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云枝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為《美文》《科學畫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就職于陜西省西安植物園(陜西省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散文刊 《人民文學》《北京文學》《廣西文學》《西部》《黃河文學》《散文選刊·選刊版》《散文》海外版等,入選《中國2021生態文學年選》《中國文學年鑒2022》《2022年民生散文選》等多種選本。著有散文集《植物 不說話的鄰居》《我的植物閨蜜》等十多部。獲中華寶石文學獎、絲路散文獎、首屆國際生態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等。
它從一枚紐扣狀扁平的種子里,從嘉慶年間的春風里,啟程了。
孱弱的小苗,攜帶著兩枚奇數羽狀復葉,像一個初生的嬰兒。好在,充足的陽光、清晨的露水以及貴如油的春雨,都非常樂意幫它。腳下的泥土,富含有機的肥料,它因此不可遏制地長高,增粗,以肉眼可見的速度。
漸漸地,枝丫繁茂起來。
第二年開春,它伸枝展葉的聲響,又一次喚來了陽光雨露。太陽東升西落,每每走完一個白天黑夜,總能看到它那綠色的枝條又抻長了,長粗了,葉子也更大更稠密了。這天,一位花工把散生的枝條,像擰麻花那樣擰成了一股,用一根繩子牽引,系在了長廊的柱子上。
如虎添翼。不久,它便爬了上去,蔓延,展綠,不停歇地蔓延,灑下片片綠蔭。從第三個年頭開始,它睡醒的第一件事兒,是把積攢在體內的紫葡萄般的花蕾和馨香,豪爽地遞送給太陽、空氣和雨露,感謝它們的無私幫助。
耽于生長的它,就這樣在古城文昌門外的護城河畔,安然住下。
它,是一株200余歲的紫藤,仙氣縈繞,文氣飄飄。
文氣,源自它腳下的這片土地。
它的根須觸及之處,靠近唐長安皇城的南城墻,這里曾經是國家“養天下之士”的最高學府“國子監”。明清時期的西安府學和孔廟,就建在它的附近,也就是如今的碑林博物館所在地。
學府上空飄揚的鐘聲,朗朗的讀書聲,曾經給了它耳濡目染;尊崇孔子、崇尚學問的文士與學子,曾經在它的藤蔓下誦讀經典,吟詩作畫。不遠處的城墻上,還建有魁星樓,尖頂甍宇,重檐雕欄,祭祀著主宰文運興衰的神,即所謂的“文曲星”,或者叫“文昌星”。傳說,若是被他的朱筆點中,就能妙筆生花,連中三元,成為狀元。
文昌門前的這株紫藤,儼然一位智者,它把浩蕩的光陰編入曲折虬勁的枝干里,也成功躲過了命運的逼迫。它肯定知道這片土地經歷了什么,又埋葬了什么,它汲取了自然元素,也汲取了文化元素,綻放出美麗優雅的花串。
或許,它真的被“文昌星”的朱筆點中了,每到春天,就“妙筆”生花,藤蔓上懸掛起一首首意蘊深遠的詩篇,或是綻開一部活生生的歷史畫卷,記錄或訴說著當年的故事;它的每一次搖曳,都飄散出濃郁的文化氣息,也因此成為長安城里最古老的藤蔓,成為紫藤界的狀元。
我曾經做過調查,西安存有古樹紫藤的地方僅有五處,興慶公園、大雁塔盆景園、大雁塔西南,以及小寨大興善寺的大雄寶殿身后,各有一株,這些紫藤,都是剛剛晉升百歲的古樹,只有文昌門處的這株,壽命超過了兩百歲。
這個仲春的早上,我站在了這株盛開的紫藤面前。
二百多年的時光里,它經風霜,歷雨雪,忍霹靂,受雷電,朝飛暮卷,云霞翠軒,完成了時空的轉換,把自己長成了一架藤蔓的美學經典。
在春色可人的城墻根,“妙筆”生花,兩百年里從不間斷,成為一個讓人流連的美妙去處。
滿架紫藤花一半含苞,一半綻放。這是紫藤開得最好的時候,不早也不晚。陽光和紫花糾纏在一起,詩意、浪漫、令人震撼,什么樣的贊美,都配不上它。
兩百多年來,有多少人來過這里,站在這架紫藤下,他們是誰?擁有怎樣的心情?有著怎樣的故事?紫藤不語。莫非,深諳天機的紫藤,一旦開口,也會和我一樣墮入凡塵,在光陰的汰洗中漸漸老去?
一對大學生模樣的戀人,牽手走在紫藤花下,男孩望望紫藤又看看女孩,開始吟詠李白的詩:“紫藤掛云木,花蔓宜陽春。密葉隱歌鳥,香風留美人?!鳖^頂的鳥鳴,不失時機地灑落下來。女孩兒踮起腳尖,在男孩的耳邊低語了幾句,兩人相視而笑。陽光透過花葉涂抹在兩張青春的面龐上,猶如花兒般美好。愣神間,竟讓我忘記了關于古樹的追問與思考。當他和她在紫藤花下相擁著自拍時,我知道,他們的青春與甜蜜,已經被紫藤銘記,也被時光銘記。
我從不同的角度拍了很多張紫藤的照片,它的每一根枝條,每一朵花,都文質彬彬,極有內涵。
離開環城公園的時候,我回頭看了一眼,那架紫藤,像一朵仙氣彌漫的紫色的云。
我想起了另一株更為古老的紫藤。前年冬天去杭州開會,會后,我專門去了蘇州博物館,拜訪了文徵明手植紫藤。
那是冬天的一個上午,除了鳥雀的啁啾,園子里沒有別的聲響。紫藤葉子已經落盡,黝黑的枝條上,懸掛著暗褐的長條莢果。主干蜿蜒,筋骨凜然。交互纏繞的枝蔓,游龍般凝固在頭頂的鐵柵欄上,覆蓋了一整個院落。比滿架繁花時還要耐人尋味。
它看上去滄桑卻有蓬勃的力量蘊蓄其中,近500歲了還在生長,一陣春雨幾縷春風,就會呼啦啦冒出嫩芽。
冬日陽光里,光禿禿的枝干黝黑似鐵,扶疏有致。每根枝干似乎都懂得曲盡其妙的道理,枝條呈現出的藝術感與規矩的柵欄達成了一種有趣的和諧。數百年的光陰,似都存儲在它的性情里,養就了從頭到腳的從容。
500多年前,一位官場失意的中年男子,辭官回到了故鄉蘇州,與好友文徵明一起,耗時十六年,用疊山、理水、建筑和植物,造了一所園子。“得山林之性,逍遙自得而享閑居之樂”,取名拙政園。
明代“四大才子”之一文徵明,歸隱后在拙政園吟詩作畫,悠游林泉,并且親手種植了這株紫藤,人稱文藤。可惜,文徵明對這株文藤的筆墨很少,在他存世的幾十幅畫作與詩文中,幾乎找不到紫藤。這很像畫家馬蒂斯,他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卻從未把戰爭畫入自己的作品。
文徵明五十四歲那年才進入官場,他任職期間,一場嘉靖皇帝與群臣間的“大禮議”,令十六位反對派大臣被當場廷杖而死,文徵明因病僥幸躲過了一劫。但權術之爭和仕途的險惡,令他心灰意冷。他在朝廷干了三年半,接連寫了三封辭職信,終獲批準歸鄉。
棄官后的文徵明,畫花寫文,賞月詠雪。麥黍菽瓜,哺育了他的身體;山水植物,安撫了他在官場上受傷的心;靜謐的園林,文靜的紫藤,滋養了他的靈魂。“逍遙自得而享閑居之樂”的他,至九十歲壽終。四大才子中,徐禎卿三十四歲早逝,文的同齡人唐寅只活到五十四歲,祝允明六十七歲離世。
一只麻雀落在一側的枝條上,嘰嘰喳喳,給文藤訴說著我聽不懂的話語,我似乎聽見文藤發出了含蓄而意味深長的回應。
當我靜下心來仔細傾聽時,“從容”一詞突然間被擦亮,那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嬰兒般的光芒,它流動在紫藤的果莢里,閃耀在斑駁的樹皮上,鑲嵌在嶙峋的骨骼上。
這光芒讓我局促。我感覺自己離開“從容”已經很久了。每天一睜開眼睛,我的腦海里就出現課題、項目、專著、論文這些字眼,它們排了長隊,站成了我的日程。耳畔總有個聲音在催,快,快,快,不然真趕不急了。我加足馬力奔跑,卻總是磕磕絆絆。時有暗箭襲來,讓我丟盔卸甲,狼狽不堪。從容,已經被我徹底弄丟了。我也好久不曾悠閑過了。
文藤不語,就像我剛剛見到它時一樣沉默。那主干,那枝丫,那樹皮,那姿態,無一不是從容的模樣,它已經這樣淡泊從容了五百年。我感覺它才是這個園子的靈魂。這個園子因了這架紫藤,才這么吸引人,滋養人。
我凝視了它好久,希望從它身上多多汲取些從容的力量。
臨走,我購買了一小盒文藤的種子,說是一盒,其實只有三粒?;丶液?,我沒有把種子種進土里,我已把它們埋進了心里,讓從容重歸于我,并且扎下根來。
我工作生活的園子里,其實也有一大一小兩架紫藤。
三十年前的那個春天,我第一次目睹了紫藤花的盛開。三面環水的小山,全被那株巨大的紫藤花占領。
站在藤架下,繁密的花序從天而降,粉白、深紫、淺紫、紫紅,流蘇般垂掛成紫色的云煙。紫藤花串上大下小,上淺下深,悠然搖曳,仿佛齊聲誦唱的贊美詩,把它周圍的一切都唱成了紫色,紫色的笑容,紫色的臺階,紫色的風。紫光流逸,猶如洪荒時代女媧娘娘用紫藤制造出來的那場驚心動魄的生命雨。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面對紫藤花,大作家宗璞的這兩句話,竟一下子從我的嘴里蹦了出來。眼前的花朵,仿佛都長了會說笑的嘴巴。
一只蹁躚的蝴蝶,一定是被一串藤花的甜言蜜語打動,它翩翩起舞,輕盈盈投入花兒的懷抱。我感覺自己的眉毛彎曲,嘴角上揚,一朵微笑的花,也開在我臉上。我也有了與大作家相同的體驗:沉浸在這繁密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都不存在了,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我從地上撿起一朵紫藤花瓣,把它夾進了我日記本的一頁紙間。那時的我剛剛失戀,紫藤花所在的頁面上,記錄了自己灰暗的心情,似乎還有淚滴。當紫藤的芬芳和那些文字擁抱的時候,萎靡、沮喪已經化作一縷塵煙,遠離日記,遠離了我。一架繁花,把失戀的烏云驅散,天晴日暖。世間的事都講緣分,能在一起,是緣分,不能在一起,也是緣分。我錯過了一場人與人的緣分,卻因此締結了人與紫藤的緣分,甚好。
多年后,我整理房間,偶然從日記本里翻出了那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灰白,花香也沒了,失戀的文字透過花瓣顯現出來。我伸手輕撫,仿佛撫到那個名叫歲月的東西,撫到了我的青春年華和那場酸澀的初戀,那一刻,20歲的失戀竟不如一朵失色的花,更讓我動容。
紫藤花可食用,亦能醫心。時間和紫藤,都是好的醫者。
記得有一年春天,也是紫藤花盛開的時候,我剛剛走到藤架下,就見一男子對著串串紫藤痛哭流涕,正當我猶豫著要不要上前勸說他時,卻發現他突然天真地笑了起來,他的笑聲響亮,旁若無人,眼睛亮晶晶地盯著紫藤。笑過之后,嘴里絮叨著我聽不清的話語,完全沉浸在只有他和紫藤的世界里。
藤架下觀花的人不少,都心照不宣地躲著他走,我聽見一位媽媽小聲對手里牽著的孩子說,我們快點走,他是個瘋子。
我一時間愣住,心里澀澀的不是滋味。我不知道一位精神失常的人,何以這樣對著一架繁花又哭又笑。他和紫藤間究竟有過什么樣刻骨銘心的過往?
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經來植物園里觀賞過這架紫藤花。我猜想應該是夫妻兩個或者是一對戀人一起來的吧,后來,是她死了?還是她狠心地拋棄了他?或許,他曾經是帶著自己的孩子一起來過,可如今,他的子女卻已先他而去,白發人送黑發人?
也或許,他感覺整個世界都背棄了他,只有紫藤花愿意聽他的悲喜——當他感覺全世界都厭惡他、疏離他的時候,還有紫藤,他可以來親近,來傾訴,來尋求安慰;抑或,當他感覺整個世界都可以完全拋掉時,卻始終牽掛著這一架和自己有過交集的紫藤。這一切,如今都成了謎。
紫藤的花,他分明是可以讀懂的。
這一幕,也留在了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