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推進,鄉村經濟、文化以及環境都獲得明顯改善,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意愿逐漸提升。要堅持正向輿論引導,端正返鄉就業創業認知,解決返鄉實際問題,營造良好就業創業環境,完善返鄉引導體系,構建鄉村就業創業通道,激勵大學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關鍵詞] 鄉村振興;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
[作者單位] 利辛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管理服務中心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引導人才返鄉下鄉,特別是鼓勵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培育更多知農愛農、扎根鄉村的人才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當前,面對大學生就業形勢依舊嚴峻、結構性失業問題日益突出,以創業促進就業成為解決大學生自身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現實中,很多大學畢業生對于返鄉就業創業依然存在不理解和抵觸的心理,而部分返鄉就業創業的大學生在實際工作中也面臨諸多困難。因此,如何引導和支持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可行性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日益完善,鄉村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農業、工業、服務業協同并進,鄉村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收入水平不斷提升,大學生在鄉村就業的預期薪資與城市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提高了他們在鄉村工作的吸引力。
同時,政府為農村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投入了大量資源,鄉村青年就業能力及創業意識明顯增強,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在政府的鼓勵下進入鄉村興辦企業,鄉村就業崗位數量和種類都大幅度增加。再加上農村電子商務、鄉村旅游以及鄉村手工藝等產業的發展,鄉村就業創業環境得到極大改善,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選擇更廣。
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主要問題
一是多數大學畢業生對返鄉就業創業持消極態度,認為返鄉具有濃厚的失敗者悲觀色彩,大部分學生家長對于孩子返鄉就業創業同樣持否定態度,說明現階段“離農”思想依舊根深蒂固。二是很多大學生對于返鄉就業創業存在“回去能干什么”的疑問。由于農村地區就業崗位相對偏少,一產依舊占據較大比重,二、三產發展滯后,與大學生心理預期的工作崗位存在一定差距,基本上只能夠選擇教師、醫生、村鎮干部或者自主創業。前兩者門檻相對較高,很多大學生返鄉就業選擇村鎮干部崗位,競爭較大,無法滿足全部返鄉大學生的就業需求,而自主創業因資金不足而導致失敗率偏高。
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發展路徑
加強輿論引導,樹立返鄉就業創業正確認知。一是堅持正確輿論宣傳,引導農民及大學生充分認識城鄉關系的轉變和鄉村發展的巨大潛力,通過多樣化的宣傳方式,展示大學生返鄉創業的積極成果和對鄉村發展的貢獻,提升全社會對于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理解以及認同。比如,安徽省舉辦創業安徽大賽以及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在講好返鄉入鄉創業鮮活故事的基礎上,引導社會對于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正確認知。同時,要加強對各項扶持政策的解讀,讓更多大學生了解政府支持返鄉創業的具體措施和優惠條件,構建全民支持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社會氛圍,消除大學生及其家長對于返鄉就業創業的偏見及誤解。二是鄉鎮政府要依據當地特色產業、文化資源和發展規劃情況,積極與高校構建長期、穩定的人才合作機制,暢通大學生返鄉社會實踐渠道,鼓勵大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與當地特色聯系起來,實現農村發展和大學生個人發展的共贏。
解決返鄉實際問題,營造良好就業創業環境。一是優化保障措施,提供持續性的創業指導、資金支持以及稅收優惠政策等,幫助返鄉大學生解決就業創業的后顧之憂。比如,安徽省近年將“歸雁經濟”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引導大學生返鄉,同時推動人才、信息、資金以及技術等協同聯動回流,累計認定大學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以及青年創業園等省級返鄉入鄉創業園超過500個,給予資金支持高達4.7億元。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年度內創辦個體工商戶的,可在3年內享受每戶每年14400元的稅費扣減;對于創辦小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的,同樣有對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二是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為了幫助返鄉大學生更快地融入鄉村社會,可以搭建相應的返鄉就業創業交流平臺(社交媒體群組、論壇或APP等),將具有返鄉意愿的大學生聚集在一起,通過分享返鄉就業創業經驗,為新的返鄉者提供經驗借鑒,同時幫助更多的大學生切實解決返鄉就業創業過程遇到的實際問題。三是開展返鄉大學生創業培訓,幫助他們明確創業思路、選準創業項目、提高就業創業能力。
完善返鄉指導體系,構建鄉村就業創業通道。高校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完善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引導體系,充分發揮自身在大學生建設鄉村中的引路人作用。比如,高校可以設立對應的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指導機構,同時制定激勵措施,扎實開展大學生鄉村實習實踐工作。為此,高校要積極組織教師深入鄉村實地調查,在全面掌握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合理調整學生在校就業創業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為了增強大學生實踐能力,學校可以開展鄉村振興項目、農業實踐活動等與農村發展有關的實踐教學活動。對于已經返鄉就業創業的畢業生,學校方面同樣需要加強跟蹤指導,利用專業知識幫助返鄉大學生解決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同時開展持續性的繼續教育培訓,幫助返鄉大學生不斷提升專業技能以及綜合素質。同時,縣鄉基層組織要與高校對接,暢通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渠道。借助雙向服務平臺,高校可以及時發布有意向返鄉就業創業畢業生的信息,方便鄉村用人單位直接與畢業生對接。縣鄉基層組織同樣可以通過這一服務平臺發布當地針對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和項目,同時也可以視頻和圖片的方式展示農村新風貌。寒暑假屬于大學生實地接觸和了解鄉村實際就業創業環境的重要時間,基層政府可以為有意向的大學生提供實習崗位,組織開展與數字經濟、農業經營管理、電子商務等相關的實踐活動,引導相關專業的學生投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事業。
綜上所述,人力資源是經濟發展的第一要素,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讓具有較高文化水平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回流鄉村,可以為鄉村發展帶來新理念和新技術。引導和支持農村青年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對于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意義重大。針對現階段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存在的諸多挑戰要加強宣傳,提升全社會對于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認知,為返鄉大學生提供情感支持。同時,要從資金、場地、項目等方面入手,支持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安心扎根鄉村建設。高校和縣鄉基層政府要協同聯動,共同構建有利于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的生態系統,暢通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渠道,在增強大學生對鄉村社會認知以及責任感的基礎上,投身鄉村振興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