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債券指數基金經過10余年的發展,已成為我國基金市場特色鮮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回顧了債券指數基金的發展歷程,總結現階段突出特點,分析了指數編制機構對市場發展發揮的助力作用,并就進一步發展債券指數基金市場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債券指數基金 債券ETF 中債指數 主題基金
債券指數基金發展歷程
(一)發展伊始
自2011年市場開始出現跟蹤債券指數1的債券指數基金以來,經過10余年的發展,債券指數基金已成為基金市場特色鮮明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以前,市場處于發展初始階段,指數基金規模較小。據萬得(Wind)數據2,截至2017年末,市場共有35只債券指數基金,總規模204億元,平均產品規模為5.8億元,但規模中位數僅為0.59億元。大部分指數基金至今已清算終止,但也留存下來一批經典產品,如2012年成立的首只涵蓋全市場債券的綜合類債券指數基金,其跟蹤中債-新綜合指數,目前仍然是市場上為數不多的綜合類債券指數基金;2016年成立的首批國開行債券指數基金,為后續迅猛發展的政策性金融債(以下簡稱“政金債”)指數基金拉開序幕。
(二)初具規模
2018年債券指數基金發展迅猛,新成立債券指數基金17只。截至2018年末,債券指數基金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是2017年末的5倍。在此基礎上,2019年債券指數基金再次取得突破式發展,年末規模達3600億元,各期限的政金債指數基金大量成立,奠定了以政金債指數基金為主要類型的債券指數基金市場格局。2020—2023年,債券指數基金的整體規模穩中有升,政金債指數基金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也有部分基金管理人嘗試布局地方政府債、高等級信用債和區域主題債券指數基金。截至2024年3月末,債券指數基金總規模已達6517億元3。
經過近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債券指數基金市場已初具規模,但仍處于較為初步的發展階段,其規模占債券型基金的比重不足10%,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當前我國債券指數基金特點
(一)利率債指數基金為主體,期限分布以短期限為主
債券指數基金包括利率債、信用債及其他類型指數基金,并以利率債指數基金為主體。截至2024年3月末,全市場187只債券指數基金中,有162只為利率債指數基金,規模占比接近90%(其中,政金債指數基金150只,國債指數基金8只,地方政府債指數基金4只);信用債指數基金20只,規模占比為8%左右;其他類型主要包括綜合類債券指數基金和可轉債指數基金,分別有3只和2只,規模占比較低(見圖1、圖2)。
從期限上來看,債券指數基金以小于3年的短期限4為主。信用債指數基金期限全部集中在短期限。利率債方面,短期限政金債指數基金仍是市場關注的熱點產品,跟蹤中債估值中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彭博等指數編制機構發布的短期限政金債指數基金具有相當規模,占比50%以上(見表1)。2024年上半年,20余只短期限政金債指數基金成立,新成立的基金主要跟蹤0~3年期限指數。
(二)持有人類型以機構為主,但也逐漸成為個人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的工具
債券指數基金持有人類型以金融機構為主。根據各基金披露的2023年報,有超過85%的債券指數基金的機構持有比例在90%以上,平均機構持有比例為94%(見圖3)。
雖然債券指數基金主要由機構持有,但也逐漸成為個人投資者進行資產配置的工具。個人投資者直接參與債券市場投資具有一定門檻,而債券指數基金具有透明分散的特征。隨著互聯網平臺等基金代銷渠道帶動產品知名度提升,對于擁有更長歷史業績的產品,個人投資者的參與程度更高。據統計,個人投資者持有比例高于30%且基金規模大于5億元的債券指數基金均在2019年及以前成立。個人投資者主要參與的產品類型包括中長期限利率債和綜合類債券指數基金,債券指數基金相對穩定的收益是吸引個人投資者的主要因素。
(三)創新產品不斷涌現
近年來,基金管理人和債券指數編制機構圍繞債券指數基金進行了諸多創新嘗試,尤其在債券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和主題類債券指數基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豐富的選擇。
1.債券ETF規模持續上漲
債券ETF作為可以在交易所場內二級市場買賣的債券指數基金,受益于費率優勢和交易便捷,規模不斷上漲。2022年5只政金債ETF成立,規模穩中有升,期限覆蓋0~3年、1~5年、7~10年等各期限,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場內工具型產品種類,為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利率債投資選擇。在超長期限債券ETF方面,近兩年上市了2只跟蹤30年期國債指數的債券ETF,具備清晰的長久期風險收益特征,有效填補了市場空白,受到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截至2024年5月末,債券ETF規模突破1000億元,標的債券種類以國債、政金債、信用債、地方政府債、可轉債等為主(見圖4)。
2.主題類產品創新涌現
相較種類豐富的主題類股票指數基金,債券指數基金的主題類產品相對匱乏,產品類型局限在債券品種和債券期限的組合之中。而隨著債券指數編制機構的指數創新,結合投資者的主題投資需求,涌現出一批受到市場認可的創新產品,包括綠色債券指數基金、優選投資級信用債指數基金、綠色普惠主題金融債券指數基金等主題產品。基金管理人布局主題類產品能夠更有針對性地發揮資本市場的價值引導和資源配置作用,為相關領域引入資金支持,更好發揮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用。
中債估值中心助力債券指數化投資
作為國內債券指數基金市場最主要的標的指數編制機構,中債估值中心自2003年開始發布市場首批人民幣債券指數,長期致力于完善中債指數體系、提升指數質量、增強指數研發能力,編制了一系列能夠反映人民幣債券市場、具備表征性和可投資性的指數。伴隨著國內債券指數基金市場的興起和發展,中債指數已成為中國境內歷史悠久、應用廣泛、產品數量眾多的人民幣債券指數品牌,在債券指數化投資的各方面為市場提供專業服務。
(一)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續豐富指數族系
為響應高質量發展要求,中債估值中心積極拓展金融支持重要領域實體經濟渠道,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與指數產品編制相結合,為市場投資者提供可落地、可執行的指數化投資解決方案。
一是不斷完善中債綠色及可持續發展系列指數體系,編制發布綠色債券系列指數,滿足綠色債券指數基金跟蹤需求。基于中債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評價體系編制發布中債-ESG優選信用債指數,以及10余只與市場機構合作的ESG債券指數。
二是推出科技創新系列債券指數,刻畫科技創新主題債券的回報表現和收益特征,為投資者參與科技創新信用債券投資提供參考和專業化工具。
三是在普惠金融推進全面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面,中債估值中心已發布4只鄉村振興主題指數,引導資金流入鄉村振興實施項目,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四是與市場機構聯合發布年金基金債券指數,在養老金指數化投資方面進行開創性探索。
此外,中債估值中心依托債券基礎信息數據積累,針對性識別科技、綠色、普惠、養老、數字相關債券作為指數成分,進一步為債券指數基金和機構定制合作主題類產品提供指數編制服務,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二)提供基金份額參考凈值(IOPV)、業績歸因等指數投資衍生服務
為滿足市場對于指數投資衍生服務的需求,中債指數陸續推出IOPV、債券業績歸因、指數業績歸因等數據服務,為債券指數基金和債券ETF的投資決策及業績評價提供參考。
一是上線債券ETF的IOPV計算服務。IOPV作為ETF盤中投資交易的參考指標,對于提高ETF交易透明度和交易活躍度具有重要作用。中債估值中心在2024年4月正式上線債券ETF的IOPV計算服務,首批服務對象為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華安中債1-5年國開行債券ETF(159649)、博時中債0-3年國開行債券ETF(159650)和平安中債0-3年國開行債券ETF(159651),首次覆蓋政金債ETF,填補了相關市場的空白。
二是推出業績歸因數據服務。為滿足投資者分析投資組合業績來源、衡量投資組合業績表現的需求,中債估值中心于2021年推出中債業績歸因產品,包括單券業績歸因、指數業績歸因和投資組合業績歸因計算工具,投資者可根據持倉進行業績歸因計算,并與指數基準進行比較。業績歸因框架主要基于Campisi模型,將債券收益歸因為持有收益、無風險利率(國債收益率曲線)變動收益、個券風險(信用利差)變動收益三大類共11項因子,為債券指數化投資的收益來源拆解和業績比較評價提供更為豐富翔實的分析數據。
(三)建設中債DQ金融終端指數投研模塊,提供指數化投資便利工具
目前,中債指數已發布超過1500只各類指數,為方便基金管理人和投資者日常應用指數數據和獲取指數信息,中債DQ金融終端圍繞中債指數應用場景持續進行開發優化。
一是在客戶端提供豐富全面的指數基礎指標、統計分析等數據,支持多指數歷史收益風險數據對比分析。
二是從資產類別、熱點主題、樣本期限、信用評級等數十個維度提供指數篩選功能,幫助使用者迅速定位所需要的指數信息。
三是內嵌指數計算器功能,可在線利用中債指數同源數據庫進行自定義規則指數歷史回測,為策略驗證提供支持。
四是可以便捷查詢下載指數衍生服務的深度數據,例如業績歸因、IOPV等相關數據。
進一步推動債券指數基金發展的建議
一是進一步豐富債券指數基金類型。目前債券指數基金品種相對集中在利率債品類,較為缺少綜合類、信用類及主題類產品。參考境外市場,投資者對于投資債券市場的工具型產品需求較大,如貝萊德美國債券綜合指數ETF的規模達1048億美元5,可作為投資者參與整體債券市場投資的一鍵式配置工具,被廣泛使用在投資顧問6的資產配置策略中。建議進一步布局綜合類和信用類債券指數基金,為各類投資者提供豐富便捷的債券市場配置工具。另外,隨著科技、綠色、普惠等主題類債券的不斷發行和豐富,相關債券指數也已陸續發布,主題類產品的進一步發展已具備先決條件,部分金融機構已開始推動主題類債券指數基金的創設與投資。建議進一步加大力度推動主題債券指數基金和債券ETF發展,引導資金投入相關領域,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是優化債券指數基金投資者結構。作為債券市場的主要參與者,金融機構在債券指數基金的投資參與中具有先天優勢,形成了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主的債券指數基金投資者結構。進一步發展壯大債券指數基金市場離不開更加豐富多元的投資者結構。在金融機構中,養老金、年金和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的投資需求能夠引導產品期限結構均衡發展,改善短期限產品過度集中的情況。境外投資者近年來對于中國債券市場的投資熱度不減,但較少通過債券指數基金進行投資。建議將債券指數基金納入基金互認、ETF互掛、跨境理財通等跨境互聯互通業務,促進境外投資者投資境內債券指數基金。債券指數基金為個人投資者提供了低門檻的債券市場投資參與機會,建議通過基金銷售平臺等渠道宣傳加強個人投資者對于債券市場和債券指數基金的了解,逐步培養投資配置意愿和能力,創設適配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的債券指數基金。
參考文獻
[1] 陳子越,曹陽.中國債券指數基金發展回顧及前景展望[J].中國貨幣市場,2023(4).
[2]厲海強.中外債券指數基金產品對比及啟示[J]. 債券,2020(10). DOI: 10.3969/j.issn.2095-3585. 2020.10.017.
[3] 廖倩蕓,盛曉虹,孫若陽.指數化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投資新視角[J]. 債券,2020(11). DOI: 10.3969/j.issn.2095-3585.2020.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