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桃山杏春意融,邊馬灘羊夏草豐。
古塞秋霜凋碧樹,漢關冬雪映蒼穹。
北方的風光,迥異于煙雨蒙蒙的江南
一季呈一色,四季景不同
那夕陽下的水泊河湖,星星點點
仿佛一枚枚熾熱暗紅的火折
只要吹口氣,就可以引燃
任何一座繁華不減、風姿綽約的老城
長空雁叫,這來自塞外邊陲的信使
又在傳遞季節變換的消息
如果,一根余溫暖暖的翎毛
凌空,翩然落入掌心
該怎樣解讀,關山之外
那一份,有點壓手的萬千感念
故舊人已老,功名流水去
未了的詩和遠方,瞻前顧后
如曉風推門,夜雨敲窗。一場酒
泄漏了醞釀之中的行程,聽憑
中條山刮來的風,傳給了雁門關的雁
雁群的風言風語,落滿了烽燧和故道
走也終須走,說走咱就走
看巍峨雄關有多險,看無限河山有多美
朔風拂面,不覺間,淺雪漸沒馬蹄
山已皚皚,頭也花白
多少人,會自然地想到那首歌
你那里下雪了嗎?下與不下,又將怎樣
該不是,又要記起一句詩
他朝若是同淋雪,此生也算共白頭。
虧那個靈性的詩人,借雪入情
竟想得出,這樣無奈別致的應景佳句
走,去圓那個心心念念的北方夢
粗獷剽悍的北方,蒼涼壯美的北方
快意江湖的北方,心馳神往的北方
明山秀水的北方,懷人念己的北方
游走在北方,行吟在北方
感慨在北方,淚奔在北方
北方,并非多么遙遠的北方
你的北方,他的北方,我們的北方
在石樓車家坡,趕一場沸沸揚揚的農事
我,和一幫不甘寂寞的文人
也就是,把時間給予精神,遠多于物質
但還不至于五谷不分的那群人
來到車家坡,一個頗具人氣的網紅村莊
測試一下,鐮刀的鋒利度,腰椎的彎曲度
再用旺盛的地氣,沖去身上殘存的酸氣
凝望麥田,兒時的片段如潮涌來
尚在盛年的母親,和更加年輕的嫂子們
在晉南,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大田里
一邊,用鐮刀劃出流暢的弧線
一邊,啐出口鼻里黃黑的粘液
流淌的汗水,蕩起的灰霾,混合如墨
一幅幅風塵刻畫的剪影,常拭常新
和地頭的灰條、馬齒莧們打過了招呼
有點拘謹的我,拿起久違的鐮刀
土地,沉靜而豐茂;麥子,成熟且莊嚴
以汗結緣,才符合農家子弟的身份
初伏的高溫,麥芒的刺痛,熱汗的浸漬
都不能成為,抱愧而退的借口
我,用低頭彎腰的方式,揮鐮推進
接受熱浪與麥浪,來勢洶涌的雙重檢驗
麥子,以挺拔直立的姿態,配合躺倒
交出為期八個月,孕育嬗變的最后重托
這些支棱著芒刺,溫暖金黃的麥子
最宜,作為孩子的課外教具
把那些惜糧憫農的詩句,同步為
直觀的糧食形象,在一顆童心深處
涂滿寓意收獲的底色。從此,拒絕懶惰
拒絕饑餓,拒絕一切的奢靡浪費
土地是飯碗子,糧食是命根子
紫禁城里的皇帝,尚有一畝三分的謖田
在重要農時,敬天祈地,親事稼穡
如果年年都可以,大汗淋漓地割一回麥子
這個天大的道理,將領悟得更真切、更通透
人,也會和麥子一樣,一年一熟
在石樓永由,聆聽一棵古槐的迎賓致辭
我,始生于斯,成長于斯
見證了這塊土地上,有史以來的風云變遷
舊卷新篇,一章一頁,從未間斷
我,就像千萬個勤勞質樸的石樓人
相守著這片山巒起伏、古老迷人的熱土
年復一年,不離不棄,無怨無悔
生為其生,興為其興
用花,用葉,用枝,用根
用撐起的那片綠蔭,全身心地,為其代言
不同于黃山的迎客松,那個八百歲的后來者
而我,是石樓蒼髯飄飄的迎客槐
穿越了幾十個世紀,若干個千禧年
雁去燕來任蹉跎,春歸寒盡不知歲
我是如此地期待,能和有緣的您
相逢在如今的新時代。最好
您來的日子,正是我花開花放的季節
容我這樹中耆老,用古雅謙卑的姿態
以葉為掌,屈枝為躬,大禮迎迓
您終將不虛此行的,到此一游
那個隋朝的君王,一句石疊如樓的贊嘆
一個有分量的地名,應聲落地,叫響至今
這片土地,曾屬不愿臣服商朝的方國
被勞師襲遠的商人,用原始的武力擊潰收服
桃花者村的桃花女,封神滅商的姜子牙
一場忘年的邂逅,成就了一段美麗的傳說
醴酪美酒,自萌寵的卣里傾流而出
注入至尊的龍紋觥,被誰,豪橫地一飲而盡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那一尊尊的老物件
本是祭天禮地拜祖宗的傳家重器
而那匹叫作屈產之乘的寶馬,則直接地
帶走了小弱的虞國,馱出個假道伐虢的成語
那一年,一群頭戴八角帽的軍人
從那個渾圓神奇的黃河奇灣處,浴血東渡
那一夜,一篇驚世駭俗的豪詞,橫空出世
大河滔滔落筆端,瑞雪飛揚化句點
響徹了兩岸原馳蠟象的山峁溝梁
此后經年,南北西東戰報傳,萬千忠骨定江山
眼看著,一口口窯洞廢棄豎高樓
眼看著,一條條土路變身化坦途
眼看著,一家家農戶脫貧奔小康
四十年親歷又親見,前朝盛世豈能比如今
生當其時,怎敢消沉萎靡獨去老,不由我
抖落殘枝發新芽,一樹繁花慶國運
請來石樓吧,這一方水土委實值得
棋盤山為您深情眺望,屈產河為您纏綿流淌
琵琶灣為您回旋蕩漾,槐花節為您馥郁飄香
請來石樓吧,摸一摸我老而彌堅的軀干
把這里的地氣福氣、靈氣精氣,傳遞給您
連同一應的美好與豐饒,全都打包帶走
請來石樓吧,與笑迎新百年的我
在天地之間,在不可忘卻的記憶深處
合留一幅,可以時時回放的本色原風景
【作者簡介】孫大勇,山西芮城人。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在《黃河》《延河》等報刊發表作品百余篇(首)。
責任編輯:王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