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必須緊緊抓住人才這一關鍵要素,把各類人才引導到鄉村去,為民服務、建功立業。安陽市通過派駐專家服務團下基層服務鄉村、建立人才振興長效機制等有效舉措,促進鄉村人才振興。未來要選優配強農村帶頭人和專家隊伍,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強化鄉土人才的管理使用,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關鍵詞] 鄉村振興;“洹泉涌流”;專家服務團
[作者單位] 中共安陽市委黨校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安陽市人才服務鄉村振興亮點做法
派駐專家服務團,深入一線服務鄉村。安陽自2020年起連續三年選派專家服務團深入鄉村,服務基層,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服務全市鄉村振興戰略。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安陽市專家服務團共深入各縣(市、區)256個村,開展服務活動446次,參與專家1067人次,為群眾辦實事2123件,受益群眾23264人。2021年,專家服務團 選派5223名專業技術人才投身鄉村振興、防汛救災第一線,深入全市1290個村(社區)和企業,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6773件,受益群眾19萬余人次。2022年,專家服務團深入各縣(市、區)1467個鄉村開展服務活動1898次,參與專家6459人次,為群眾辦實事8500余件,受益群眾22萬余人次。
建立長效機制,發揮人才長效作用。出臺了《關于開展鄉村人才振興市級示范點創建工作的通知》(安組通字〔2021〕39號),根據此文件意見,在安陽全市開展了以有鄉土人才進“兩委”班子或后備干部隊伍、有返鄉人才回歸創業、有本土鄉賢人才隊伍、有各級各類人才發揮作用平臺載體、有人才服務鄉村振興明顯成效等“五有”為標準的“鄉村人才振興市級示范點”創建活動,共打造了30個示范點,并建立了“鄉土人才庫”,還設立了“黨群人才服務中心(服務站)”,旨在建立完善體制機制,讓人才來了“不想走”也“帶不走”,充實鄉村人才服務隊伍,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來安陽市發展,為農村發展注入智慧、凝聚力量。
建立臺賬,精準掌握群眾需求。通過基層黨建和專家人才兩項工作協同,市、縣、鄉、村四級黨組織聯動,安陽對全市轄區內行政村進行全面摸底調查,精準摸清群眾需求,并進一步核對梳理、分門別類,匯總編制成含3900余條需求的服務臺賬,真正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為專家人才精準開展服務工作夯實基礎。同時,根據需求特點建立了長效幫扶機制,鼓勵專家人才為群眾辦實事從對口服務向長期合作轉變,切實解決專家人才下基層服務鄉村振興的現實問題,讓他們放心、專心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
人才服務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
區域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安陽是一個傳統的工業基地城市,長期以來,第二產業產值占地區生產總值在50%以上,其中鋼鐵、煤炭行業占重要地位,而第三產業產值占比長期低于30%。但是目前安陽傳統工業經濟的區域優勢、產業優勢不再明顯,安陽對人才的吸引力下降。城市之間“人才爭奪戰”的實質是城市人口吸引力的比拼。安陽城市吸引力相對國內其他發達城市基本沒有優勢。
人才待遇底、結構不合理。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安陽市16—59歲勞動人口共計305.67萬人,占全市總人口的59.1%。勞動人口中,農村人才年齡結構偏大,年輕人才不愿意去往鄉村,鄉村人才福利待遇較低。
人才政策機制還不完善。目前,安陽市的人才政策覆蓋面還不夠廣泛,只有極少數人享受了人才政策實惠。據已頒布實施的“洹泉涌流”人才集聚計劃來看,僅僅局限于安陽市四大千億級主導產業及經營狀況良好、有引才愿望和需求的企業領域范圍,對于安陽市其他事業單位人才引進惠及度并不高,更沒有針對鄉村人才的重點引進政策。同時,人才政策的知曉率總體偏低,政策宣傳有待進一步加強。
人才成長環境欠優。環境好,人才聚,事業興。如何打造最優的人才成長環境也已成為各地人才競爭的焦點。近年來,安陽市人才成長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生活、文化、事業、政策等環境與我國大城市相比,還存在著較大距離。目前,安陽市如何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成長環境仍將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安陽市人才戰略的重中之重。
人才服務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
不拘一格選人才,選優配強農村帶頭人和專業人才隊伍。要按照政治強、作風硬、素質高的標準選拔人才擔任村黨組織書記,同時加強“三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著力培養一支政治硬、本領強、作風好,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專業人才隊伍。進一步夯實“三農”理論知識,積攢“三農”實踐經驗,堅持為民情懷,從農業和農村實際出發,錨定鄉村振興總目標,大力發展富民興村產業,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實現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二是著力打造一支適應鄉村全面振興需要的復合型高水平專家人才隊伍。通過創新鄉村人才管理機制,招引、培養一批既熟悉“三農”管理知識和實踐經驗,又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環境保護、鄉村文化開發等方面專業知識的人才服務鄉村。
做優技術培訓,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探索“互聯網+”新模式,創新運用互聯網技術培訓,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信息技術能力。同時要培養一批高素質農民隊伍,為鄉村振興注入新血液。圍繞產業發展,把握高素質農民培育方向。圍繞農民需求,選準高素質農民培育對象,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專業種養加能手培育。創新高素質農民培育方式方法。推行“參訓農民+專家教授+課堂培訓+基地實訓+創業指導+政策扶持+跟蹤服務”新型培育模式,開展項目推介、提供技術服務和創業指導,拓寬高素質農民發展路徑。
強化鄉土人才的管理使用。加強農村鄉土人才隊伍建設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推動鄉村振興,就必須開發鄉土人才資源,讓更多有情懷、有想法、有技術的“鄉賢”“土專家”“田博士”等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智慧力量。“土專家”“田秀才”是民間高手,他們在各自領域都有獨特的優勢,讓這些本土人才活躍起來,成為鄉村振興的引路人。把當地有一定產業發展基礎、有一定專業實用技術的農村人才選出來,分層分類建立“鄉土人才庫”,讓更多有能力、有本事、有品德的鄉土人才,能夠扛大旗、挑大梁,充分發揮鄉土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完善鄉土人才的激勵機制。在鄉土人才的后續發展中給予傾斜扶持,對做出重大貢獻的優秀鄉土人才在干部選拔和經濟上給予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