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突出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仍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主要任務是完善有利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市場經濟基礎制度。”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認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鄧小平同志稱之為,“寫出了一個政治經濟學的初稿”。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從確認“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到“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從“初稿”到“深化”,走了整整40年。
40年來,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一批批青年以“中國企業家”的名義,懷揣夢想,跳入商海。他們日日浸于市場,時時面臨抉擇,每每需要冒險,在戰略、管理、技術、營銷、國際化等多個維度學習、成長,在代際中更迭,在接力中結果,把一個個企業打造成了中國經濟最耀眼的底色。
以40年趕超歐美數百年的商業成果,中國企業家快速成長的過程,是一路的坎坷,也是一路高歌的過程;是矛盾突變重重疊加,也是碰撞打破從未停歇的過程;是契約、產權、公司治理等概念的啟蒙,也是中國企業家精神從無到有、再到發揮重大作用的過程。
現在,中國這艘經濟大船已經駛入了風云變幻的世界經濟大潮中,行穩致遠需要我們進一步激活企業家精神,需要順應時勢,主動作為,摒棄商業機會主義,擁抱商業理想主義,塑造一個推崇秩序、法治、專業主義以及持續創新的蓬勃時代。
透過中國企業生長的40年風雨,我們看向每一輛汽車、每一個家電、每一臺電腦、每一塊芯片、每一片全新的創新創業天地,都深藏著不甘與不懈,都深藏著奮斗與堅守。
這是一個大國國民對現代化的接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