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一把年紀’,早過了青春期,怎么痘痘還在長?”“為什么我長的痘痘比別人的夸張,又多又愛反復?”“痘痘是消下去了,這痘印怎么就是好不了呢?”在皮膚科的診室,因為痘痘來求助的患者不在少數。大家口中的痘痘雖是皮膚疾病,但不是僅靠做好“表面工作”就能解決的,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痤瘡是發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由于它好發于青春期人群中,因而有了“青春痘”的別稱。
痤瘡的發生主要與雄激素誘導皮脂腺肥大,過度分泌皮脂,毛囊導管口異常角化,痤瘡丙酸桿菌等微生物增殖及免疫炎癥反應多種因素有關。其中,雄激素在痤瘡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青春期,不論男女,雄激素水平都突然有了顯著上升。研究數據顯示,青少年的痤瘡發生率高達93%。
雄激素是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大量分泌的啟動因素,雄激素誘導毛囊口過度角化變窄,過量的皮脂及脫落的角質細胞堆積在毛囊口,形成白頭粉刺;皮脂被氧化, 與皮膚表面的污垢混合, 形成黑頭粉刺。皮脂大量聚集,為毛囊皮脂腺的微生物如痤瘡丙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馬拉色菌等提供了豐富營養,促進微生物繁殖;細菌產生的酶將甘油三酯分解成大量游離脂肪酸,進一步刺激真皮淺層毛囊產生炎癥,形成丘疹、膿皰。不斷加重的炎癥促使毛囊壁破裂,脂質、微生物等進入真皮深層,引起毛囊及毛囊周圍炎癥,形成深處的囊腫、結節。
肥胖,攝入高糖、高脂或乳制品含量高的飲食,皮膚護理不正確,防曬措施不到位,不良情緒等,均是痤瘡的誘發因素。這些因素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常見,因此成年人痤瘡的發生率也越來越高,“青春痘”并不是青春期的專利,大家千萬不要以為過了青春期,痘痘就能自行消退,而不積極治療。
痤瘡的臨床表現多樣,可能只是比較輕微的粉刺,也可能形成囊腫、結節,伴有疼痛并遺留色素沉著,甚至遺留瘢痕造成容貌毀損。因此,如痤瘡患者要盡早到皮膚科就診,尋求專業幫助。皮膚科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不同病情,給予相應的治療和健康指導。
外用藥物是尋常痤瘡的基礎治療方法,其可作為單一療法,用于痤瘡的初始治療和維持,或與口服藥物聯合使用。常用外用藥物包括維A 酸、過氧化苯甲酰、抗生素、水楊酸和壬二酸等。中重度痤瘡的治療往往需要在外用藥物的基礎上使用口服藥物,口服藥物包括抗生素、維A 酸類、抗雄激素藥物。重度痤瘡患者可以短期使用小劑量糖皮質激素。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不論是口服還是外用,備孕人群都不能使用維A 酸類藥物。
紅藍光、光動力、強脈沖光、化學剝脫治療等,可作為尋常痤瘡輔助或替代治療方式,以及后遺癥的治療方式。
尋常痤瘡誘發因素多、極易復發,在進行規范治療的同時,患者還需要在飲食、作息、護膚及心理健康方面進行綜合調整。飲食上要限制攝入高糖、油膩、辛辣飲食及奶制品, 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適當控制體重, 規律作息, 避免熬夜等。
科學護膚對痤瘡的治療和預防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患者的皮膚常伴有明顯皮脂溢出,建議選用具有控油作用的潔面產品,以去除皮膚表面的多余油脂、皮屑和微生物混合物。但也要避免過度清潔,每天潔面的次數不超過2 次,除非皮膚特別油膩,或此前處于被污染的環境中。日常生活中,早晚各清洗1 次即可。平時忌擠壓和搔抓,以免炎癥擴散,遺留瘢痕。特別要注意的是,口角到鼻根“危險三角區”內的痘痘絕對不能擠壓,否則有引起顱內感染的可能。
清潔后,可根據皮膚類型使用適當的護膚品。例如,油性皮膚者宜選擇控油保濕類護膚品;混合性皮膚應分區護理,額頭及鼻部形成的T 區選擇控油保濕類,兩頰選擇舒緩保濕類護膚品。使用維A 酸類、過氧化苯甲酰等藥物,以及物理、化學治療后護理不當,易損傷皮膚屏障,宜配合使用舒緩、修復類功效性護膚品。此外,要謹慎使用和選擇防曬及彩妝產品,避免化妝品性痤瘡的發生。痤瘡患者應加強防曬,建議使用物理遮擋的防曬方式。
心理因素在痤瘡的發生中也起重要作用。長期壓力大、情緒不穩定、睡眠障礙會刺激大腦皮質釋放神經沖動到內分泌軸,進而引起激素水平的變化,如雄激素分泌增多,就會誘使痤瘡發生和加重。
痤瘡本身影響患者的容貌,使部分患者自卑,不愿意社交,一些重度痤瘡患者甚至會出現焦慮和抑郁癥狀,需配合心理疏導,必要時進行藥物干預。痤瘡引發的心理問題又會進一步加重痤瘡,兩者互為因果,因此患者一定要注意進行情緒管理,保持心情愉快。
痤瘡容易反復發作,治療周期較長,大家一定要做好長期戰“痘”的準備。治療痤瘡的醫學手段越來越多,只要遵照醫囑認真治療、按時復診,痤瘡就一定能被控制住。如果遺留了瘢痕、痘印、痘坑或出現皮膚敏感等情況,可以使用點陣激光、強脈沖光等手段改善皮膚狀況。當然,早期積極治療及預防可有效防止這些情況出現,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
最后提醒大家,如果痤瘡合并肥胖、月經不調、月經稀發、多毛等癥狀,建議檢查性激素水平,以排除多囊卵巢綜合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