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示范】
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國家興。《人民日報》副總編王一彪的這三句話分別闡述了“大胸懷、大視野”“接地氣,實干精神”和“廣泛學習借鑒”的重要性,也讓吾輩青年明確前行的方向:胸懷國家,心系人民,守正創新。
青年要樹立家國情懷,胸懷天下。
《禮記》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無論在哪個時代,總會有一群胸懷天下的愛國志士,他們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為人民的幸福與自由,為國家的獨立和昌盛,譜寫出一曲曲胸懷天下的壯歌。從“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豪言壯語中,我們可以窺見少年毛澤東胸懷天下、志在四方的宏大理想;從“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鏗鏘誓言中,我們不難窺見中學時期的周恩來心無旁騖、一心報國的高遠志向。如今的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更要有大局意識,樹立家國情懷,胸懷天下,關注國家發展,關注社會進步。
青年要腳踏實地,關注民生。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腳踏實地,是實現理想的基石;關注民生,是我們的神圣使命。楊寧腳踏實地,關注民生,積極探索貧困地區的扶貧模式,組織村民自主創業,幫助村民實現脫貧致富。袁隆平腳踏實地,關注百姓飯碗的安全,躬耕雜交水稻研究一輩子,解決了無數人的吃飯問題,讓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有的在救災一線揮灑青春汗水,有的在高精尖領域貢獻青春力量,有的在運動賽場上展現青春風采……我們每個人都應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關心社會發展,關注民生福祉。
青年要勇于創新,銳意進取。
吾輩青年,應勇敢地站在時代的潮頭,發揚創新精神,“鑒古學今求突破”。二十年青絲白發的“天眼之父”南仁東,幾十年隱姓埋名的“兩彈元勛”“氫彈之父”于敏……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科技成就強國,創新鑄就未來。“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回望老一輩奮斗者,不難發現他們共有的品質——創新。他們讓三峽工程舉世矚目,讓北斗系統領先世界,讓載人航天不斷超越……處于新時期的我們應該勇立潮頭,敢為人先,勇于創新,運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攻破夢想之關隘,克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踐行者和擔當者。我們要以家國情懷為引領,腳踏實地,勇于創新,與人民同頻,與時代共振,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辱使命。
【山東德州市慶云縣云天中學高三年級】
◆點評
作文開篇以“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國家興”切入,點明了青年與國家的關系。
緊接著用“大胸懷、大視野”“接地氣,實干精神”和“廣泛學習借鑒”三句話對作文題目中所給的材料加以概括,同時將此三點提煉成了主體部分的三個分論點,思路清晰,中心明確。三個分論點圍繞青年的成長展開詳細的論述,既引用了材料,又圍繞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展開。這種聯系現實論述的方式具體、深刻,也體現出考生的思維能力。
結尾與首段呼應,再次重申青年之于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意義,同時發出倡議,升華了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