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委主管主辦的《黃河 黃土 黃種人》雜志,在開設水利文學專欄《大河筆匯》一周年之際,向作者、讀者定向約稿,很有儀式感。作為該刊的忠實讀者和作者,自然要積極響應。
《黃河 黃土 黃種人》2024年2月(上)“大河筆匯——水利文學專輯”,發表了我的一組文化散文《三湖滄桑》。《三湖滄桑》散文節選自我的長篇文化散文《滄桑百湖》。
環境對人的健康非常重要。我患淋巴癌不一定跟環境污染有關,但我希望環境更美好。黨的十八大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湖泊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方面。每一個機關、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公民,要像維護人的健康生命一樣來維護湖泊的健康生命。
2012年10月30日,時任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在全省湖泊保護暨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試點動員大會上提出:“發揚湖北文學鄂軍優勢,用各種文學藝術作品,在愛湖、養湖、呵護湖方面多出精品,形成湖北的愛湖文化。”我是水利系統的一名業余作家,又從事水資源保護工作,自然責無旁貸。游覽江城湖泊,既能創作美文,又能強身健體,這是一件多么愜意、多么有意義的事!我突然有了創作的沖動,重新撿起了丟下十幾年的筆。
武漢號稱“百湖之市”,現有166個湖泊。166個湖泊,用腳步丈量,用心靈感受,每個湖泊平均只寫2000字,也是30多萬字,計劃用1—2年時間來完成,這對大病初愈的我來說是一個較大的工程,也存在一定困難。采寫、創作過程既痛苦又享受。同時,還要完成單位布置的工作,有時應約去講課,要完成課題,感到有些吃力,幾次萌生了放棄的念頭。最終我一次次鼓勵自己,攻城拔寨,166個湖泊最終被我“拿”下。一年多的時間,居然寫了166篇、40多萬字的散文,這在我過去的創作中是沒有過的。
2016年,我的散文集《滄桑百湖》在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專家稱這是全國第一部圍繞一個城市湖泊而創作的文化散文、生態散文。《滄桑百湖》出版后,好評如潮。同年9月27日,中國水利作協、湖北省水利文協聯合湖北經濟學院、武漢市湖泊管理局舉辦首發式,《滄桑百湖》受到了與會領導、專家的好評,同年11月21日,湖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轉達湖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梁偉年的意見,肯定我創作長篇文化散文《滄桑百湖》取得的成績,勉勵我再創佳績。湖北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評論家高曉暉稱贊說:“白丹創造了兩個奇跡:一個是戰勝了癌癥,另一個是在這么短時間內創作出版了《滄桑百湖》和《走遍湖北》兩本巨著,這在文學圈也是很少見的。白丹懷著對湖北、對家鄉的深深摯愛和敬畏,內心有一種巨大力量,促使他去完成創作,用腳步丈量武漢166個湖泊,描寫家鄉,謳歌家鄉。創作《滄桑百湖》,真實地記錄著白丹劫后重生的一種人生狀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寫萬千言,這是一個很陽光的過程。”
《滄桑百湖》引起了全國各地評論家的關注,紛紛撰文予以推介。鑒于我在文學創作、水文化建設和專業方面取得的成績,我經常受邀到全國各地講學。先后應邀到長江委、黃委,河南省、甘肅省、湖北省水利廳,四川廣安資陽,山東金鄉,甘肅蘭州,河南周口、永城以及湖北武漢、宜昌、恩施、襄陽、隨州、荊州、荊門、鄂州、黃石、咸寧、孝感、天門、潛江等市縣單位講授文學創作、水文化、水資源等課程百余場次。筆者發自內心感謝各級水利作協和包括《黃河 黃土 黃種人》在內的報刊對我的幫助。
《黃河 黃土 黃種人》雜志向作者定向約稿提出“可對《大河筆匯》專欄、專輯提出發展建議”。據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是延伸工作手臂,成立聯絡站。可在各地各單位組建雜志聯絡站,在宣傳中心、工會或其他部門加掛牌子,條件成熟一個,發展一個,延伸工作手臂。二是聯合開展活動。現實情況是,一些水利部門、涉水企業、水利風景區有宣傳需求,雜志需要經費支撐,因此,貴刊可與有宣傳愿望的全國各級水利部門、各單位聯辦活動,實現雙贏。三是表彰先進。每年評選優秀作者、優秀作品,以團結、發展、壯大作者隊伍。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衷心祝愿《黃河 黃土 黃種人》雜志《大河筆匯》欄目健康成長,祝愿水利文藝之樹長青!