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國家4A級旅游景區。館建筑恢宏別致,獲2021年魯班獎。館藏包括梁氏關嶺魚龍、鄧氏貴州魚龍、蔡胡氏典型魚龍正模標本、中國始喙龜等全球唯一或定義物種的稀世珍寶。四個常設展廳邀請觀眾一同見證地球史中的生命演化、地質地貌的鬼斧神工、黔貴大地的寶礦富藏、本地歷史的奮進史詩,詮釋著貴州“古生物王國”“喀斯特王國”“沉積巖王國”的美譽。
關鍵詞:貴州地質;三疊紀;古生物;IP開發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2.032
0 引言
三疊紀為距今2.5億—2.05億年前的時代,貴州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保留三疊紀歷史較為完整的區域之一,與古地中海西岸(以瑞士、意大利為主)、太平洋東岸(以美國、加拿大為主)共同構成三疊紀地質學旅游世界板塊。貴州的三疊紀地層、海百合等古生物遺跡擁有6項世界之最。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區能將地球海洋三疊紀這段歷史講清楚,唯有貴州?!蔽幕瘎撘?、IP孵化、產品開發是博物館激發活力、履行責任和使命的重要途徑。
1 三疊紀古生物整體概況
1.1 整體概述
20世紀末,隨著“興義動物群”“關嶺動物群”“盤縣動物群”的發現,貴州成為研究三疊紀生命演化的重要基地,在世界三疊紀海洋生物研究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貴州省地質博物館館藏獨特且珍稀的資源展品在國內外同類博物館中絕無僅有。尤其是三疊紀時期的古生物化石藏品豐富、保存完好、模式標本眾多,具有不可復制性,豐富藏品背后蘊含的自然科學知識和文化內涵開發潛力無窮,堪比“侏羅紀”系列。
1.2 IP設計
2021年8月14日,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正式建成并免費向公眾開放,以建設貴州“資源展示平臺、科研科普基地、文化交流窗口”為目標,從館徽設計上就充分融合自然資源與古生物元素。標志上部圖案以橢圓形玉佩狀巖石為輪廓,配以綠、藍、黃、褐相互交替、漸變過渡的色帶,歸納表現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自然生態元素,融合體現了生物圈、沉積巖、喀斯特、地質資料等相關概念。標志上部圖案中心使用了具有貴州代表性的古生物化石形象,左側海百合與右側貴州龍,共同組成篆體的“博”字,通過遠古化石與人類文字的巧妙結合,突出博物機構博古通今、博采眾長的文化特性(圖1)。
1.3 知識產權保護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從開館以后就做好規劃,建立健全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品牌授權體系,目前已完成《貴州省地質博物館館藏資源著作權、商標權和品牌授權》標準,注冊了“貴地博”文字和館徽圖案18個大類498個小類的商標,擁有23個作品知識產權登記證書。貴州省地質博物館非常重視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對激勵館內員工創新、打造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品牌發揮了重要作用。
2 三疊紀古生物IP文創開發
2.1 IP文創開發概述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2023年文創產品研發上架9個系列90款新產品,其中自主開發54款,合作開發36款。年度最熱銷產品是蓋章卡,總共銷售17145件。2022年獲得中國文物報社評選的“第二屆全國文博百強文創產品單位”,2024年獲首屆“自然資源文化創意大賽”實物類銀獎、插畫平面類銅獎等榮譽。
2.2 文創產品系列和設計
2.2.1 產品系列分類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從館藏中汲取靈感,根據設計元素的不同分為古生物、寶石礦晶、地質景觀、流金歲月四大主題,其中又分了一些子系列:①古生物:“五彩自然包羅萬象”/海怪同盟/貴州話。②寶石礦晶:晶彩紛呈/黔世晶生/輝映。③地質景觀:天開圖畫/山府洞天。④流金歲月:百年史詩/地質回憶/懷舊老物。
根據產品品類的不同,劃分了幾大產品品類:①打卡紀念品類:集章卡、紀念章、徽章等。②辦公文具類:書簽、筆記本、文件袋、鼠標墊、紙膠帶等。③模型玩具類:手辦、毛絨玩具、試管拼圖、魔方等。④日用百貨類:冰箱貼、杯子、露營毯、抱枕等。⑤文創食品類:文創月餅禮盒、文創雪糕、文創餐廳恐龍套餐等。⑥飾品類:珠寶首飾、絲巾絲帶等。⑦數字產品類:NFT數字紀念票等。⑧“泛文創”:除了文創產品研發之外,文創事業部分還包括了文旅綜合體開放、IP孵化、研學活動、文創餐廳、授權合作、跨級聯名等各類文化拓展業務。
2.2.2 產品設計理念
三疊紀古生物系列文創:精裝本、徽章、冰箱貼、印章收集卡、2023臺歷、文創珠寶。
設計理念:精裝本/徽章/冰箱貼以茅臺混魚龍、東方恐頭龍、奇異濾齒龍、多板礫甲龜龍為主體,在每條古生物身上設計出脖頸、背甲、后肢、尾巴、神經脊等的透視骨骼模樣,代表著復原體與骨骼化石結合,展現了古生物通過自然演變的形態變化。古生物與精裝本的書香相逢,讓筆下的文字嵌入紙面,找回書寫的樂趣;與徽章、冰箱貼相遇,觸感冰冷卻不乏生命的溫熱,詮釋“生命”關鍵詞。
印章收集卡/2023臺歷:以海百合、鄧氏貴州魚龍、多板礫甲龜龍、關嶺魚龍、三葉蟲與鸚鵡螺等為主體,勾勒部分三疊紀海生動物的生命體復原,寓意著多樣的古生物無拘無束暢游在遠古海洋,向往神秘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印章收集卡,此種打卡方式能夠提升游客的打卡蓋章體驗感,為游客的參觀之旅帶去一些驚喜發現;拆開2023臺歷禮盒,瞬即穿越億年,祈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翻開每張月歷,每頁隨手記,打卡此月的故事。
文創珠寶:包括項鏈、耳墜、耳環、戒指,“幻”靈感來源于貴州龍化石。進口鋯石搭配充滿夢幻感的碧藍色進口樹脂,讓遠古生靈以幻想中的靈動姿態再現?!拌病膘`感來源于海百合化石。細碎的鋯石散落在純銀的腕足之上,點綴上精致的貝珠,是海底的“花朵”綻放出的最為璀璨的光彩?!坝觥膘`感來源于胡氏貴州龍化石。當貝母遇見金色貴州龍,珠光也將在頸間耳畔訴說遠古的故事。
3 利用好古生物IP的天然優勢
3.1 明確博物館的定位,做有個性的博物館
故宮模式是國家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工作的經典范例,也是點燃中國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工作的第一把火。然而,故宮模式并非一種可以簡單效仿和推廣的模式。貴州省地質博物館作為一所新博物館,對觀眾的新鮮感和吸引力強,但如何保持熱度不減,首先定位自身,在博物館叢林中樹立個性品牌,讓自己的IP和文創具有辨識度,這些非常重要。
3.2 獨特線下體驗,不可復制資源
專業性是博物館官媒區分于其他大眾傳媒的重要特征,依托貴州省地質博物館本身,可為游客提供獨特的古生物化石和地質歷史參觀和體驗。博物館官媒平臺的推送不僅要深耕內容,增加內容的干貨量,還需要在內容編排包裝尤其是標題上面大做文章,做到有里有表。發布內容以業務工作為中心的專題式發布構架,形成自己的IP和范式。依托場館及藏品資源,通過文創產品、內容、服務可以延伸游客體驗。
3.3 拓展渠道吸粉,擴大用戶基數
博物館的官媒平臺除了信息發布功能外,在業務范圍內可以做一些拓展,增加配套項目不同形式的曝光率,包括線下活動培訓、研究論文、游戲、直播等,形成有中心、有衍生、有層次的內容發布,吸引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人群。博物館本身就具有文化場館、景區屬性,來博物館參觀的觀眾注重豐富自身的精神文化素養,愿意對文化屬性的服務或產品進行付費,增加各項文化氛圍濃郁的體驗,為產品賦予文化屬性,能夠有效延長消費者停駐時間、促進消費。
4 IP文創開發的問題與困境
4.1 政策落地和激勵機制的問題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文化部等4部門《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6〕36號),對文化文物單位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工作做出部署。2020年10月,發改委等14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印發〈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發改綜合〔2020〕1565號),提出“推動線上博物館發展帶動文創產品銷售”。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等8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措施》(文旅資源發〔2021〕85號),對“試點政策落實沒有完全到位、激勵機制有待完善等問題”進行了歸納總結,提出了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陸續出臺的各種鼓勵文創產品開發的政策都在證明這一點,然而在政策的落地方面,存在著不同部門之間新舊規則交替、沖突以及地方政府配套實施細則無法及時出臺等限制。令博物館從業者糾結的現實困境是,文創工作都已經寫入評估運行的評分細則了,不做肯定不行;而實際操作中,財政、人事、審計、紀檢、工商等其他行業則更愿意從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和現行政策中尋找依據,認為文博單位并不存在從事文創開發的政策和法律依據。長期的“弱勢”讓從業者如履薄冰,生怕被劃入“違法違規之列”,甚至導致原有的文創工作都在逐漸萎縮,從而導致“雷聲大雨點小”。在廣東省的一些試點單位中,出現所UkcI3t8ttZLXvMd/b/gaIw==屬企業(部門)文創工作每年實現利潤若干,而單位竟然沒有取得收入的資格,所有收入停留在賬上,既不能提高單位福利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亦不能納入單位事業發展的年度經費預算以實現“補充事業發展經費不足,推動事業發展”的目的,最后只能將文創工作完全推向社會。在這種背景下,文創工作實際上被從業者看成本行業內一項并沒有遠大前景,甚至充滿風險的業務。
4.2 文旅產業不是起個名就是IP
恐龍題材的科教紀錄片和動畫,主要受眾群體是青少年,“孩子喜歡恐龍”是公眾認同的社會現象,這是先天興趣和后天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顿_紀公園》原著小說中有句話:“孩子們喜歡恐龍,是因為恐龍和他們的父母一樣,既讓他們向往又讓他們害怕。”2018年美國也有一部電影《三疊紀公園》,但是影響力和傳播度遠遠比不過《侏羅紀公園》。很多人把IP理解成起個好聽的名字、做個精致的包裝、選個有文化包裝的產品,然后就成了文創產品,說實話這都是個“小買賣”,做不成“大IP”。要盡早建立品牌意識,有意識地用文創講故事,孵化自己的IP,擴大影響力。以貴州省地質博物館為例,我們的文創產品是有很強的場館屬性的,脫離了這個場館,游客的付費意愿并不強,文創商品對于他們來說,只是“到此一游”后隨手買的旅游紀念品。但是對于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這樣的知名大館來說,他們的產品在線上依然有著良好的銷量,除了這些知名場館自身所占據的資源優勢之外,還有著宣傳營銷的功勞。
4.3 文旅產業缺少專業的“商業人才”
文創有一套完整的產業鏈,在市場和資本的推動下已經日趨成熟和完善了。文創體系的建立是需要相當大的人力、精力、資金投入的,僅憑自身去發展非常困難,我們應當積極借助市場、企業的力量,尋求到愿意一同成長的合作伙伴至關重要。對于外部設計團隊,不應低估,也不能太高估。設計團隊的培養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頂尖的設計往往在市場競爭最激烈的地方,博物館應當考慮的是如何與他們建立合作,而不是想著成為他們。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做文創就像是養孩子,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清楚,外部設計團隊也許在設計方面足夠專業,但對博物館的文化內涵并不了解,前期的元素提取和內涵挖掘都只能是博物館的工作,在設計溝通和監修中,也要把這些需求表達清楚。
4.4 遍地都是“文創奇才”,但是缺少創意
文創的產業,本來應該是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地投入品牌、提升產品、擴大渠道才能做好,那些奇才總把這個行業認知為“點子”行業,認為憑借一個創意就能做成一件事情,嚴重低估了這個行業難度和要求的韌勁,要考慮“他們想買什么”,而不是“我們想賣什么”,總是習慣性地覺得“游客進入我封閉空間,就應該接受我高價的產品”的懶漢思維?!熬嚯x生活太遠了沒市場,距離生活太近了有淘寶”,現下的線上購物和商業體系太發達了,除了那些絕對唯一性的頂級文旅企業的線下唯一性產品之外,大多數產品都是經不起掃一掃,一掃就不買的狀態。從近年來的各種文創大賽和旅游文創展中可以看到,創意產品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對當地知名品牌的簡單拼湊。甚至一些土特產連包裝都沒換就被擺上了文創產品的舞臺。雖然這些產品融入了地方文化,但創意元素明顯不足,使文創產品與市場上甚至超市中的普通產品區別不大。
5 結論
博物館應該推進文旅跨界融合,推動“大文創”文化發展。常規文創產品設計營銷、陳列展覽設計制作推廣、相關教育互動活動,文物和自然標本藏品修復、部分藏品鑒定征集、學術和科普書籍刊物出版、與博物館相關的培訓講座等服務。文創行業才剛剛開始,博物館要保持耐心和長效投入,培養專業隊伍形成系統能力,放慢心態放低欲望,少點要政策補助多點要市場效果。做文創產品一定要克制,盡量做少而精的產品,做最能與消費者產生共鳴和解決痛點的產品,而不是做滿坑滿谷地、做一屋子產品,每一件都銷售個位數的產品。聚焦單點突破后,形成品牌的溢價,從而帶動第二個、第三個明星產品,進而形成產品體系;同時保持對這個行業的敬畏,少點自以為是?!鞍焉畹淖鼍?、把感情的做透、把場景的做足?!蔽膭摦a品的核心是買的獲得感,買的是情感價值。IP要有商業價值,文創產品一定不是高高在上的“高冷范”,而是“首先問問自己買不買,再去想有沒有市場”。將自己置身于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選品、創意、定價等環節,才能把握消費者心理,滿足消費者心理需求和生活需求,在更大的范圍形成產品的生存力。永遠不要想跟故宮博物院、迪士尼、環球影城去比。放低預期,少量投入多去試錯,找準需求集中投入。
參考文獻
①廣東省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工作指南[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3.
②尼爾·G.科特勒,菲樂普·科特勒,溫迪·I.科特勒.博物館營銷與戰略:設定使命、構建觀眾群、獲取收益和資源[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1.
③李珂珂.博物館的力量:可持續發展—第26屆國際博物館協會學術研討會綜述[J].博物館管理,2022(4):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