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從鄉村振興發展的角度來看,甘肅天水市的美術產業發展需要全面考慮當地的要素稟賦。因此,在發展美術產業的同時,我們需要有效利用天水地區的文化資源。本文剖析天水美術產業發展現狀,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探索美術產業可持續發展道路,賦能鄉村振興。
[關鍵詞] 鄉村振興;美術產業;經濟發展
[作者單位] 天水市麥積區文化館;天水師范學院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需要,而美術產業作為一種經濟活動和文化活動,通過為社會提供各種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激活鄉村發展要素,促進鄉村經濟轉型升級和文化繁榮,從而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發展。
發展美術產業的重要性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甘肅天水鄉村美術產業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機遇。特別是一些擁有獨特文化資源的鄉村,美術產業的發展為鄉村產業結構優化和現代鄉村產業的形成提供了動能。鄉村傳統文化無疑是農民精神文化的核心,大力發展美術產業將極大地推動鄉村文化的振興,促進鄉村社會的進步。美術產業作為天水地區鄉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市場驅動,利用傳統文化發展美術產業,促進當地產業的融合。這不僅形成了強大的產業聯系,還通過產業融合創造出新的產業模式,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支持,有效解決了農村就業和農民收入問題。農村美術產業發展有利于優化鄉村振興的人文社會環境,增強農民的歸屬感,激勵他們積極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從而促進鄉村的繁榮。這種發展不僅可以重塑和發揚傳統文化,而且可以將其融入當今的經濟、政治、技術等各個領域,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具有活力的、符合當下時代特征的文化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有效的支撐,促進鄉村的可持續發展。
天水美術產業發展困境
農村發展水平較低。天水農村地區經濟基礎薄弱,發展水平較低,各類產業發展相對落后,加強農村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顯得尤為迫切。農村美術產業的發展正處于一個探索和發展的階段,我們要深入挖掘本地區的傳統文化特色,在發展新意上下功夫,單純模仿已獲益的文化產品或產業形式,只會導致天水地區美術產業的發展變得越來越低俗,失去原有的特色,嚴重威脅天水地區美術產業的發展,甚至阻礙農村產業的全面振興。
配套政策不細。雖然天水市政府近年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鄉村產業發展,但是,對于天水農村地區美術產業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設施薄弱、產業支撐力不足、產業體系建設不完善的現狀,這些政策措施對美術產業針對性不強、配套不細,導致效果不明顯。美術產業高風險和長投資周期的特性使文化市場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在突破市場瓶頸方面面臨著極大的挑戰。產業扶持政策的滯后也使得社會資本和外部市場力量無法有效進入農村,從而阻礙了農村美術產業的發展。
產業模式存在問題。目前,天水地區美術產業發展方式粗放、低效,美術產品主要依靠傳統手工制作,缺少標準化與系統化生產流程,導致產品質量良莠不齊。同時,美術創意元素過于單一,限制了美術產業化發展。調查發現,目前天水地區美術產業未能形成覆蓋設計、制造、推廣及市場推銷等產業鏈。多數由非遺技藝大師開發的文化創意產品主要依靠個人設計、生產和銷售,沒有很好地整合資源去實現規模化的生產與銷售,導致天水地區美術產業鏈條短、產業生態脆弱、生產效率低。不少非遺文化項目因缺少市場營銷支撐而難以放大商業價值,更無法形成產業化發展。
美術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發展策略
優化頂層設計,強化產業聯動。要強化政府、企業、市場的協同,構建美術產業化發展體系,完善美術文化產業鏈。同時,要引導業主實施自動化生產轉型升級,打造適合天水地區美術文化產業發展生態系統,以期實現產品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在進行鄉村美術產業發展規劃時,要全面考慮天水地區鄉村文化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市場需求、人文風情等因素。要在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同時,能夠帶動天水地區優秀鄉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天水作為擁有悠久歷史的地區,是絲綢之路文化的重要起點,有著獨一無二的美術基底,這為天水地區美術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是天水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巨大的潛力所在。特別是天水地區的麥積山石窟更是以其獨特的壁畫藝術,展示出古代文化和藝術的精髓,令人嘆為觀止。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天水地區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出多元的美術產品,將這些當地獨有的傳統文化元素充分融入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裝飾畫、家紡、餐具、用具、雨具、擺件、服飾、禮品包裝、壁紙、壁布、宣傳標志、標語、廣告牌等,以充分展示當地的文化藝術魅力。同時,要挖掘整理當地歷史文化資料,比如彩陶、青銅、漢晉簡牘、敦煌文書、金石碑刻,制作獨具特色的旅游文創產品。
文旅深度融合,產業融合共振。圍繞游客服務中心啟動運營、天水·白鹿倉國際旅游度假區和伏羲廟景區游客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實施麥積山石窟、大地灣國家遺址考古公園等文旅融合項目開工建設,打開天水地區美術產業發展的新局面。同時,圍繞天水鄉村美術館建設,配套打造麥積農耕博物館、德海堂泥塑藝術館、澤鋒堂藝術博物館,建成石器陳列室、柏弦堂根藝美術館等鄉村美術館。這些鄉村美術館既能讓農民走進美術世界,提高審美能力和對藝術世界的認知,也讓有興趣、有能力的農民參與到美術產業中,通過藝術創作、文創設計、技藝傳承等途徑,促進鄉村美術產業多元化發展。而鄉村美術館的開放必將進一步帶動農業、旅游、商業發展,從而加快形成鄉村農文旅多業態融合發展格局。
聚焦市場,賦能產業發展。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文創產業也迎來了新的機遇。為此,應著力打造一批特色書店、文創館、劇場、體驗館、民間藝術工坊等文創場所,推出更多受市場歡迎的文創產品。同時,鄉村中的飲食習慣、傳統節慶、禮節習俗以及農耕器具無不蘊含著濃郁的鄉村美術意韻。鄉村美術之美要順應時代變遷,融入日常生活和生產方式,而文創產品能以美術的形式表現鄉村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內涵。傳統手工藝術得以傳承發展,必須與時俱進,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這就要求傳統手工制品不僅具有實用性功能,更突出審美價值。因此,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天水的歷史、人文和藝術特色。比如天水刺繡、剪紙、雕塑、根藝的題材多選用麥積山石窟,可以將麥積山石窟133號窟中被譽為“東方微笑”的小沙彌立像運用到繪畫、刺繡、雕塑、剪紙藝術中,以其獨特的地域標識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從而提高他們的購買欲望。
此外,天水文創產品可以和知名品牌合作開發新產品,借助知名品牌影響力使產品迅速出圈。例如敦煌市博物館與百雀羚跨界合作推出眼影盤,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歐萊雅合作推出限定款唇膏,故宮博物院與Kindle合作推出限量版電子閱讀器、與北京稻香村聯合推出月餅糕點等,這些文創產品能夠迅速抓住消費者的眼球,受到消費者的關注和喜愛,拓展文創產品營銷市場。
在互聯網時代,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快速營銷宣傳成為首選。要為文創產品拍攝宣傳片,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媒介推介文創產品,增加產品的曝光度,讓產品迅速提高知名度和影響力。過去,大眾只能去博物館、美術館看展品感受歷史文化,文創產品也大部分在實體店銷售,但如今有了電商平臺的加持,消費者在網上就能快速買到心儀的文創產品,把歷史文化帶回家。
建立美術文化基地。風情各異的特色美術文化基地對于推動鄉村振興有著重要作用,其根本在于它能帶動觀光旅游、繁榮鄉村產業、激發文化再生、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美術作為一種具備地方特色、文化魅力和產業價值的獨特資源要素,以美術為牽引,利用本土工藝美術資源,融合農業、文化、體育、旅游等業態打造美術特色小鎮、特色村莊,如陶藝村、繡藝村等。在建設美術特色文化基地的過程中要堅持統籌規劃、統一布局、整體推進的原則,圍繞手工藝設計制作這個核心業態,打造出形式多樣、主題鮮明、風格獨特的游覽場景,滿足城市游客對田園旅行的需求。要特別注重游客的參與性、互動性和體驗感,比如利用小鎮或村莊上的傳統手工藝作坊、手工藝術制品加工場所建設專門的體驗場景,讓游客在手工藝師傅的指導下,親自制作,全程體驗手工藝品的創作,感受民間手工藝術之美。在此基礎上,全方位擴展美術產業鏈布局,通過將手工藝品與鄉村旅游、度假休閑等業態互融,打造包括手工藝創作、展覽鑒賞及工藝品市場在內的綜合性旅游業鏈條,進而催生農業體驗、休閑娛樂與生態養生等多種旅游模式,增強鄉村旅游魅力,提高鄉村旅游業的市場競爭能力,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反過來也促進手工藝美術產業的全面繁榮。要引導基層黨組織、村委會、鄉鎮文化站、民間藝術團等各類鄉村組織聯動,并與美術院校、畫院、美術館共同在鄉村地區開設鄉村寫生創作和展示基地、鄉村攝影基地,不僅能把全國各地的優秀藝術家吸引到本地,為他們提供創作素材和平臺,還能把當地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發揚光大,并有效帶動天水地區的經濟發展。
總體來看,甘肅天水地區發展鄉村美術產業資源豐富、基礎扎實、市場廣闊,是推進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的有效路徑選擇。邁步新征程,我們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鄉村全面振興總目標,充分利用天水地區豐富的鄉村美術產業的文化、工藝基礎資源優勢,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不斷創新美術產業形態,升級美術產業發展方式,提高美術產業發展效率,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新的動能,進一步激發鄉村經濟發展活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天水篇章。
[基金項目:本研究得到甘肅省基礎研究計劃——軟科學專項資助(資助號:23JRZA503);2023年甘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藝術賦能西部鄉村文化振興實證研究”(項目編號:2023A-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