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智力開發和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教育質量影響著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教育體育局積極推進學前教育教研改革,充分發揮教科研對保教實踐的科學導向作用,旨在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推動幼兒園教育走向高質量發展。
建立健全教師成長機制。第一,成立專家指導組。由高校教授和責任片區負責人組成尖草坪區學前教育教科研專家指導團隊。
第二,組建教研指導組。由優秀園長、管理人員和教研員組成尖草坪區學前教育教科研指導團隊。根據尖草坪區學前教育的發展目標,共同研討和商定年度、季度、月度區域教研計劃,確保教研活動有序開展。同時,確定專人負責具體的教研活動內容,并策劃推進路徑。
第三,建立責任片區教研管理機制。根據各幼兒園地理位置、辦園規模及發展需求,我們將各級各類幼兒園劃分為4個責任片區,每個片區由一名省級示范園園長負責,協助區教育局完成本片區教學研究工作。
第四,根據幼兒園需求組建不同的中心教研組。為發揮骨干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我們結合教師現有教學成績和教學經驗,根據實際情況,組建不同的中心教研組,負責組織專題研究。此外,我們建立聯合教研制度,各責任區以學期為單位開展指導性教研活動,為教師搭建“共學、共思、共研、共成長”的交流平臺,形成集團化的教研共同體。
科學聚焦教研主題。第一,教研主題源于相關政策文件,比如幼兒園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確保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
第二,教研主題關注幼兒園的共性問題,比如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較多,自主游戲時間較少,且自主游戲材料單一。
第三,教研主題關注教師重視的共性問題,比如加強幼兒在戶外活動的安全保障、提升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第四,教研主題聚焦幼兒的發展,比如關注戶外游戲,以多維立體的環境支持為切入點,規劃教研思路,開展教學研究。
遴選教學研究內容。第一,聚焦一日活動安排,構建塊狀化大時間段管理模式。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安排往往呈現碎片化特點,幼兒在各種活動的轉換間可能會產生消極等待,這不僅影響幼兒的學習效率和游戲體驗,還會對幼兒的專注力、學習興趣產生負面影響。我們將一日活動劃分為七大板塊,明確每個板塊的核心價值,比如“離園環節”板塊,核心價值包括生活自理、時間管理、任務意識。接下來進行優化調整,各幼兒園根據實際情況,對一日活動進行優化調整,提高活動效率。
第二,聚焦戶外游戲,助力幼兒園環境的改造和材料的調整。戶外游戲對于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調研現實需求,了解戶外游戲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中存在的問題。二是開展專題講座,講解戶外游戲的價值、理念與實踐,提升教師對戶外游戲重要性的認識。三是改造環境與調整材料,針對戶外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中的具體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方案,比如優化場地規劃、設計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游戲、投放適宜的游戲材料等。
第三,傾聽教師“真”需要,深入教育現場解決“真”問題。通過“一研三思”模式,確保教研活動的深入性和系統性。一是教研前準備,明確研究意向和教研重點,制定詳細的教研方案,包括目標、內容、方法、時間等。二是教研中實施,各成員單位積極參與教研活動,及時提出經驗、建議,深入交流和探討教育現場的真問題。三是教研后總結,及時總結教研的學習收獲,并整理活動視頻和圖片,為后續教研活動提供參考。
采取多樣教研形式。第一,專題式教研。我們圍繞某一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展開深入研究,通過集體討論、案例分析等方式,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這種教研方式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專業素養,還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比如,教師針對“如何提高幼兒早期閱讀能力”這一問題展開研討,通過交流經驗、分享策略,最終形成了有效的早期閱讀指導策略,提高了幼兒的閱讀水平。
第二,學習互培式教研。通過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培訓,實現知識的共享和能力的提升。教師通過互相聽課、評課、研討等方式,發現自身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優點,實現教學水平的共同提升。同時,學習互培式教研也增強了教師團隊的凝聚力。
第三,推磨式互訪教研。不同星級的園所,圍繞相同內容進行不同視角的互訪交流;同一層級園所,圍繞共同主題進行探討……推磨式互訪教研拓寬了教師的視野,也激發了教師的創新思維。
第四,基于“互聯網+”的網絡教研。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教研活動的全天候、全覆蓋。在這種教研模式下,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在線學習、在線研討等活動,方便快捷地獲取最新的教育教學信息和資源。同時,網絡教研也促進了教師之間的遠程合作與交流,推動了教育教學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搭建多種教研平臺。第一,網絡研修平臺。2023年,我們針對研究課題開展省市專家視頻講座,使廣大教師能夠平等地獲取信息。培訓學習之后,我們鼓勵教師采用“2+2”方式交流,即基于2個有價值的思考點和2個結合實踐的困惑點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相互融合。
第二,多樣化的展示平臺。我們以案例分析為載體,每年舉辦“講好身邊的課程故事”等比賽,為教師提供一個自我歷練、專業成長的重要平臺。
第三,針對不同教師的發展平臺,根據不同的專題,聚焦實際問題。比如,針對“戶外環境的教育價值”,推動幼兒園場域的改造和調整;基于“提升戶外運動的質量”,開展實地觀摩研討,在交流和思辨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多措并舉促進專業成長。一是借助專家力量,打通教研瓶頸,現場答疑解惑、把脈點撥、跟進研究,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真正做到往“真”里走、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
二是以山西省康樂幼兒園為核心,通過托管辦園、結對幫扶、教師掛職鍛煉、集體教研等形式,與區內的兩所托管園——機關幼兒園、五龍灣幼兒園攜手,共同實施“陽光365工程”,輻射帶動全區89所幼兒園,形成了一園驅動、兩園引領、N園共享的“1+2+N”立體交叉式的教學教研共同體,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生發出強大的教育智慧。
三是積極開展“名園長、名教師”建設工程,遴選數名名園長,成立名師工作室,下設工作站。為充分發揮工作室作用,嘗試“5+N”方式,“5”指的是共讀一本書、共磨一節課、共研一主題、共赴一園所、共建一課題;“N”指的是發揮學員的自主性,制定菜單式成長計劃,實現共同體發展。
尖草坪區教育體育局深入研究學前教育區域聯動教研對策,植根于園本教研,實現資源共享、開放互助、協同發展,讓教育真正回歸幼兒生活,推動幼兒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