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是決定企業進步的根本要素。自1994年商運以來,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亞灣核電”)在技術創新方面持續輸出大亞灣方案。近期,大亞灣核電完成國內首次對汽動給水泵轉子輪槽實施系統性無損檢測,創新研發的智能語音輔助系統也在嶺澳二期主控室和模擬機成功應用……一批批新成果,在核電領域的實際應用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首次實現轉子輪槽自主檢測
2022年,服役近30年的大亞灣核電站2號機組汽動給水泵轉子SCC(應力腐蝕裂紋)失效。作為國外設計加工的設備,兩臺機組的汽動給水泵轉子輪槽結構獨特,轉子根部容易失效的部位檢測難度大,轉子葉片一共7級,采取一層層將部件拆下來逐一檢查的方式不太現實。要完整地給轉子進行一次“體檢”,必須由國外廠家檢驗人員用特殊設備和工藝進行檢查。
雖然最終外方檢查順利結束,但送外“體檢”并不容易,對此,大亞灣核電人嘗試探索部件自主檢測,解決“體檢”受制于人的難題。
為了掌握核心技術,大亞灣核電聯合蘇州院等單位成立轉子相控陣超聲自主化聯合攻堅隊。經過多次研究討論,攻堅隊決定仿照醫院“B超”檢測方法,通過相控陣超聲波探頭,給轉子輪槽“做B超”。為了得出檢測數據,攻堅隊利用3D建模,建了一個仿真轉子輪槽,在三維視圖下模擬檢測路徑和方法,再搭配無損檢測技術領域里重要工具——CIVA仿真軟件,通過精確的可視化仿真結果,給出檢測數據和參數,制定出最優無損檢測解決方案。
此外,團隊創新開發了自動專用掃查器,設備由超聲探頭和傳感器組成,將探頭和支架外接在轉子轉軸上,掃查器自動進行查掃,多角度、全覆蓋的檢測,而且還不用拆除轉子葉片。
為了確保工作萬無一失,項目組在前期大修窗口,對轉子檢測方案進行了驗證。經過一系列預演練后,攻堅隊決定在D123大修(大亞灣1號機組第23次大修)給汽動給水泵轉子進行一次全面“體檢”。經過12個小時的檢測,確認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汽動給水泵轉子輪槽確實存在需要關注的缺陷。隨后,國外廠家也按計劃,以自身設備和工藝對該轉子進行了定期檢測。結果表明,大亞灣核電自行檢測出來的缺陷顯示尺寸和性質與國外廠家檢測同步對比結果一致,甚至精度和深度尺寸更加精確。
大亞灣核電站1號機組汽動給水泵轉子輪槽裂紋自主檢測順利完成,這也是國內首次對汽動給水泵轉子輪槽實施系統性無損檢測,填補了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并建立了水泵轉子輪槽裂紋檢測技術的技術體系。
智能語音輔助系統會“說話”
5月21日,在大亞灣核電基地培訓中心三號模擬機主控室內,大亞灣核電運行三部的運行人員正在進行蒸汽發生器(以下簡稱“蒸發器”)水位故障演練。
該班組當天的計劃任務是將二號上充泵切換到三號上充泵運行。按照操作要求,操縱員完成設備的定期切換后,開始進行儀表巡盤。
突然,語音系統傳來“二號蒸汽發生器大閥開度異?!钡母呗曨A警。操縱員立馬查看電腦屏幕上的主控畫面,發現此時二號蒸發器水位曲線正快速變化。
“機組長,發現二號蒸發器主給水調節閥需求開度增大,蒸發器液位降低,判斷為二號蒸發器主給水調節閥卡關。”“核實現象正確,盡快調整主水泵系統泵供水,提高二號蒸發器液位?!苯涍^機組長和操縱員的及時干預,異常在30秒內得到了控制。
本次演練中,蒸發器液位在這么短時間內得到控制,得益于智能語音輔助系統的應用。據運行三部操縱員、該語音系統的研發者之一的張二龍介紹,經過長期技術攻堅和模擬機調試驗證,由大亞灣核電運行三部和運營公司培訓中心聯合研發的智能語音輔助系統近期在嶺澳二期主控室和模擬機成功應用,成為讓機組對正常運行信息及異常情況自動“開口”提醒的智能系統,運行1個多月以來,現場反饋使用效果良好。
目前,該系統已實現蒸汽發生器相關參數、機組重要調節閥門開度異常、隔離閥門狀態異常、一回路及其輔助系統熱工(溫度、壓力、流量)參數異常、主泵/上充泵的油泵和核島冷凍水系統冷凍水泵停運時間、汽輪機主機及輔助系統重要參數異常等自動提醒功能。同時,系統從數據采集處理到語音自動播報過程都是集團內部自主研發,實現了毫秒級響應。
“過去,操縱員主要通過肉眼持續監測DCS專用畫面的方式來及時掌握機組運行信息。現在,系統可通過語音播報的方式直接通知操縱員,就如同給我們多配備了一個智能助手,為機組的安全運行又增加了一道屏障?!贝髞啚澈穗娺\行三部機組長吳振雄感慨道,該系統能為操縱員對機組進行干預爭取到更多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干預成功度,降低機組自動停堆風險。
接下來,隨著智能語音輔助系統的應用推廣,其信息提醒及異常判斷知識庫,還將不斷積累和豐富,可為保障核電站安全生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