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更快地搶占智能網聯汽車這一科技高地,“芯”“軟”融合,構筑安全可靠的數字化底座至關重要。6月17日~18日,2024首屆中國(重慶)智能汽車基礎軟件生態大會暨第三屆中國汽車芯片高峰論壇在重慶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主辦,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科芯片技術研究院、西部科學城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協辦,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管委會承辦,以“基礎共筑 開源啟航”為主題,邀請來自政、產、學、研、用等領域的500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圍繞車用操作系統、汽車芯片、軟硬協同、開源開放等話題展開了深入討論與交流。會上,重慶市政府有關領導、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王彥青、中國電科集團董事長王海波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參會并發表了致辭,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圍繞“開源RISC-V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發表主題演講。
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浪潮中的中國汽車產業,已經在以電動化為名的“上半場”競爭中,依靠自主創新、協同奮進取得了暫時的領先優勢。如今,面對智能化的“下半場”,中國汽車的機遇更大、挑戰也更艱巨。
“隨著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應用軟件研發迭代日新月異,加入的生態伙伴越來越多,全社會投入的人力、財力巨大,成果積累越來越厚,中國品牌汽車正受到全球消費者的信賴。但在這一片繁榮的背后,基礎軟件的應用與研發也引起業界的擔憂。”付炳鋒坦言,一方面,當前應用軟件大多建立在國外開發系統上,對應用領域的創新空間存在一定的制約,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不確定性,尤其是與硬件芯片的協同融合風險更大。這也是為何近年來,業界專家、領導反復呼吁要重視基礎軟件的自主創新和研發,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可控的開源操作系統,尤其是深植在芯片底層的內核操作系統。
“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而汽車基礎軟件和芯片,作為其‘靈魂’和‘大腦’,作用愈發突出,正成為產業發展的關鍵領域,也是我國鞏固保持領先優勢的戰略要點。”茍坪在致辭中強調,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中國軟件和中國芯片缺一不可,而國資央企尤其責無旁貸,更要堅持創新引領、共建共享、融合發展,攜手構建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新生態。
王海波指出,新能源汽車作為現代工業制造技術及電子信息技術的集大成者,既是我國著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新引擎,也是高端產業邁向全球的新名片。中國電科作為我國電子信息行業領軍企業,深刻把握汽車產業發展變革機遇,瞄準國家戰略需求,發揮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勢,系統布局關鍵創新資源,在汽車芯片、基礎軟件、核心硬件等領域協同發力,逐步構建基礎共筑、開源共享、共融共生的產業生態,努力保障國家汽車工業戰略安全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應當指出的是,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政府的作為和貢獻同樣重要。作為此次大會的“東道主”之一,近年來重慶市錨定智能座艙、智能駕駛、芯片研發、軟件創新等關鍵領域,加大戰略布局。在本次大會上,重慶市人民政府與中國電科集團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達成深度合作共識。同時舉行的,還有普華基礎軟件(重慶)有限公司、普華車控軟硬件協同設計中心、普華車控操作系統和芯片適配中心落地重慶儀式,旨在為汽車芯片、軟件更好地協同整車廠構建開發應用生態,應對降本、提速、增效挑戰邁出實質性的一步。
正如王彥青所言:“加快發展智能汽車基礎軟件既是順應技術變革,實現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打造未來發展動力源泉,培育新質生產力的客觀需要。在此過程中,開源作為新型生產方式,以其開放、共享、協作的特性,正成為加速基礎軟件迭代創新和生態共建的重要途徑?!蔽阌怪靡?,以開源為抓手,推動國產車用操作系統技術升級,構建軟硬協同生態,筑牢汽車產業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數字底座”,是推動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
值得肯定的是,行業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并邁出了重要一步。大會上,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普華基礎軟件聯合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等10余家整車及芯片企業啟動開源共建儀式,共同點亮“中國車用操作系統開源共建計劃”,宣布“龘”微內核(EasyAda)項目通過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TOC評審,成為基金會孵化籌備期項目,同時宣布啟動“小滿”安全車控操作系統項目,這是繼2023年2月“龘”微內核(EasyAda)開源項目啟動后,國內首個規?;?、量產級的開源安全車控操作系統。

中電太極集團董事長、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翊直言,當前車用操作系統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創新速度與技術迭代、安全性和可靠性、兼容性和標準化三方面。而從全行業角度看,自研模式重復“造輪子”,投入巨大、浪費資源,還進一步加劇了行業內卷。因此,全行業的開源平臺化方案就顯得尤為關鍵和必要。他希望,普華基礎軟件推動的“小滿”開源安全車控操作系統方案,能通過對車控操作系統的開源,凝聚行業力量,基于開源社區平臺共同研發、共同投入,從內核上實現互聯互通,從“連橫”的方式變成“合縱”。
就如何構建開源開放的國產車用操作系統方面,倪光南介紹了RISC-V精簡指令集架構,并指出,基礎軟件在RISC-V生態中處于“瘦腰”部位,今后其生態可能趨向于“一套基礎軟件”,這不僅可以避免出現“碎片化”,而且還為發展中國基礎軟件帶來新機遇。中國業界應當順勢而為,爭取成為推動RISC-V基礎軟件發展的主力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為推動汽車軟件開源項目發展、技術創新和生態融合,更好地解決汽車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真問題”,由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聯合主辦的第二屆開放原子開源大賽——汽車軟件開源賽也在此次大會上正式啟動。
想要構筑智能汽車安全可靠的數字化底座,以國產車用操作系統為重要代表的軟件固然重要,打造以芯片為主要內容的開放硬件生態同樣不可或缺。
“我們一直堅持開放生態?!敝貞c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俊分享道,長安汽車正在打造開源體系,構建合作開放的生態體系,包括不限于汽車操作系統和芯片。在他看來,只有把原來的“鏈”變成一體開放的空間生態,在全產業鏈上實現全平臺、全場景的共享,高效協同,才能真正做到為用戶提供更具價值的產品和服務。
北斗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張敬鋒同樣強調了“生態構建”的重要性。他提出,隨著汽車產品集成化的發展,單個企業很難具備全部產品的開發能力,需要很多生態合作伙伴一起合作?!敖④浻布f同發展的多元生態合作圈是中國汽車智能化發展的必然?!睆埦翠h建議,在政策和法規層面,應加大政策精準扶持力度,加強標準引領、建立行業規范,而在產業協同推進方面,則需加大產業協同,促進架構及接口的統一,并且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建設“開放”、“開源”、“共創”的生態環境。
蘇州國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肖佐楠認為,由于我國在芯片產業仍處于跟隨狀態,還在摸索方法和技術等,因此國內的各方參與者應當一起努力,基于開源架構硬件和軟件長足的發展,來實現真正的“芯”“軟”融合。他舉例道,目前國內車規RISC-V CPU、車規MCU芯片、基礎軟件都已具備較好的生態基礎,其中,域控MCU領域在未來兩年有望實現上車的應用突破,這是在國產主機的E/E架構快速發展引領下,國產芯片能與國際芯片巨頭逐漸可以比肩甚至實現超越的領域??上У氖牵瑩ぷ糸私?,目前國內汽車產業中的各家合作僅限于某幾家主機廠和芯片廠之間,因此,需要更多不同領域的頭部企業參與,例如主機廠、零部件、芯片、基礎軟件和工藝廠等,共同加速域控MCU量產落地。
大會論壇期間,來自賽力斯、普華基礎軟件、星河智聯、馬瑞利中國以及梧桐車聯的多位行業專家代表圍繞“未來之路,汽車軟件開源生態的愿景與趨勢”主題,共同為推動汽車軟件開源生態建設出謀劃策。
在與會嘉賓看來,開源已成大勢所趨。賽力斯汽車總裁何利揚指出,小范圍的、中型的平臺開源勢在必行,而且很快會發生。星河智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技術中心總經理冉光偉也表示,未來開源只要做到可控和標準化,就會做得越來越好,迎來快速發展期。普華基礎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戰略研究院院長張曉先說:“開源實際上促進軟件安全。因為開源意味著源代碼所有人都可以看到,所有用戶和所有開發者都評估代碼,一旦有缺陷就會馬上得到解決。再加上開源不排斥商業模式,因此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應用上的難點。”他希望五年后能建成覆蓋安全車控、智能駕駛、車載這三類操作系統的全面完整的開源體系,在此過程中推動完善中國標準,貢獻國際標準?!斑@是整個行業的開源社區愿景。從‘小滿’到豐收,可以預見這個美好的未來?!?/p>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何利揚坦陳,由于汽車本身是商品,市場化很重要,因此很有可能會形成有限的生態開源?;诖耍嶙h可以先在車載的范疇內實現開源。馬瑞利中國CTO蔡旌則提出了多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包括開源以后怎樣落地、每個參與方的價值鏈是什么以及如何通過第二次開發,既保持安全,又確保成本的可控等。他強調,開源的教育培訓不可缺少,因為開源生態的商業運營跟原來傳統零部件的整機交互完全不同,商業邏輯也不一樣。張曉先認為,開源成功要素里最重要的是開發者,“中國的軟件人才從來不缺,目前汽車軟件人才的匱乏希望通過開源得到改變,大量的開發者參與,并進入汽車行業,開源是很好的平臺和機會?!?/p>
站在商業生態系統的角度,梧桐車聯CEO蔡勇的建議共有四點:首先,堅持利他主義和長期主義;其次,強化平臺能力,包括軟硬的有效結耦和有效的再集成能力,以及高算力和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還有軟件架構的分層結耦、通訊架構的升級等;第三,以低成本獲取高流量,要盡量爭取讓主機廠能夠低成本參與;第四,價值可能來自于未來,因此要關注在降成本和提效率的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共創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