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化時代下,廣播電視行業在發展期間正面臨著嚴峻的新的機遇和考驗。為保證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工程運行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有必要對其維護措施進行深入研究。基于此,該文在了解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概念與類型的基礎上,對技術應用思路進行探究,以此為基礎提出對應的維護和檢修措施。也希望能為各廣播電視發射臺和轉播站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維護措施;發射臺;轉播站
中圖分類號:TN94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24)22-0145-04
Abstrac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industry is faced with severe new opportunities and tests during its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security of the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coverage project, 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an in-depth study on its maintenance measure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echnical application ideas on the basis of understanding the concepts and types of wireless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coverage technology,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aintenance and maintenance measures. It is also hoped that it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various radio and television transmitting stations and relay stations.
Keywords: wireless broadcasting; television transmission coverage; maintenance measures; transmitting station; relay station
信息化技術的創新應用促使無線廣播電視行業進入全新發展階段,人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進而對廣播電視發送工作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這就需要相關部門保證無線傳輸覆蓋范圍與傳輸質量,以此應對新形勢下對廣播電視行業的沖擊影響。在此背景下,無線廣播電視行業必須進行創新改進,基于先進技術開展改革工作,對無線廣播電視覆蓋發展路徑進行持續的優化建設,構建多元化發展局面,以此滿足社會群眾對無線廣播電視服務的多樣化需求,為增強廣播電視在媒體行業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持。
1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分析
1.1 技術概述
無線廣播電視覆蓋傳輸以調頻和地面數字電視系統工程為主,基于地面數據廣播系統與傳輸系統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的播放,其中包括前端系統、傳輸鏈路以及地面覆蓋網3個部分。前端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播放電視節目,將固定的信號源分配給不同的廣播電視頻道;傳輸鏈路的主要功能是將傳輸流發送到對應的地面覆蓋網絡發射臺系統中;地面覆蓋網絡中的每一個站點都會設置一定獨特的信道,利用單頻網或者多頻網的形式保證無線廣播電視節目的清晰度。前端系統在不同等級電臺中會設置不同數量的數字音頻傳輸碼流,通過傳輸鏈路完成信號發射,地面覆蓋網會利用模擬廣播或數字廣播的形式,通過四個特定的調頻廣播頻率完成信號的傳輸覆蓋。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結構如圖1所示。
1.2 技術類型
1.2.1 WHDI技術
WHDI技術就是無線家庭數字接口技術,其中設定了無線高清晰度視頻連接新標準,能夠進行高品質、無壓縮式的無線傳輸,利用OFDM調制方式與MIMO技術將信號傳輸速率提升至3 Gbps左右。WHDI技術的工作頻段在4.9~5.875 Gbps之間,20或40 MHz通道,符合全球5 GHz頻譜標準,延遲極低,在1 ms之內。WHDI技術具有以下特點:無壓縮視頻傳送、傳送無延遲、分辨率達到1 080 P、100 K回傳信道、7.1聲道支持及HDCP2.0技術支持等。WHDI技術為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提供了大力支持,可以對傳輸信息資源進行分類處理,以此進行針對性的資源傳輸,并降低信號傳輸失真概率,保證傳輸信息的完整性與安全性。
1.2.2 Wireless HD技術
Wireless HD技術是無線傳輸覆蓋技術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在實際應用中已經取得比較顯著的傳輸效果,為無線廣播電視信號傳輸奠定了技術保障。Wireless HD技術具有利用超高頻段傳輸的特征,可以通過4 Gbps傳輸非壓縮Full HD動態影像,可以大幅度節省傳輸資源壓縮與解壓過程消耗的時間,進一步降低了芯片成本,并保證了傳輸影像畫質的清晰度和分辨率。但是該技術在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中依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如信息傳輸效果無法保障和大面積覆蓋難度較大等,還需要技術人員從技術可靠性、成本效益、可操作性等方面進行優化改進,才能夠提高Wireless HD技術在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中的應用效果。Wireless HD技術與WHDI技術的差異性見表1。
1.2.3 微波傳輸技術
微波傳輸技術在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中同樣比較常見,可以進一步增強信號覆蓋范圍,并提高信號強度,技術內涵比較豐富、信號傳輸速率相對較快,并具有信號傳輸安全性高的特點。微波傳輸技術在海峽、山谷等信號相對較差的地區可以有效保證信號傳輸的穩定效果,且技術應用成本相對較低,在傳輸期間不會額外使用其他傳輸介質。新時期背景下,人們在傳統微波傳輸技術的基礎上提出了數字微波技術,進一步加寬工作射頻頻段,最大波段頻率可達到300 GHz,波長在1 mm~1 m之間。數字微波技術具有較強的資源保密性與抗干擾能力,在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中能夠與電纜和衛星互為備份,為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1.2.4 衛星傳輸技術
衛星傳輸技術在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工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進行的數據信息傳輸頻率越來越高,通過衛星傳輸技術能夠實現將全球各地的節目資源及時傳送到用戶端的功能,基于衛星系統可以保證資源傳輸的效果,在音頻與視頻等方面均具有較高的清晰度,可有效滿足用戶對無線廣播電視傳輸的需求。但是,衛星傳輸技術在應用過程中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極端惡劣天氣的負面影響。
2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應用思路
2.1 整合內部無線資源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的應用應遵循公益性的基礎原則,對各省廣電技術保障的發展資源進行整合管理,將無線傳輸覆蓋網絡建設與運營管理相關工作內容統一集中到廣電技術保障進行,以此進行標準化與規范化的管理。通過內部無線資源的整合能夠實現集中化管理,進一步發揮無線資源的優勢作用,在不影響廣播電視傳輸質量的同時,提高無線廣播電視傳輸效果。
2.2 集成多種技術手段
現階段我國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手段主要包括以下3種:有線網、無線網、直播衛星技術。上述3種技術具有不同的特點與弊端,在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建設期間應注重技術的差異性,結合具體建設需求靈活選擇技術[1]。對現階段社會科技發展情況分析,5G技術的創新應用及政府部門推出并實施的“三網融合”政策,對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保證覆蓋的全面性與系統性,改善傳統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絡中各地區系統難以兼容、整合管理難度大等問題,將多種技術手段融合應用,進而提高傳輸覆蓋信號質量,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廣播電視服務,進而改善用戶的體驗性。
2.3 整合無線覆蓋資源
有線電視在地區相對比較偏遠地區的發展存在著環境因素約束的現實問題,此時應充分發揮無線廣播電視的優勢作用,由政府部門牽頭引導,廣播電視各部門之間通力合作,構建更加完善的全覆蓋網絡體系。廣播電視部門需要對無線覆蓋資源進行全面整合,在行業政策的幫助下進行全國范圍的推廣應用。對廣播電視傳輸頻率等進行統一化管理,做到大功率覆蓋為主、小覆蓋發射為輔。
3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維護措施
3.1 做好上行系統的檢測調試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中,上行系統具有十分關鍵的作用,是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系統中不可替代的環節,為保證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維護工作效果,必須重視上行系統的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保證上行系統傳輸的參數正確,系統運行具有足夠的穩定性[2]。管理部門應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對上行系統進行專業化的系統測試與整體檢驗,可利用數字壓縮編碼技術對無線廣播電視音頻和視頻信號進行模擬測試檢驗,以此得到更加真實精準的數字化信息,才能夠進行信號傳輸。在檢測期間還需要關注無線廣播電視傳輸功率與頻率等參數信息。廣播電視各單位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結合自身實際發展情況開展相應的技術優化與提升工作,注重對先進技術與設備的引進和創新應用,持續提高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質量,從而為后續的維護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礎保障。
3.2 合理選擇光纜,保證下行接收系統運行可靠性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中的信號傳輸、發射、接收等環節之間具有緊密的關聯性,各環節之間相互影響、相互配合,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了異常情況,必然會對其他環節的正常運行造成負面影響。所以,在保證上行系統的維護檢測工作質量的同時,還需要對下行信號接收系統的運行可靠性進行重點關注,做好光纜線路的選擇工作。在具體工作時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對廣播電視信號傳輸過程中的變化情況進行預測分析,并制定相應的解決處理方案;二是對各環節的信號傳輸設備性能與質量進行必要的檢測分析,保證其運行穩定正常;三是對下行系統使用的光纜材料進行全面檢測,從材料采購環節到入場使用等環節嚴格依據標準規范作業,保證光纜材料質量符合標準規定;四是對光纜線路進行科學設計,避免出現線路過長的問題,以此減少無線廣播電視信號傳輸期間外界因素的干擾影響;五是做好信號屏蔽工作,針對外界電磁波等干擾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制定健全完善的優化方案,保證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效果與質量。
3.3 科學設計電視廣播備用方案
無線廣播電視傳輸過程中在外界因素的干擾下,可能發生信號傳輸受阻或者中斷等問題。為避免上述問題對廣播電視節目的正常運行造成影響,需要做好信源的備份工作。工作人員應對各播出節目進行多路由信號備份處理,以免在廣播電視播出某路信號出現故障時及時進行切換,降低播出運行過程中發生的停、劣播事故。為進一步增強無線廣播電視信號傳輸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還需要對信號傳輸相關參數與數據資源進行全過程監測管理,并實時分析數據潛在價值,基于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發現其中隱藏的隱患問題,制定科學可靠的改進技術方案,對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進行優化,實現對信號傳輸頻率的有效調整。
3.4 構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證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維護工作質量的基礎要素,各廣播電視播出和轉播單位在工作過程中應以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令(第62號)《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定》為主導并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維護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對無線廣播電視節目播出的全過程進行監管與指導。例如,可制定《值班人員設備操作流程》《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應急預案》《職工年度考核管理制度》等規章制度,并貫徹落實相關執行工作。在制度執行期間做好單位職工的培訓教育工作,通過專業化、規范化的培訓機制強化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與綜合能力,可有效應對無線廣播電視節目的傳輸、播出等期間發生的常見問題[3]。同時,為職工構建良好健康的工作環境,職工在工作期間保持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各項規章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監督審核,由監測中心和技術保障中心成立監督管理小組,對單位內部各部門成員進行定期和隨機檢查,查看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相關工作的具體執行情況,并對值班日志和設備檢修記錄表等資料進行詳細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改正處理建議,針對嚴重違反規章制度的情況嚴肅處理,將故障問題消滅在萌芽階段。
3.5 合理運用智能化技術
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先進技術的創新應用為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維護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維護管理時科學運用各項技術進行故障定位、識別和維修處理,能夠大幅度提高維護檢修效率與質量,為維護人員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首先,需要對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絡的具體運行狀態進行全面的信息數據收集,對信息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從中總結關鍵信息,并從多方面分析故障問題的具體情況。其次,利用神經網絡、專家系統等技術構建人工智能診斷模型,針對覆蓋網絡中出現的故障類型進行自動化識別與精準定位,并基于大數據分析故障發生的主要原因。最后,在維護技術與相關理論支撐下制定故障維修方案,進而為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維護工作提供有效指導幫助。
4 結束語
新時期背景下,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迎來了全新的發展局面,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豐富了無線廣播電視傳輸功能,但是也需要面對新的挑戰。廣播電視發射臺站與相關管理部門應做好管理工作,注重無線覆蓋資源的整合,強化無線傳輸覆蓋范圍,保證傳輸信息的精準性與完整性,以此提高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維護工作質量,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廣播電視傳輸服務。
參考文獻:
[1] 董金林,張天桐.無線廣播系統傳輸覆蓋維護策略分析[J].電子技術,2023,52(1):94-95.
[2] 王有志.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技術體系的構建探討[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0):216-217,224.
[3] 彭寬.關于無線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維護措施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9):206-208.
作者簡介:王斯曼(1986-),女,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廣播電視傳輸與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