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瑪電動車掉隊了。
繼去年營收增速只有個位數之后,今年第一季度,愛瑪營收同比下滑8.97%,是近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愛瑪似乎是突然“騎不動”的。2017年至2022年,愛瑪的營收從77.94億元到208.02億元,翻了一番有余。而時至2023年,愛瑪的營收僅增長了1.12%,在規模大幅落后于行業龍頭的雅迪347.63億元的情況下,增速也遙遙落后于后者的11.92%。
今年第一季度,愛瑪更是迎來罕見的負增長,收入同比下滑8.97%至45.94億元。
作為曾經的電動車“一哥”,愛瑪起家于政策的東風。2004年,隨著全國鋪開禁摩,以及兩輪電動車取得了非機動車這一合法身份,兩輪電動車市場開啟了快速生長的階段。
2006年,愛瑪電動車正式問世。在其前后,市場上涌進了2000多家兩輪電動車企業,雅迪、臺鈴等品牌亦在浪潮中誕生。2009年,愛瑪簽下已有天王之譽的周杰倫,次年賣出220多萬輛電動車,成為新一任行業老大。這個位置,愛瑪一坐就是7年。
2017年,面對雅迪所有車型降價30%,并配合特價車型、低價換購等組合拳的價格戰,愛瑪措手不及。更何況,此前愛瑪經歷了自己人利益紛爭的內訌,以致上市之路走了長達十年,產能擴張速度明顯不及雅迪。當年,雅迪銷量突破400萬輛,奪過了行業第一的名頭。
隨后,二者的銷量和營收規模差距越來越大。
2019年,《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也就是業內俗稱的“新國標”正式生效,嚴格規定了電動自行車的車速、重量、電機功率、電池電壓等參數,超標者將納入摩托車管理范疇。
“新國標”對于有實力的老牌企業而言,是難得的新一輪紅利期。但時至今年,“新國標”生效即將走滿五年,兩輪電動車換車潮走入尾聲。華泰證券研報預計,至2025年基本不再存在“新國標”替換需求,存量市場也在2023年就接近飽和。
龍頭如雅迪,營收增速已從2020年的61.76%逐步放緩至2023年的11.92%;綠源也從40%的年均復合增長率放緩至6.27%。而在存量競爭時代,兩輪電動車企業的“中年危機”也更為凸顯。
德勤報告顯示,兩輪電動車材料成本占整體生產制造成本逾九成。換言之,兩輪電動車企業過往更像是干辛苦活的組裝廠,原材料愈依靠上游采購,盈利能力就愈受限。
其次,由于兩輪電動車普遍科技含量仍較低,同質化競爭明顯,價格戰往往一觸即發。
根據灼識咨詢的高端電動兩輪車消費者調研,市場其實還有一定的空間,未來三年存量市場和增量市場均存在購買高端兩輪電動車的需求。
在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看來,接下來,兩輪電動車的競爭焦點應轉向產品更新換代、品質提升和服務優化,向真正的高端化進軍。
另外,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也是目前業內公認的重要增長點。尤其是那些尚未飽和的市場,如東南亞、非洲、南美等地區。
根據華泰研報,已有部分中國品牌兩輪電動車出海東南亞初見成效。2022年,雅迪在印尼、越南、菲律賓三國電動摩托車市場占有率或達到10%。
此外,兩輪電動車企業還存在進一步壓縮成本以提升利潤的可能,即完善產業鏈。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在于,企業能在多大程度上把控核心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構建起自己的關鍵壁壘。
從更現實的意義出發,這或許也能更好地解決如今各兩輪電動車企業,包括雅迪和愛瑪在內,仍然頻發的質量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