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3屆奧運會開幕式舉行以后,美國科技公司C Spire宣布撤出自己在奧運會期間的所有廣告。其在社交媒體宣稱:“巴黎奧運會開幕式時對《最后的晚餐》的嘲諷,令我們感到震驚。本公司將撤出我們在奧運會期間的所有廣告。”
然而,在巴黎奧運會官方網站上公示的各級官方贊助商以及合作伙伴名單中,并沒有名為C Spire的公司。這家自稱為“巴黎奧運會贊助商”的科技公司,或有著巧借名目,乘機營銷的嫌疑。有報道稱,該公司曾花錢購買過美國一些媒體在報道奧運會時的廣告贊助位。由此判斷,該公司并不是巴黎奧運會的官方贊助商,而是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地方媒體報道奧運會時,這些地方媒體的廣告贊助商。從C Spire的所作所為來看,其實奧運會仍有足夠大的商業吸引力。想蹭蹭熱度撈一把的大有人在!
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上海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部長郭進分析道:“對于巴黎奧組委來說,盡管其主打節約路線,但其與國際奧委會還是能夠想到一處去,還是指望2024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33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能夠賺錢。”
主辦奧運會能不能賺錢?這是個問題——有統計數據表明,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贏利2.5億美元,成為奧運會盈利之始,然而,“買賣”確實不好做——1988年漢城、1992年巴塞羅那、1996年亞特蘭大、2000年悉尼這幾屆夏季奧運會都取得微利之后,2004年雅典奧運會虧了80億美元。這就給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很大挑戰。根據相關統計數據,北京奧運會成功實現了1.44億美元的盈利,體現了中國綠色辦奧、共享辦奧、開放辦奧、廉潔辦奧的成功。但此后2012年倫敦、2016年里約熱內盧、2020年東京奧運會,卻一屆比一屆虧得多。
這樣的情況下,巴黎想在2024年將夏季奧運會再次“扭虧為盈”,該如何精打細算呢?
看上去,在100年后又主辦奧運會的法國巴黎,再次領風氣之先——百余年前,由現代奧運會的先驅、法國人顧拜旦等推動奧林匹克運動,從1896年的雅典,到1900年的巴黎,及至美國圣路易斯、英國倫敦、瑞典斯德哥爾摩、德國柏林、比利時安特衛普,1924年,奧運會二度在巴黎舉行,基本形成了入場式時各代表團進入主體育場,魚貫而入的開幕場景。之后近百年,所有的奧運會——無論夏季奧運會還是冬季奧運會,乃至許多洲際運動會、各國國內運動會,甚至校運會等等,都采取了代表團排著隊進場的模式。
而2024年,情況發生了變化。7月26日,第33屆夏季奧運會開幕式之前,國際奧委會第142次全會專門對《奧林匹克憲章》進行了修訂,之前的憲章要求奧運會開幕式須在“奧運會體育場”舉行,而修訂之后的表述改為“開幕式場地”。巴黎似乎想讓整座城市成為主體育場。各代表團同船渡的奧運浪漫,與子泛舟游于塞納河上,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更兼“天街小雨潤如酥”的感覺,哪怕一度雨勢有點大,終歸是另一種氣派。
面對世界各國一些人對巴黎此番操作的不解,倒是有國人告訴《新民周刊》:“其實巴黎奧運會開幕式這種形式,張藝謀導演該很了解。不就是‘印象·塞納河’大型city山水實景演出嗎?這么說,起碼中國人會更為理解。”
此君所言雖為戲言,但張藝謀導演團隊所拍攝的巴黎奧運會主題片《開幕》倒還真于7月26日正式播出。可見,奧運之魅力,確實有讓人欲罷不能之處!
然而,更有不少吐槽者認為,巴黎奧組委所謂的“在光明之城將藝術與體育完美融合的盛會”,其開幕式籌備無非為了省錢。“友誼的小船”在塞納河里一游,之后的演出有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自然光下進行。開幕式上有一個環節,展示的是工人修復巴黎圣母院的鏡頭,因為是實景拍攝的實際情況,換言之,哪怕不舉行奧運會,這修復工程依然存在,由此也就不用更多另外花費……
省錢省到如此地步,使得有關巴黎奧運村裝不裝空調的問題成為國際媒體熱議。如果說美國男籃選擇不入住奧運村而入住豪華酒店,是一種慣例,則諸如韓國男子游泳接力隊在奧運會開賽后搬離奧運村,改住酒店,更讓人注目。
有說法稱,在正常年景夏季少有高溫的巴黎,籌備第33屆奧運會之際,并沒有缺少對空調設施的考慮。只不過奧運村沒有采用在東亞地區常見的分體式空調而已。
據了解,巴黎奧運村和殘奧村采用了水冷卻系統為主的“自然降溫”法。有暖通空調工程專家向記者分析,這一方法大致應該是地熱發電后通過冷水機組制取低溫冷水,比如4攝氏度的冷水,并將其輸送到奧運村每間公寓地板下的管道中。有媒體報道稱,這些冷水可以使建筑內部溫度比室外溫度低6℃至10℃。該專家指出:“如果冷源集中,而建筑物分布比較廣,則冷水輸配的能耗會比較大,加之冷量會在沿途損耗一部分,比起我們熟知的1級能效的分體式空調,能耗未必低。”可見,2024巴黎奧運會或許并未因空調問題而節約預算,只是其工程施工的理念與東亞、北美等地區的國家不同,何況,如果實在有運動員有空調方面的額外需求,奧組委允許各代表團自行出資購買或租賃簡易空調。
但隨著奧運會的開賽,因巴黎奧組委空調問題撮火的人越來越多——倒不是奧運村室內空調問題,而是大巴空調問題。比如韓國男子游泳隊的怒氣緣起,主要在于其奧運村下榻地距離游泳比賽所在地拉德芳斯體育館較遠,巴士狀況不佳,且車程長達40分鐘以上。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謝娜·杰克亦在社交媒體曬圖,表示沒有空調的大巴車乘坐起來實在不好受。
巴黎奧組委節儉辦奧運,不僅體現在大巴車設施陳舊上,還體現在許多“不”上——不會建立一個單獨的收取門票的奧林匹克公園來接待記者和運動員;盡量不興建新的永久性體育場館;盡量不采購一手地毯等設施。
好在巴黎以前主辦過奧運會,哪怕上一次是在100年前的1924年,反正據稱75%的比賽場館采用往屆奧運會設施。20%的比賽場館為臨時建筑。只有奧運村和水上運動中心將是新建的永久性建筑。哪怕巴黎奧組委表示,如此安排在于減少碳排放,但明眼人一目了然——支出自然也得以控制。即便如此,根據巴黎奧組委公布的數據,目前巴黎奧運會的臨時賬單約為90億歐元,已經大大超出2017年巴黎市長伊達爾戈在申奧時提出的66億歐元辦奧運的計劃。
這并不難理解,畢竟2017年尚未出現新冠疫情。疫情完全打亂了2020東京奧運會的舉辦,而其對2024巴黎奧運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前期籌辦階段。疫情當然已經過去,但據法國經濟研究咨詢機構Asterès的報告,巴黎奧運會的總成本預計將在118億歐元左右——比起最初計劃金額來,接近翻倍;也大大超過目前臨時賬單上的數目。細分巴黎奧運會的支出情況,主要分組織支出、基礎設施支出和額外支出。組織支出絕大多數系巴黎奧組委開支,比如監督、支持和管理賽事的組織工作,其預算在2024年初估計為44億歐元;基礎設施支出主要來自負責奧運建筑工程的公共機構Solideo,其預算也預估為44億歐元;剩下的30億歐元則是預計的“額外開支”,比如安全方面,法國內政部承諾給警察和憲兵平均每人增加1900歐元的獎金,總計平均會增加5億歐元。
在如今奧運會已經開賽的情況下,基礎設施預算基本不會再增加了,組織支出大概率不會追加,而“額外開支”方面,仍很難說一定不增加。比如在今年歐洲議會選舉、法國國民議會選舉舉辦以后,一些走上街頭的示威游行令法國奧組委撓頭。奧運會還沒開幕,法國高鐵系統卻遭遇多處縱火破壞,列車不得不停運,使得原本希望乘坐“歐洲之星”高鐵來回英法以參與奧運會開幕式的英國首相斯塔默,不得不換乘飛機。俄烏沖突雙方都不認可“奧運休戰”,巴以沖突也沒停歇,甚至在奧運會開賽后,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國防軍又開始了新一輪沖突……這樣的情況下,各方在巴黎會鬧怎樣的動靜,給警方增添麻煩的同時,很大程度上會增加“額外預算”的開支。
巴黎奧運會是疫情之后首次觀眾全面回歸看臺的一屆夏季奧運賽事。這或許也是主辦方花錢謹小慎微,能省則省的一個原因。畢竟,觀眾是否能如預期的那樣全面回歸,主辦方并不完全吃得準。
巴黎旅游局預計,此次巴黎奧運會和殘奧會共計會有1340萬張門票,吸引大約1530萬名游客,其中大約188萬是外國游客。
不妨做一些對比。回顧過去幾屆奧運會,哪怕沒有疫情干擾的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都沒能盈利。具體分析門票情況,則倫敦奧運會共計有850萬張門票,售出820萬張;里約680萬張門票,只售出620萬張。從當時這兩屆奧運會的時間背景分析,則倫敦奧運會正值西方特別是美英準備走出2008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里約奧運會更是巴西經濟準備騰飛的一個標志。在這樣的情況下都無法盈利,憑什么在疫情后世界經濟總體低迷不振的情況下,2024巴黎奧運會能夠盈利?
郭進稱:“2024年巴黎奧運會刷新了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830萬張的門票紀錄。但截至開幕式之前,仍有數十萬張門票沒有售出,其中包括田徑100米決賽的門票。當然,更多未售出門票是足球,這和往屆奧運會如出一轍。自行車、游泳、賽艇、七人制橄欖球、體操和其他田徑決賽等大多數運動項目的門票則全部售罄。”郭進分析,盡管如此,巴黎奧組委在門票方面動足腦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門票收入。
比如針對賽事的受歡迎程度不同,提供差別化的門票價格。田徑、籃球、游泳比較受歡迎,門票價格也最高,為980歐元。競走、公路自行車賽、帆船、山地自行車等項目的門票價格最低,為24歐元。
再比如創新門票銷售渠道。首次全球統一在線售票,全世界的觀眾都可以通過巴黎奧運會門票官網統一購買電子門票。其中,法國民眾大約購買了三分之二的門票。與此同時,抓住海外客戶尤其是歐美市場的觀眾。“共有178個國家/地區的客戶購買了本屆奧運會的門票,占全部門票的36%,主要是英國、美國和德國觀眾。”郭進稱,“當然,更不能忽視的是轉播和贊助收益。授權轉播奧運賽事是國際奧委會最大的收入來源,包括實時直播、延時轉播、視頻點播(回看)以及短視頻的制作和分發等多種形式。至于廣告和贊助收益,在我看來奧運會是響當當的金字招牌、網絡大IP,企業贊助的流量收入也十分可觀,搶占奧運廣告無異于一場掘金大戰。”
據巴黎奧運會網站顯示,本屆奧運會設有四個級別的贊助商,分別是Worldwide Partners(全球合作伙伴)、Premium Partners(高級合作伙伴)、Official Partners(官方合作伙伴)和Official Supporters(官方供應商)。共計80家企業為官方贊助商。媒體預估贊助商收入約為12.26億歐元,基本超額完成招商任務,但本土贊助商數略遜于東京奧運會。
郭進認為,巴黎奧運會綜合收入體系仍然正常運轉,進賬不少。但是否能夠贏利,則得拭目以待。有分析文章認為,國際奧委會看到一種趨勢——想要通過舉辦奧運會贏利變得越來越難,于是干脆放下了待價而沽的心態,直接宣布了2028、2032兩屆奧運會的舉辦國,這是以往所沒有的現象,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奧運會遇冷的現實。
不過,從法國官方預計巴黎奧運會能增加游客數量,促進酒店和餐飲業發展來看,其短期刺激法國經濟的效用應該是有的——預期為法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貢獻0.3個百分點。
從中長期看,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巴黎奧運會將為巴黎地區帶來67億歐元至111億歐元的凈經濟收益,15萬個新崗位。看得長遠一些,預計還將產生約89億歐元的經濟影響。《費加羅報》對于本次奧運會最新的經濟收益預測:“2024年巴黎奧運會將是促進法國經濟、發展法國旅游業、提高國際社會影響力的大好機會。法國企業可以借此機會向外發展。法國所有的經濟領域都將由此獲利:更多的工作、更多的投資、更多的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