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和衰老造成的肝損傷有望修復
美國杜克大學團隊利用小鼠和人類肝組織開展實驗,確定了衰老過程如何促使這些組織內的細胞死亡。該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衰老肝臟獨有的基因特征。與年輕肝臟相比,衰老肝臟內有大量基因被激活,導致肝臟的主要功能細胞——肝細胞變性。隨后,他們利用藥物成功逆轉了肝臟的衰老過程。這一研究結果有望使數百萬名肝損傷患者受益。(《科技日報》)
多吃西藍花降低癌癥發生風險
西班牙營養與飲食學會的研究人員分析超過70萬人的健康數據后發現,多吃西藍花有助于降低總體癌癥發生風險。分析結果顯示,與不吃西藍花的人相比,西藍花攝入量最高的人總體癌癥發生風險降低36%。隊列研究顯示,多吃西藍花與總體癌癥發生風險降低11% 相關。對不同癌癥類型的分析發現,多吃西藍花能降低特定部位的癌癥發生風險,包括肺癌、胃癌、結直腸癌、膀胱癌、生殖系統癌和乳腺癌等。(《健康時報》)

經常散步可減少腰痛復發
近期,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研究指出,經常散步是預防腰痛復發的一種既便宜又簡單的方法。實驗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每周進行5次持續半小時的散步并接受理療師指導的患者,腰痛復發率較低,降低了28% ;到腰痛復發所需的平均時間更長,中位數為208天,而對照組為112天。同時,患者生活質量有所提高,請病假時間減少了近一半。(參考消息網)
防暑降溫有“法寶”
美國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可穿戴織物,能幫助城市居民抵御酷暑。該織物分為3層:內層由羊毛或棉等常見材料制成;中層由銀納米線制成,能反射大部分陽光輻射;外層由聚甲基戊烯材料制成。室外測試顯示,這種織物的表面溫度比普通絲綢低8.9攝氏度。在皮膚上測試時,這種織物的表面溫度比棉織物低1.8攝氏度。(《科技日報》)
完全居家工作的人更不健康
英國一個研究團隊對該國多家企業的員工進行調查分析后發現,每周遠程工作5天的員工,平均生病天數幾乎是去辦公室辦公員工的2倍。在完全居家工作者中,有12%患抑郁癥,而完全辦公室工作者和混合模式工作者,患抑郁癥的比例分別是10%和8%。采取混合工作模式,即居家和上下班相結合方式工作的員工更快樂、更健康,工作時的效率也更高。(參考消息網)

“電子奶嘴”影響孩子情緒調節
匈牙利和加拿大的國際研究團隊經調查發現,用“電子奶嘴”(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安撫發脾氣的孩子,將導致他們無法學會情緒調節。研究人員發現,當父母頻繁利用電子設備安撫孩子情緒時,一年后,孩子在憤怒和沮喪情緒的管理能力方面表現更差。在后續評估中,那些因為經歷了負面情緒而頻繁接受“電子奶嘴”安撫的兒童,自我控制方面的表現也很糟糕。(《科技日報》)
長期吃復合維生素有風險
《美國醫學會雜志》子刊上的一項新研究結果指出,對于健康成年人來說,每天服用復合維生素反而可能增加死亡風險,且長期服用與降低死亡風險無關聯。該研究由美國國家癌癥研究中心完成,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研究。研究納入了超過39萬名健康人的數據。結果顯示,每天服用復合維生素可能會使全因死亡風險增加4%。(《生命時報》)
體內木糖醇水平升高危害心臟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的一項研究顯示,減肥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經常使用木糖醇可能會使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研究者對于一些使用木糖醇的受試者進行追蹤研究發現,他們中一些人出現心臟病發作或卒中。另一項研究結果顯示,那些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液中的木糖醇水平很高。與膽固醇升高相比,木糖醇水平升高對心臟的危害可能更大。(生物谷)
強化降壓獲益更大
《柳葉刀》雜志近日發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靜教授團隊領銜的一項研究成果。研究表明,對于心血管高風險的高血壓患者,無論糖尿病病情或卒中狀態如何,與將收縮壓控制在140毫米汞柱以下相比,把降壓目標設為收縮壓低于120毫米汞柱,更能降低主要血管事件發生風險。這樣雖然可能帶來復合腎臟疾病發生的風險,但是該風險可控。(梅斯醫學)

天氣與卒中密切相關
一個德國研究團隊稱,室內、室外的高溫都可能增加卒中發生風險,7%的卒中發生在氣溫偏高的夜晚。研究顯示,人們處于33攝氏度氣溫的環境中1小時,10小時后的卒中發生風險增加,即使降溫后也是如此。濕度也應納入預防卒中的考慮范圍。當濕度大于70%時,皮膚排汗受阻,體感溫度相當于提高了10攝氏度。(搜狐健康)
晚期肺癌患者用藥可“減”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在《美國醫學會雜志·腫瘤》發表一項前瞻性臨床研究成果,首次證實對于晚期肺癌患者采用適應性減量藥物治療的可行性。研究結果顯示,患者的中位停藥時間達到了9個月,改變了以往此類患者需要長期用靶向藥的現狀。而當患者的腫瘤指標呈陽性,需要再次用藥時,藥物總體有效率達到96%。這說明停藥過程不會額外產生耐藥性。(《南方日報》)
橄欖葉提取成分可抗抑郁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研究顯示,抑郁癥發病與大腦海馬區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相關。如果這種蛋白質受神經炎癥影響,表達量顯著下降,就可能引發抑郁癥。在實驗中,該研究團隊用一種橄欖葉提取物——橄欖裂環烯醚萜類化合物處理人類神經細胞模型24小時,發現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表達量上升,具有抑制抑郁的作用。(新華網)
說法:近視矯正手術并非一勞永逸。
解析:激光近視矯正手術是安全、有效的,但也并非所有患者都適合做近視矯正手術。如果患者有青光眼、虹膜炎、角膜炎、結膜炎、干眼癥、精神類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就不適合做近視矯正手術。近視矯正術后也并非一勞永逸,大家仍要注意科學、合理用眼。術后每兩年做一次復查,日常生活注意不要過度用眼,以防再次近視。同近視后選擇手術矯正相比,近視防控工作應該做在前面。(北京同仁醫院屈光中心主任醫師 翟長斌)
說法:孩子牙齒不齊不宜過度干預。
解析:如果孩子的牙齒排列不整齊,要向口腔正畸專業醫生尋求指導,不要錯過最佳干預時機,但也不宜過度干預。有些牙齒問題會隨著孩子換牙而自然改善,正畸專科醫生會在檢查和判斷之后囑咐家長保持觀察,不一定立即開始矯治。當前存在一些過度干預的情況,如果孩子在不需要立即開始矯治的情況下戴上牙套,可能會比較辛苦,還容易失去耐心。(中山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口腔正畸科 曹陽 王茜)

說法:警惕暴發性心肌炎。
解析:暴發性心肌炎起病急驟,患者病情發展迅速,早期癥狀不典型,容易被誤診、漏診。患者可出現胸悶、心悸、乏力、精神萎靡等心肌受損的癥狀,包括無法解釋的腹脹、嘔吐等消化道癥狀。預防暴發性心肌炎,大家可以適當運動,增強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勞累和精神壓力。孩子感冒或罹患胃腸炎后,如出現乏力、蒼白、大汗、四肢冰涼、精神萎靡等癥狀,家長就應提高警惕,立即就診,避免耽誤病情。(廣東省人民醫院兒童重癥監護室主任 郭予雄)
說法:前列腺癌篩查從50歲開始。
解析:我國前列腺癌發病率、死亡率不斷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國人口老齡化以及早期就診率低。然而,早期治療成本遠低于晚期,將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篩查納入前列腺癌高危人群體檢項目,每2 年進行一次檢查,可顯著提高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前列腺癌篩查通常從50歲開始,有前列腺癌家族史者的篩查可提前到40~45歲。首次篩查后,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可考慮每2 年進行一次篩查。(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 邢念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