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廣東各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美麗中國的廣東樣板。《環境》雜志聯合“廣東生態環境”微信公眾號推出“生態文明微訪談”欄目,訪談廣東各地各單位負責人、走訪一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現場,重點宣傳各地減污降碳、治污攻堅戰系列舉措及成效。敬請關注!
《環境》雜志:請問陽江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取得哪些成效?
余金富:陽江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以實際行動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2021年以來省環境保護責任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中,陽江均獲“良好”以上等次,其中2022年度獲評優秀。
一是堅決扛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扎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級黨委、政府及時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聽取研究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情況,推動林長制、河長制落細落實,形成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強化立法引領,出臺《陽江市揚塵污染防治條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規和工作文件,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堅決推進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第一輪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21項整改任務已基本完成11項,余下10項按時序推進;第二輪省生態環保督察通報指出我市陽西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仍不到位等問題,并交辦信訪案件13批209件,我市高度重視、立行立改,第一時間現場督導問題整改,截至目前,已辦結信訪案件80宗,階段性辦結25宗。
二是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持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2021年以來生態環境主要指標均完成國家、省下達目標任務。編制實施《陽江市污染天氣應對精細化管控減排措施方案》,強化細微顆粒物和臭氧污染協同防治,主要污染物指標連續四年全面達標。加大水資源保護和污水治理力度,成立國考斷面達標攻堅等工作專班,實施水生態環境問題閉環管理,2023年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97.7%。穩步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超33萬噸/年。
三是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全力打造“中國綠能之都”。持續優化產業發展布局,大力發展綠色能源與新型儲能產業,加快建設廣東(陽江)國際風電城,累計建成電力裝機容量超2079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占比73.6%。在國內率先建設綠能示范產業園,探索應對國際綠色貿易規則新路徑。引導五金刀剪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重點項目開展節能改造,2021年—2023年我市能耗強度累計下降11.3%。
四是堅持以“百千萬工程”為總牽引,協調推進城鄉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把完善生態環境基礎設施作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重要抓手,實施總投資97.78億元的7類35個生態環境領域補短板項目,已基本完成5個項目,14個項目正在建設。加強管網建設,2021年以來新增城區(縣城)污水管網196公里,完成城區老舊管網改造117公里,新增鎮級污水管網235公里。
五是扎實推進綠美陽江生態建設,全面增強生態環境綠色底色。全面加強植綠護綠,打造5個綠美示范點,森林覆蓋率達57.67%,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海陵島入選全國“和美海島”。持續優化森林結構,2023年完成林分優化提升6萬畝、森林撫育提升12萬畝。2023年新種植紅樹林超1200畝,海陵島紅樹林、壽長河紅樹林被認定為省級重要濕地,成為勺嘴鷸等珍稀鳥類棲息繁衍地。
《環境》雜志:近年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對廣東進行了督察,省級生態環保督察也剛剛開展。請問生態環保督察對陽江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哪些促進作用?陽江將如何抓好督察發現問題整改?
余金富:生態環保督察是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制度安排。實踐證明,生態環保督察有效推動解決了一批“硬骨頭”問題,對我市提升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保護水平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促進思想根本轉變,形成“知責明責與共治共享”的普遍共識。中央和省生態環保督察堅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我市梳理了一系列問題和短板,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在督察工作中深受教育、深受警醒,更加深刻體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更加自覺地扛起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和歷史重任。綠色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企業經營者也從被動、消極到主動、積極支持污染整治,全市人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明顯增強。
二是促進制度有力保障,形成“自上而下和橫向到邊”的強大合力。市委、市政府堅持把落實督察整改工作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成立由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推進督察整改。全市各級各部門牢固樹立“一盤棋”思想,合力共抓“大環保”,形成了“市、縣、鎮、村”同時發力、真抓實干的良好局面。
三是促進工作有效推進,形成“投入加大和進度加快”的良好態勢。生態環保督察著眼于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指出我市存在“個別項目侵占二級水源保護地”“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不到位”等問題,督促解決了一批社會關注的生態環境難點問題。2021年以來我市調處各類環境信訪投訴5352宗,處理率達100%。同時,我市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短板弱項。
接下來,我市將從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高度抓好督察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全面徹底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市領導包案機制,認真制定完善整改方案,建立清單臺賬,加強常態調度,壓實主體責任,實行銷號管理,確保發現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不折不扣完成督察整改任務。
二是聚焦重點難點。組織開展重大問題專題研判,圍繞陽西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工作等亟需整改的突出問題、薄弱環節和短板弱項,協同發力、綜合施策,確保達到國家、省下達的整改要求。
三是堅持開門整改。建立對外公示公開工作機制,在“一臺一報一網”開設專欄,及時公開整改結果,推動督察整改全過程監督監管。
四是抓實建章立制。堅定不移把“當下改”和“長久立”結合起來,加快推動出臺《陽江市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規,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全方位鞏固整改工作成效。
《環境》雜志:下一步,陽江市將如何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好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余金富:陽江將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努力探索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的陽江路徑。
一是以污染防治為主攻點。圍繞8個地表水國考斷面達標攻堅,嚴格落實“一斷面一策”,確保斷面全面達標。全面抓好城鄉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體整治、畜禽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全力做好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治理、氮氧化物減排,提升應對防治大氣污染精細化水平。加快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科學做好土壤調查評估和安全利用。
二是以綠色低碳為關鍵點。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加快建設廣東(陽江)國際風電城,大力推進綠能示范產業園建設,打造“綠能之都”。按照“七個一”要求推進美麗圩鎮示范創建工作,科學做好農房風貌管控提升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全面優化縣鎮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三是以生態治理為著力點。大力實施《陽江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計劃》,推動生態環境治理設施向縣城、鄉鎮、農村地區延伸。推進生態環境監測標準化建設,完善地表水、空氣、土壤和地下水等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深入開展專項執法行動,持續提升生態環境執法效能。
四是以綠美建設為支撐點。鞏固提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成果,積極實施綠美陽江生態建設“六大行動”,抓好紅樹林營造和修復工作,持續構建生態安全、景觀宜人、產業惠民、自然和諧的綠美生態體系。
《環境》雜志:陽江市貫徹實施“百千萬工程”、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步重點工作措施?
余金富:近年來,陽江堅持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作為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打好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抓手,以提高“兩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設施正常運行率)為目標,著力建機制、穩投入、抓示范、帶全面,逐步探索出一條“政府+企業+農戶”的陽江治理新經驗、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自然村6084個,治理率為75.22%。
一是試點先行、循序漸進。陽江共有717個行政村、8088個自然村,多數處于山地、丘陵等地區,村莊總體呈現“多、小、散”的突出特征,農村生活污水問題點多面廣。我市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循序漸進”思路,選取陽西縣、陽春春灣鎮、陽春春城鎮河西村作為縣、鎮、村三級示范,探索總結建設經驗,逐步擴大范圍、復制推廣。
二是分類建設、同步使用。優先選擇主要道路兩側的行政村,或人口密集的聚居點(區),建設生活污水收集管道和終端處理設施。根據村莊格局、地形地貌等合理確定污水管網(溝)布設方案,管網配套與終端污水處理設施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使用。
三是多方籌資、長效運維。陽西縣著力引入第三方打造共治格局,在PPP項目實施等方面探索總結一批先進經驗做法,已基本實現縣域農污治理全覆蓋。陽春市在全省率先開展EOD項目試點,通過引入企業開發光伏等新能源產業,反哺農村污水治理,破解農村環境治理資金難題。
雖然我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臨歷史遺留問題多、長效運維要素保障不足等難題。接下來,我市將統籌整合各類資金,加大投入抓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強示范點打造,繼續探索符合我市實際的方便實用、生態循環、維護成本低的模式。同時,堅持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與農村黑臭水體整治、農村廁所革命等工作任務結合起來、一體落實,加快補齊短板,不斷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推動“百千萬工程”走深走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