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時的我是一個“孤獨的怪物”,平日里總是獨來獨往的。但我認為,即使是怪物,我也要當一個能和王子比肩的厲害的怪物。正巧,我從小就喜歡讀《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童話故事書,十分喜愛有著一頭魔發的長發公主的故事。于是,我以長發公主為榜樣,蓄起了長發。
初中畢業的那個暑假,無所事事的我每天在家里披頭散發地 “招搖過市”。爸爸看不過去,幾次三番讓我去剪短頭發,他先是委婉地提醒,后來幾乎是帶上怒氣地要挾。而我依舊不為所動,執拗地用梳子一點點地梳理著及腰的頭發,細致地剪去發尾的分叉。
進入高中后,學校要求長發的女生不能披頭散發,于是我翻出皮筋,把長發扎起來。
我最初選擇的發型是高馬尾,后來在課余時間學了一種顯“高顱頂”的馬尾辮扎法。班上的女同學對我這一頭長發表示好奇和羨慕,她們在和我聊天時常常會順手摸一摸我的頭發。我暗自得意,卻在她們詢問我養護頭發的方法時“馬失前蹄”。
我的良好發質仰賴于我天生的體質,事實上我洗頭時從來不做養護。難道我要這么回答嗎?如果我這樣說,她們肯定會以為我在藏私吧?“有了!”我靈光一閃,一本正經地“搬運”起網絡上的洗頭教學方法,說得頭頭是道。
就這樣,在我熱情大方的經驗傳授之下,我的身邊聚集了不少朋友。我自以為是因為我分享了這些有用的小妙招,所以同學們才把我當成一個如百寶箱一般的朋友。于是,我小心地守著這份光榮,時常在網絡上學習各種與頭發有關的知識,從頭發的護理到發型設計,順便添置了許多頭飾,時不時帶來學校分享給她們。
直到媽媽開完家長會,帶回我的成績單和老師對我的委婉批評時,我才發現,在我為這些“身外之物”忙碌時,其他人都在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那晚,在和媽媽大吵一架后,我躺在床上靜靜地思考自己是不是應該剪短頭發,想著想著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我頂著略微紅腫的眼睛走進教室。同桌試探地問了我一句“怎么了”,我像是找到了一個宣泄口,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我忽然想到,你們為什么會和我做朋友呀?”我聽到了朋友們各種各樣的回答:“因為你很熱心啊!”“因為你很溫柔。”“沒有為什么,就是想和你做朋友。”……
原來,我能交到這么多好朋友不是長發的功勞。就算我的長發真的有魔力,那也頂多算是給我錦上添花的魔力。因為我能做好自己,用純真的熱情相待朋友,所以才等到了“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一天。想到這里,我并沒有立刻去剪短頭發,而是猶豫了一個月,最后秉持著“吹頭發太浪費時間和精力”的想法走進了理發店。
從那時到現在,我頂著自己曾經看不順眼的“蘑菇頭”參加高考,扎著麻花辮在校園里拍紀念寫真,燙了一頭大波浪卷去聽演唱會,挑染了幾縷頭發挑戰炫酷的新風格……我把這些發型當作是不同顏色的顏料,幫助我去體驗斑斕的人生。
迪士尼動畫里的長發公主沒有依賴長發帶來的魔力,而是綁起一頭長發翻山越嶺,到最后更是割斷了長發,解除魔力,英姿颯爽地回歸王國繼承王位。我相信,哪怕是沒有魔法的普通人,也可以賦予生活以魔法般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