康養旅游布局的一環。
長期以來,南江縣一直在思考如何將自身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動能。首要考慮的就是從全局出發,對頂層設計提出了極高要求。南江縣結合《南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了《南江縣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南江縣文旅融合“十四五”規劃》《云頂茶旅融合發展片區旅游專項規劃》等8個專項規劃,從區域發展全局出發,統一規劃,整合資源統籌各行業力量,凝聚全域旅游發展新合力。
為支持這些規劃編制,南江縣又從政策支撐發力,先后出臺《南江縣文旅產業發展獎勵扶助措施》《南江縣天府旅游命名縣提升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并在今年安排預算文旅資金222.6萬元,用于文旅事業發展、項目推進、品牌打造、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此后還將逐步加大文旅資金投入力度,為南江文旅產業強勢崛起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文旅康養首位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成立彰顯出當地對做大做強文旅經濟的高度重視,并將文旅康養產業發展成效納入年度目標績效考核,壓緊部門鄉鎮工作責任。與此同時,南江縣還組建了“南江縣文化旅游”和“南江縣悅讀”兩支志愿服務隊伍,累計招募575名志愿者,服務時長達1818小時,健全“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全民參與”的全域旅游工作機制。
南江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副局長楊維健表示,南江縣在持續推動文旅康養產業發展上,還應明確自身定位,緊扣“兩地三縣一城”,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抓手,以“旅居康養在南江”為主線,構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三”的創新探索文旅融合發展
在南江,旅游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兩個“三”,即“三區”與“三生”。
“三區”指的是產業園區、田園景區、新型社區;“三生”則是生產、生活、生態。
記者跟隨調研過程中,處處可見南江縣委、縣政府基于當地現有資源稟賦和基礎條件,以“三區同建”為抓手,突出因地制宜、挖資源強產業,突出市場主體、激活力聚人氣,突出共建共享、強帶動共致富,探索出了農文旅融合、政企農攜手,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相融”的旅游富民新模式。
置身于南江山川,其實很難看清她的迤邐秀美,就像蘇東坡不識廬山真面目一樣,“只緣身在此山中”。漫步南江縣赤溪鎮西廂村,院落幽靜,細雨迷蒙,一棵古樸挺拔的楠木的枝干伸展到半空,枝丫上茂密而細小的樹葉向四周蔓延開去,如同青青傘蓋。
“這是四川現存最大的金絲楠木,直徑達1.8米,約有1100年歷史。”南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昕告訴記者,在這片地區有上千棵大小不一的楠木,這棵古樹被鑒定為國家一級古樹,有巴蜀大地“楠木樹之王”的美譽。
不遠處,一排排以透明玻璃為蓋的尖頂小木屋整齊地矗立在山坡上,這是星空民宿,每逢節慶周末,房間都供不應求。“不少人慕名前來觀賞金絲楠木,加上這里還有古橋、古井、古棧道、古牌坊等獨具特色的景觀與歷史遺留,自然而然就走上了文旅發展的道路。”王昕繼續熱情地介紹。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赤溪鎮西廂村的文旅道路并不千篇一律,這里是“三區同建”與“三生相融”的典型代表。過去,西廂村由于基礎建設滯后、資源開發不足、群眾思想觀念保守等原因,出現了收入難、出行難、住房難和環境差、民風差“三難兩差”等現實問題,老百姓日子過得十分清苦。
因此,西廂村在尊重群眾傳統種植習慣的基礎上,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改造,推出稻田摸魚、生態采摘、農耕體驗等農旅項目,建起了一個個產業園區。依托獨特的地理優勢,這里作為野生青錢柳種群分布的最北端,因地制宜發展了青錢柳產業4000余畝,除此之外,還發展了茶葉產業2000余畝、金銀花產業500余畝,不斷夯實產業振興基礎,生態特色農業產業園區前景廣闊。
在田園景區的建設上,當地緊扣“歌畫山水 夢里西廂”主題,將整村按照景區規劃打造,配套建成游客中心、旅游廁所、生態停車場等基礎設施,以特色自然人文景觀,開發觀光體驗田園游、游樂項目親子游、農家味道舌尖游等旅游項目,定期舉辦“植夢西廂”嘉年華、燒烤節、篝火節等特色文旅活動10余個,持續打造鄉村旅游新爆點。
在新型社區的建設上,西廂村則積極弘揚當地紅色文化、岳氏文化,將竹藝編織、巴人燒造、山歌表演、說春等地方非遺文化融入旅游展演,常態化開展“情暖鄉村 文化惠民”送戲下鄉等活動。此外,“鄉村道德銀行”和農村黨員“駕考制”考評辦法也得到當地群眾的支持,并長期組織群眾接受旅游志愿服務培訓、參加旅游志愿服務活動,群眾的思想觀念、文化素養、文明意識因此不斷提升。
2023年,西廂村共接待游客140.6余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2860萬元。
作為試點,西廂村旅游富民新模式成功入選第四屆全球減貧最佳案例,給予南江縣極大的信心。其建立產業發展聯盟、經營管理聯盟、服務保障聯盟等體系,探索政府獎籌、企業自籌、村民眾籌的資金投入模式,將在南江縣逐步推進,讓鄉村游業態不斷豐富、游客體驗不斷提升,群眾、村集體和公司三者收益不斷增加。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南江縣發展和改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