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應用,賦予了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從而加快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要通過提升農民數字技能和數字化意識、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培養和引進數字人才等有效路徑,促進農村產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 區域經濟;數字經濟;農村發展
[作者單位] 山東華宇工學院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在農耕文明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每次農業技術上的革新都推動著歷史的進步。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作出部署,要求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順應農業信息化發展新趨勢,以數字經濟賦能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途徑。
國家《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大力發展農村數字經濟,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全國各地紛紛作出部署,搶占數字經濟新賽道,加強農業數字化建設,加快推進千兆光纖寬帶進村入戶,并引導農業企業運用物聯網、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創新農業生產方式,推行智慧農業管理模式,全力打造數字農業,極大地提高了農村經濟質效。
現實困境
農民數字技能和數字化意識匱乏?!吨袊肆Y本報告2021》的數據顯示,農村勞動力人口受教育程度遠低于城鎮勞動力人口,農村勞動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9.1年,高中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為21.6%,大中專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僅為5.6%。除了農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農村社會還存在勞動力流失的問題,農村社會主體多為老弱群體。而老年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對數字經濟基本沒有認知,在數字應用方面更集中于社交、通信、娛樂等基礎數字應用。對于需要較高文化水平和數字技能的數字化應用,如在線醫療、教育、精準農業等,則使用的比例會相對較低。這造成農村居民難以充分享受數字化與農業農村相融合所帶來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的福利,無法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和生活質量。至于更高層次的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則很難在農村地區得到快速應用。
數字化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是以數據創新為驅動、物聯網技術為依托、通信網絡為基礎、數據算力設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體系。對有效打破信息界限、知識界限、產業界限、空間界限,促進供需互動、產業躍升等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雖然各地近年加大了對農村地區的投資,建設了覆蓋全國的光纖網絡和移動通信網絡,推廣了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等數字化設備,為農村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受地理區位、交通條件限制,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普遍較為落后。數據覆蓋率低,數字資源分散,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融合不夠充分,數據資源開發不足,信息系統集成應用不夠,數據標準缺失阻礙了應用協同,從而制約了農村經濟數字化、智能化、規?;l展。
數字化人才匱乏。推動鄉村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支撐,數字經濟賦能農村經濟發展本質是數字化人才的集聚。盡管近年鄉村數字化過程中萌發的農業新生產模式和新業態能帶來一些就業和創業的機會,并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數字人才返鄉、下鄉,但離農村經濟數字化所需要的數字化人才需求還遠遠不夠。比如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技術要求高的運營推廣、美工設計等專業人員十分缺乏。而更高層次的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專業技術人才在農村經濟中更是少之又少。
突破路徑
提升農民數字技能和數字化意識。基于上文分析的農民數字技能問題,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破解。一是政府引導。各地要按照數字鄉村建設規劃,加大宣傳力度,講好“大數據故事”,營造數字強國良好氛圍;著力開展培訓工程,持續推進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活動,提升全民數字素養。二是加大財力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數字校園建設,支持建立數字技術培訓機構,打造農民數字技術操作實踐基地,提高農民數字技術運用技能。三是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數字化應用平臺,讓農民通過數字化技術應用成功案例,充分感受數字經濟帶來的效益,從而引導廣大農民主動運用新技術。
補齊農村數字設施短板。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在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農村地區要實現現代化和發展,必須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數字化水平。只有具備了完善的信息基礎設施,才能夠推動數字農村的發展 。
如今,數字經濟已經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各領域的數字化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解放了生產力。通過物聯網、大數據、遙感技術等數字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應用,豐富農業產銷場景和業態,密切農業生產經營者與數字科研院所、數字服務企業、政府部門聯系,從而激發農村經濟發展活力,促進農村經濟轉型升級。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必須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數字化水平。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完善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把農村經濟數字經濟的硬件配齊,夯實農業數字化發展的基石。要推動千兆光網、5G互聯網和物聯網向廣大鄉村區域擴展。要加強宣傳引導,鼓勵農戶、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利用數字技術發展生產。要細化農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數字化信息技術在農業各領域的廣泛運用,建設一批數字農村生產生活示范工程項目,打造農村數字化新場景,培育農村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
培養及引進數字人才。要加大農村地區教育投入力度,提高農村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質量,不斷提升農民群眾文化知識水平,為培養農村數字化人才奠定基礎。要開辦農村數字技術操作培訓班,對有條件的農民群眾進行物聯網、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培訓,幫助農民了解和掌握先進技術,提高他們的數字化素養和應用能力。同時,要優化農村發展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優秀的數字化人才到農村地區從事相關工作??梢圆扇“l放專項補貼、提高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機會,吸引他們入鄉進村沉下心來致力農村經濟的數字化發展。此外,要建立農村數字化創業平臺,為農村青年創業提供資金、技術、項目支持,為他們打造展示才華和實現價值的平臺。從而激發農村青年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熱情,不斷壯大農村數字技術人才隊伍,為數字經濟賦能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促進農村產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農村地區數字經濟與傳統農業的融合還處于探索階段。我們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以融合發展的思維,推動傳統產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提高農村經濟規?;?、集約化發展水平。比如,通過建設農業數據服務平臺,設計農產品追溯系統,采集從生產到儲存再到營銷全過程的數據信息并及時更新,讓農民、農業生產經營者借助平臺及時了解生產、銷售情況,并據此調整生產經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