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性疾病是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組感染性疾病,患者多為性活躍的育齡期女性。在這組疾病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盆腔炎。

盆腔炎性疾病的發病率為2%~12%,患者的主要癥狀為下腹痛、陰道分泌物增多,嚴重者會伴隨發熱、惡心、嘔吐、腹脹、腹瀉、尿頻、尿急、尿痛等表現。如果在月經期發病,女性還可出現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的癥狀;如果有膿腫形成,可有下腹包塊及局部壓迫刺激癥狀;如果包塊位于子宮前方,可出現膀胱刺激癥狀,如排尿困難、尿頻等;若引起膀胱肌炎還會有尿痛等癥狀;如果包塊位于子宮后方則有直腸刺激癥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徹底的治療,疾病可遷延不愈,演變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導致不孕、異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和炎癥反復發作等問題。
統計研究發現,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的女性發生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風險是無病史者的20倍。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患者不孕的發病風險,約為正常育齡期女性的2倍,慢性盆腔疼痛的發生風險則為正常育齡期女性的4倍以上。可見,盆腔炎性疾病及其后遺癥會嚴重影響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質量。
既然盆腔炎性疾病的危害這么大,那疾病的病因是什么?簡單說,盆腔炎性疾病是由病原體感染引起的。這里說的病原體包括內部和外部兩個來源的病原體,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內憂”和“外患”。
“內憂”主要來源于女性陰道內的微生物群。這里,我們要了解一個“熱知識”——陰道微生態。女性陰道內有多種微生物存在,包括乳桿菌、需氧菌、厭氧菌、假絲酵母菌、支原體等。
平日里,這些微生物實力均衡、互相制約,沒有任何一方可以“獨大”,共同維持陰道微生態的平衡。但在某些情況下,這一平衡會被打破,需氧菌或者厭氧菌勢力增強,就會產生內源性病原體。
“外患”主要來源于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體、生殖支原體等病原體。這些病原體主要通過性活動傳播。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盆腔炎性疾病好發于育齡期女性,而圍絕經期或絕經后女性的發病率相對降低。
“內憂”和“外患”可以同時存在,這是因為女性的陰道和外界相通,病原體最容易通過外陰- 陰道這條通路,逆行蔓延到子宮、輸卵管、卵巢、腹腔而發病。它們也會選擇淋巴管、血液為通路進行播散。另外,如果腹腔里已經有器官被“攻克”,病原體也可能直接侵犯子宮、輸卵管和卵巢。
了解發病原因后,大家可能要問:哪些女性容易被盆腔炎性疾病“盯上”呢?有以下幾種情況的女性,需要多加注意。
◆性活動活躍的女性
主要是指初次性交年齡小,有多個性伴侶,性交次數過頻,以及性伴侶有性傳播疾病的女性。
◆下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或性衛生不良的女性
女性如果存在經期性交或使用不潔的經期衛生用品等情況,或被診斷為細菌性陰道病、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體感染等情況,就是盆腔炎性疾病的高發人群。
◆有宮腔手術操作史的女性
如果近期有宮腔內操作經歷,如做過刮宮術、宮腔鏡檢查術、輸卵管通液術、子宮輸卵管造影術等,就容易出現內源性病原體上行感染,從而誘發疾病。
◆鄰近器官有炎癥的女性
近期查出闌尾炎、腹膜炎的女性需要警惕,因為這些器官的炎癥反應有可能蔓延到鄰近的盆腔,導致盆腔炎性疾病。
◆既往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的女性
既往有盆腔炎性疾病病史的女性,容易出現盆腔的廣泛粘連,因局部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再次感染。
所謂“上醫治未病”,涵蓋健康與疾病的全過程,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三個思想內涵。未病先防旨在預防疾病的發生,既病防變意在防止疾病的發展,瘥后防復聚焦如何防止疾病的復發。在盆腔炎性疾病的治療中,我們可以借鑒這種思想。
未病先防——提高性衛生意識
性活躍期的女性應有意識地增強對經期衛生、性衛生、產后及流產后衛生、生殖道感染的認識,知道預防感染的重要性,這是預防疾病的重中之重。具體做法包括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 做好避孕措施, 積極鍛煉身體, 增強體質, 從根源上減少下生殖道感染、性傳播疾病、意外妊娠的發生。
既病防變——高危人群及時就醫
盆腔炎性疾病患者的典型癥狀為下腹痛和陰道分泌物增多,但要注意,這類患者的臨床表現個體差異較大,另一方面,患者的典型癥狀并沒有特異性。這就是說,其他疾病患者也會出現類似癥狀。所以在臨床上,此病診斷的準確性并不高。然而,延誤診斷會進一步導致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的發生。
高危人群一旦出現下腹痛,就要提高警惕,及時就醫。醫生會進行以下相關檢查。
1. 雙合診或者三合診檢查,俗稱“婦科檢查”。如果檢查中患者有下腹正中或者兩側小腹疼痛,就考慮診斷為盆腔炎性疾病。
2. 觀察子宮頸分泌物或陰道分泌物。如果肉眼發現子宮頸分泌物是黏液膿性,或者在顯微鏡下發現陰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白細胞,就可以作為盆腔炎性疾病診斷的重要依據。
3. 抽血檢查。檢查項目主要包括血常規、C-反應蛋白、血沉等。如果發現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 反應蛋白升高,血沉加快,則提示患者有感染,同樣可以為診斷盆腔炎性疾病提供可靠的證據。
4. 其他檢查。以下輔助檢查可以進一步明確診斷,進而指導治療。如尿常規、尿或血的hCG 檢測、降鈣素原、盆腔CT 或MRI 檢查、子宮內膜活檢、盆腔感染部位和子宮內膜培養、性伴尿液沙眼衣原體及淋病奈瑟菌檢測。
瘥后防復——科學、規范、足療程治療
盆腔炎性疾病的診治應堅持“穩”“準”“狠”的原則。明確診斷后,患者應盡可能配合醫生進行科學、規范、足療程治療,同時注意休息和加強營養,以求徹底治愈,防止轉變為盆腔炎性疾病后遺癥而反復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