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錦囊
掌握語言的基本規律是理解文學作品的鑰匙。從形式上來說,一篇文章從微觀到宏觀是由字、詞、句、段、篇排列組合而成的。這些字、詞、句、段、篇排列組合的規律就是語言表達的規律,也是文學作品的一般規律。文學作品閱讀,考查“字”,就是分析“煉字”,梳理字與字之間的關系;考查“詞”,就是分析修辭手法,梳理詞與詞之間的關系;考查“句”,就是分析表現手法,梳理兩個事物之間的關系;考查“段”,就是分析結構方式,針對的是文章的情節脈絡。這樣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梳理,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數。
文學作品的內容就是指寫作對象,一般包括人、事、物、景、情、理。寫人寫景用描寫,寫事用記敘,寫物用說明,寫情用抒情,說理用議論。所以只有把五種表達方式和六大寫作對象結合起來欣賞,才能加深對作品的理解。下面的表格,供考生理解和分析作品時使用:
考生可以運用這張表格從形式與內容兩方面綜合分析,梳理出文學作品語言表達相關的基本概念和對應的內容。在語言表達的考查中,有以下幾種題型,考生要注意答題方向:
1.客觀題。先看題目,找準題干,明白出題人意圖。再看選項,選項可以幫助我們劃重點、理層次、定位原文。選項與原文對應起來可以排除錯誤選項,確定正確答案。客觀題的選項還可以輔助回答主觀題,因此考生對選項要有目的地針對性閱讀。
2.主觀題。文學作品閱讀的主觀題一般包括概括題、手法題和作用題。概括題一般問“是什么”,大多是含義題、觀點題、探究題;手法題一般問“怎么樣”,大多是考查煉字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結構方式;作用題一般問“為什么”,大多是考查效果、用意、好處。答題時,考生要先讀題,知道考查的內容,根據題目鎖定原文;然后分析鎖定句子之間的關系,運用相應的概念、術語等給出答案;最后結合文本,刪除重復的部分,合并同類項,用關聯詞或分類方式連接梳理所有有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