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熒屏,文旅綜藝密集“上新”。全民共建海島真人秀《島嶼少年》,發掘寶藏小城山海奇景與人文風情的《話說山海》,主打民族文化旅行探訪的《煥新環游傳》……這些節目與各地文旅資源緊密結合,在帶給觀眾沉浸式觀看體驗的同時,助力當地旅游產業發展。
另據各網絡視聽平臺2024綜藝節目片單,接下來還有《盲盒旅行局》《花兒綻放·鄉村季》《想開了!花園》《登場了!絲綢之路》《中餐來了》等近30檔文旅綜藝待播。
構建學習型旅游氛圍
“如今的文旅綜藝已經不再是單純組團旅行、打卡拍照式體驗節目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視聽研究室主任、研究員,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新媒體聯盟智庫專家冷凇表示,構建學習型旅游氛圍成為文旅綜藝創作新趨勢。
過去,除了垂類戶外體驗類節目,綜藝節目中的文旅元素多以“背景板”形式出現,如節目取景地、嘉賓任務場地等,很少圍繞當地特色民俗文化展開內容設計。近年來,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下,綜藝節目愈發注重文化和旅游元素的密切結合。
正在熱播的《跟我走吧》,取景地主要集中在西雙版納、騰沖、大理、麗江等云南知名風景區,展現當地風土人情、傳統服飾,以及象腳鼓舞等非遺文化。文旅實境推介解說節目《話說山海》,通過沉浸式的城市文旅體驗,助力寶藏小城文旅破圈,讓世界看見中國山海之美。盲盒旅行比拼真人秀《旅行任意門》,在中國6個城市開展探索中國美的比拼,設計具有當地特色的旅行攻略,助力城市個性“出圈”。
這些節目以輕松氛圍、逗趣游戲任務承載豐厚地域文化和民俗風情,串聯當地美景、美食,將不同城市內在意蘊與文化氣質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不僅能夠領略不同風景,更能得到文化感悟與滋養。
帶動地方文旅產業發展
“相比其他類型綜藝高強度的競技環節和人物沖突,文旅類綜藝節目擅長通過對自然景觀、特色文化、風土人情的發掘,給觀眾帶來更豐富的云游體驗和更深層的情感滿足。”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黃典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是說。
馬蜂窩和中國旅游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4.5%的中國游客在觀看某部綜藝后,會對取景地動心,想親身感受鏡頭里的風景,走相同游玩路線。近年來,文旅類節目通過嘉賓體驗和探索,以接地氣、聚人氣的樸實鏡頭,展現特色文化內容,描繪出一幅幅美麗中國畫卷,掀起“跟著節目去打卡”的旅行熱潮。
3月26日—27日,綜藝《全員加速中》在濟南進行為期兩天的節目錄制。作為拍攝地的明水古城,備受關注。錄制當周,抖音#明水古城#話題熱度增加2000萬,#明水古城你是真的火了#話題登上微博同城榜前三。綜藝節目《燦爛的花園》播出后,不少游客在端午假期前往江門打卡節目旅游線路,坐游船、逛巴金亭成為游客首選。五一期間啟動的新一季《快樂向前沖》,助力拍攝景區迅速提高知名度,壽光巨淀湖和金鄉羊山賽道在五一錄制期間,憑借“快樂向前沖”的品牌效應人氣飆升,5天游客入園人數超過20萬。
冷凇表示,文旅類綜藝賽道近年來持續拓展,其對地方文旅產業的推動作用,業界有目共睹。“借助綜藝的流量,激發觀眾的旅行意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文化綜藝為旅游提供助力的一種方式。” 冷凇表示,越來越多平臺日益注重與地方文旅機構的合作,走出演播室,擁抱更加豐富的文化樣態,共同開發宣傳當地文旅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以往被動地作為取景地“露臉”,一些地方文旅局主動參與,實現綜藝IP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比如,《現在就出發》曾聯合各地文旅局發起“目的地推介計劃”,在策劃前期就注重元素融合,推動綜藝取景地轉化為旅游目的地。隨著越來越多文旅綜藝涌現,更多非熱門旅游景點被挖掘,進一步擴充觀眾出行選擇,帶火一眾“寶藏旅游地”。
機遇與挑戰
在冷凇看來,包括微短劇和綜藝在內的影視作品,注重文旅要素融合,實現了戲劇影視和紀實綜藝的雙向奔赴。與此同時,在不斷攀升的熱度之下,文旅綜藝創作仍需注意避免題材跟風和內容同質化。
目前,綜藝市場競爭愈發激烈,文旅綜藝創作面臨較大挑戰。選題、選址同質化,大量“鄉村”“美食”類作品出現,讓文旅綜藝出現路徑依賴。節目模式趨于雷同,簡單的“體驗+任務”模式,讓一些綜藝節目的文旅屬性流于表面。此外,還有節目嘉賓趨同、文化內核發掘不足等問題,均影響著文旅綜藝的未來發展。
“文旅綜藝在節目樣態研發上還有更大升級空間。”冷凇表示,無論是綜藝制作業,還是文化旅游業,大家都鼓勵圍繞“文旅”這一主題展開有益探索。除了綜藝節目,由嘉賓參與的社區博物館策展、歷史文化街區煥新等能夠為當地帶來實際改變的行動,都可以嘗試。
在文旅綜藝嘉賓選擇方面,冷凇建議,除了明星藝人,制作方也可以多關注文化領域的嘉賓,邀請他們參與節目制作,找到更多可供開發的文化旅游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